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才結構緣何失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6日 16:00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楊文昌 近些年來,隨著海南省經濟結構的調整,許多新興產業異軍突起,與傳統產業共同帶動海南經濟飛速向前發展。但是,由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問題也十分突出。
從近幾年海南人才市場所反映的情況看,目前海南人才市場供需總量的矛盾并不突出,從多次人才交流會提供的職位數和求職人數比例關系可以得以印證。但通過人才市場實現人職匹配的成功率不容樂觀。據海南幾大人才市場舉辦人才交流會的有關數據統計,平均每屆人才交流會提供的職位數和求職人數比例一般處于1∶1.5左右的水平,有時還會出現職位數多于求職人數的現象,而交流會的人職匹配成功率平均不足30%。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總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海南人才市場又有眾多的求職者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工作。從人才的層次看,不論是高層次管理人才還是低層次的藍領技術工人都是企業渴求的對象,但同時又有為數不少的高素質的人才和普通型人才在失業,整個人才市場呈現出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狀態。 造成海南人才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最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與人才培養供給不對應;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就業期望與社會需求不一致。表現在人才培養在體制、觀念和管理上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許多高校在追求高等教育的單純規模化發展,片面強調高、大、全。他們并沒認識到企業需要的不是素質最高的人才而是最適合崗位需要的人才。海南不少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結合不緊密,很多專業不是面向市場需求,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在海南省某一高校的問卷調查中,認為學校專業及課程設置合理實用的僅占5.2%。由于專業及課程設置不理想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進而造成人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 另外人才的就業觀念、就業期望和市場需求不一致。海南的大中專院校,開設職業指導課的寥寥無幾。個別院校雖然開設了職業指導課,但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職業教育,也沒有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去啟發學校正確對待就業,調整學生就業的期望值,造成學生缺乏關于社會分工及社會職業方面的知識,職業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據一項海南旅游人才交流會的調查,愿意在旅游企業或其他企業一線職位上從事生產或服務性工作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僅占36.8%,63.2%的畢業生希望從事非一線職位的工作,而用人單位需要一線的職位往往占總職位數的70%以上;薪酬水平期望方面,要求薪酬在1500元以上的大專以上求職者占被調查數的64.3%,要求薪酬在2000元以上者占被調查人數的48.5%,而海南省2003年社會平均工資為1100元左右。由此可見,高校畢業生的求職期望值過高。由于就業觀念、就業期望與不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造成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從近年來海南人才市場招聘的狀況看,海南人才市場缺口最大的是技能型一線專業人才。以旅游行業為例,培訓主管、特色菜廚師、營銷員、前臺接待、導游、管道工等一線職位普遍招不到適合的人才,這些一線職位空缺數量往往占總招聘職位數量的70%以上,特別是集多種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用人單位苦苦尋覓的對象。筆者曾親自主辦過幾屆人才交流會,發現職業院校畢業生或高等院校中的高職畢業生比其他普通高校畢業生找工作要容易。其原因是他們培養的人才比較適合企業的實際需要。由此可見,海南要真正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就必須建立職業教育體系、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在對課程進行設置與規劃時,可邀請用人單位參與制定計劃和設置課程,同時通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工作表現的反饋,了解人才規格的適應性,從而不斷調整專業及課程,以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要解決海南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問題,還應該有更多的辦法和措施,值得人們不斷探索和應用,最后從根本上解決海南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