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個諾獎揭曉!獲獎者解答了“人類從哪里來”,其父40年前也拿過諾獎

今年第一個諾獎揭曉!獲獎者解答了“人類從哪里來”,其父40年前也拿過諾獎
2022年10月03日 20:55 每日經濟新聞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托馬斯·佩爾曼宣布,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以表彰他在“關于已滅絕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 ”方面的貢獻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1955年4月20日出生,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專家。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642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斯萬特·帕博是誰?

  他父親40年前也曾獲獎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斯萬特·帕博究竟是誰?

  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遺傳學家斯萬特·帕博于1955年4月20日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

  據財聯社,現年67歲的帕博自1997年起擔任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榮譽研究員,著有科學書籍/自傳《尼安德特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

  值得一提的是,帕博的父親是蘇恩·伯格斯特龍(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財聯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財聯社)

  據中新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諾獎委員會表示,瑞典遺傳學家斯萬特·帕博“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異種交配”。

  2010年,斯萬特·帕博首創了從尼安德特人的骨頭中提取、測序和分析古DNA的方法。報道稱,多虧了他的貢獻,科學家們可以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與當今人類的基因記錄進行比較。

  據界面新聞,“我們來自哪里,我們與先人有什么關系?是什么讓智人與其他人類不同?”——對自身起源的興趣貫穿著人類發展的歷史。諾貝爾獎官網介紹,斯萬特·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古基因組學”這一全新學科,通過揭示所有現存人類與已滅絕的古人類之間的遺傳差異,為探索以上問題奠定了基礎

  此前,智人與已知最近、但已滅絕的親屬尼安德特人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共存了數萬年。而智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答案可能源于對古代標本中回收的基因組DNA的測序結果。

  斯萬特·帕博憑借精巧的方法,從一塊4萬年前的骨頭中測得了一個線粒體DNA區域的序列。由此,我們第一次獲得了來自已滅絕親屬的序列。結果顯示,與當代人類和黑猩猩相比,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是不同的

  隨后,斯萬特·帕博與他的團隊不斷改進從古骨遺骸中分離和分析DNA的方法,還聘請了幾位具有群體遺傳學和高級序列分析專業知識的關鍵合作者。2010年,斯萬特·帕博團隊發表了第一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比較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最近的共同祖先智人生活在大約80萬年前

  基于此,斯萬特·帕博和同事進一步調查尼安德特人與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現代人類之間的關系。比較分析表明,相比來自非洲的當代人類基因序列,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與來自歐洲或亞洲的當代人類序列更相似。這意味著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們數千年的共存期間進行了雜交。在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的現代人類中,大約1-4%的基因組來自尼安德特人

  此外,2008年,斯萬特·帕博團隊對一塊4萬年前的手指骨碎片進行DNA測序,這一碎片在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被發現,結果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人類,它被命名為丹尼索瓦人。與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當代人類的序列比較表明,丹尼索瓦和智人之間也發生了基因流動。這種關系首次出現在美拉尼西亞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人群中,那里的個體攜帶高達6%的丹尼索瓦DNA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基于斯萬特·帕博的發現,現在了解到來自已滅絕親屬的古老基因序列會影響當今人類的生理機能。例如,EPAS1基因的丹尼索瓦版本賦予了在高海拔地區生存的優勢,并且在當今的藏人中很常見。再如,尼安德特人基因影響著我們對不同類型感染的免疫反應。斯萬特·帕博的開創性工作確定了智人與我們最近的已滅絕親屬之間的遺傳差異。今后,相關領域的研究將側重于分析這些差異的功能影響,最終目標是解釋“是什么讓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

  近年來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一覽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于1901年首次頒發。截至2021年,累計頒發了112次。以下為近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及其成就:  

  2021年,美國科學家戴維?朱利葉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因在發現溫度與觸碰“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邁克爾?霍頓,因在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9年,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因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獎。

  2018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因“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癥的療法”方面的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7年,美國科學家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因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的,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的機制,榮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屠呦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同時,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因“發現對一種由蛔蟲寄生病引發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療法”同獲該獎。

  2014年,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和挪威兩位科學家愛德華?莫索爾和梅?布萊特?莫索爾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羅斯曼和蘭迪-W。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托馬斯-C。蘇德霍夫因“在細胞內運輸系統領域的新發現,三人發現了細胞囊泡交通的運行與調節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寫成多功能細胞”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今起陸續公布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2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3日至10日陸續公布。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諾貝爾基金會還決定邀請202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與2020年、2021年的獲獎者一起參加12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周活動。據悉,頒獎典禮計劃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將舉行宴會。

  各獎項的頒布時間如下:

  • 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 10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 10月5日,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 10月6日,諾貝爾文學獎公布

  據悉,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往往安排在12月10日舉行,這一天是瑞典化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諾貝爾獎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