來源:好買財富
資金松,平臺增,固定收益信托預期收益率下降
事情正在起變化。經歷了近兩年固定收益信托的突飛猛進,投資者已經習慣于其近乎剛性兌付的安全性,以及遠高于銀行儲蓄的收益率。這也使得信托公司迅速成長為規模最大的非銀行類信貸供給方。今年以來,信托公司的信貸規模增幅超過了40%,而正規銀行渠道的貸款規模則僅增長了15%。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增加至6.32萬億元,季度凈增長達78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4.23%。于此同時,伴隨著行業大發展的,則是有關信托產品的安全性、剛性兌付的合理性等討論,開始浮出水面。
而投資者最能切身感受的,則是產品預期收益率的下降與分化。在2011年,信托產品,尤其是房地產信托的收益率能夠輕松超過10%,甚至12-13%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如今,11%的收益率已屬極高,大部分的產品收益率集中在8-10%區間。若項目本身安全性較高,7%的收益率也為投資者所接受。
從不同期限的產品來看,短期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長期限產品收益率走高。截止11月底,一年期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35%,自2012年3月以來持續走低;一年(不含)~兩年期產品平均收益率為8.96%,自5月份以來呈現出持續下降之勢;而兩年(不含)~三年期產品平均收益率為9.48%,則從6月開始呈現出走高之態勢。
我們預計短期內,這種趨勢還將持續,理由有二:
第一,市場資金較寬松,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一般而言,固定收益類信托的收益率走勢和CPI、銀行利率均同方向變化。在高通[微博]脹時期,銀行利率走高,固定收益類信托的收益率也隨之升高;銀行利率掉頭向下,則固定收益類信托的收益率也慢慢降低。從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來看,90天SHIBOR已經從2011年6、7月的最高點6%以上,一路下降到如今的4%以下。這顯示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程度較為緩解,尚未出現上升態勢。隨著市場利息水平的下降,融資方的資金成本也在下降。我們發現,現在有一些信托項目甚至提前結束,重新融資,以便降低資金成本。
數據來源:WIND
第二,影子銀行體系的快速擴張,融資平臺選擇多樣化。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監管部門已加強了監管,例如年底對政信合作項目的關注。
原本流向信托的資金有一定趨勢向其他平臺流動,比如券商。苦于股市低迷,各家機構竭盡全力把握這一機會,模仿信托的業務模式,將高息貸款打包成投資產品。據統計,券商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在第三季度末達到人民幣9300億元,較年初時的2820億元(合450億美元)增長兩倍以上。
基金公司子公司也相續開閘,類信托業務成為其爭相搶食的蛋糕。目前,嘉實、工銀瑞信[微博]、平安大華、方正富邦、長安、華夏基金[微博]等子公司已相繼獲批,未來還將有大批的基金子公司成立,很多尚未獲批的子公司已經在考慮如何拓展業務,在人才和項目上都已開始儲備。
再如公司債券市場同樣以極快的速度擴張,成為又一種重要的非銀行類融資渠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在曾在報告中寫到:“支撐債券市場需求的是到目前為止的零違約記錄以及極高的資產信用評級。”該報告指出,中國98%的評級債券具有AA甚至更高的信用等級。
平臺的多樣化,極大限制了信托公司的溢價能力,也將深刻改變中國融資渠道和金融市場的生存法則。
對于投資者而言,看到這些行業大趨勢,清醒認識固定收益信托的預期收益變化,將平臺質量和項目質量放在選擇的第一位,是理性投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