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看成效 促進就業再就業預期目標實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2日 06:50 中國青年報 | |||||||||
據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在國家對過熱行業明令降溫和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90萬人,達到全年目標任務的65%。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6月底,全國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其中,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共有4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9萬人。國有企業尚有下崗職工19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4萬人,在再就業服務中心的人員全部足額領到了基本生活費并代繳了社會保險費。 就業問題專家對此這樣評說:“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我國勞動力增長迅猛和失業人員壓力繼續加大,而在國家實施宏觀調控這一大背景下,這一成績的取得尤為不易。” 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融界出現一個對比鮮明的現象,引起各界人士的廣泛注意。 為從源頭上控制資金規模,國家連續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收緊“銀根”,但幾乎與此同時,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出臺新的操作辦法,簡化擔保程序,降低擔保條件,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信貸扶持。有關方面提供的數字顯示,今年1~5月,全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余額5.9億元,累計達到12.2億元。 在此次宏觀調控中,中央采取“升溫”與“治熱”并舉的區別化調控手法,在對一些過熱行業嚴厲控制的同時,對農業等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照”。隨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和減免農業稅的“三補一減”政策的落實,農民感受著宏觀調控的“實惠”。 有關專家認為,“這一舉措的意義在于,土地和農業重新對農民產生吸引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量棄耕、撂荒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緩解了棄農務工造成的就業壓力”。 不僅如此,在此次宏觀調控中,中央所采取的鐵腕“收復失地”行動和嚴把土地“閘門”,使大量被圈占土地重新回到農民手中,直接避免了大量失地農民形成就業壓力。 與此同時,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各地促進就業再就業的目標任務被層層落實。稅費減免政策落實加速推進,對促進再就業迅速發揮重要作用。而各級黨委政府在全力落實經濟調控各項政策的同時,加大資金籌措和工作力度,運用扶持政策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困難人員就業。 上半年我國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權威人士同時指出,下半年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勞動力供求矛盾依然嚴峻。 在整體工作取得進展的同時,中西部、老工業基地就業壓力繼續增大,少數困難行業和資源枯竭地區再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尚未根本緩解;宏觀調控對某些領域就業的滯后影響也需要引起重視。據預計,今年因征地和政策因素轉入城鎮的“農轉非”人口中,勞動力將達到140萬人。 如何應對仍然嚴峻的就業再就業難題?專家指出,除堅定不移地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外,還應緊緊抓住眼前宏觀調控提供的良好機遇,在“結構調整”這一宏觀調控的著力點上做好就業“大文章”。他們提出,“解決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性矛盾,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職業培訓,大力發展服務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輪宏觀調控中,結構調整對促進就業的積極影響已清晰顯露。各地在控制少數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同時,紛紛在發展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等方面花了很大力氣:現代流通、服務旅游等被著力加強,一大批原先被忽視的弱勢行業和大量微小企業被有力扶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人士說:“這既緩解了很多地方就業壓力的燃眉之急,也為長遠擴大就業提供了重要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