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上風生水起,投資中幾經沉浮,與現實的博弈,化作筆尖的鋒芒,寫出了《人民的名義》巨作。當文學撞上資本,當知名作家遭遇頂級財經人,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細聽關于投資致富風雷交匯的聲音。
“市場存在先天缺陷,認為機構理性,散戶非理性。其實不是,最后導致市場風險的,都用別人的錢弄事的!
“商業地產風險很大,或許鋪子本身就是開發失敗的,開發商賣給你砸在你手里,賣不出去砸在他自己手里!
在金豐投資的股權分置改革中,周梅森曾怒寫三封公開信,成為股改以來公開叫板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第一人。
股市的野蠻生長還在持續,常常二十多個漲停板仍未結束,好的股票還有第二波,可能超過新高,甚至翻倍,很多人就愿意來賭。
無論是熱情參與生活的周梅森,還是冷靜洞察資本的水皮,或是老驥伏櫪的矯健、風頭正勁的李路。他們都曾在資本市場里摸爬滾打,雖然有不一樣的起伏與波折,但在整個國家狂飆突進的過程中,汲取更多的養分,讓自己在參與中讀懂行進中的國家,在財經現象與社會問題的吶喊、甚至批評中,向人們發出更有價值的聲音。
矯健陷入產權商鋪困局,水皮指出做地產的人,本身也講會蓋住房的,不算什么,小學生。會蓋商業地產的,會忽悠商業地產的,那才是研究生。
文學都是源于生活,《人民的名義》中的蔡成功沒能還上山水集團的過橋貸款,賠上股權的故事,實際上源自于周梅森自己的投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