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王進雨
養老問題看似很遠,但又在眼前。
當90后逐漸“奔三”,養老成為話題的同時,“FIRE生活”亦開始流行。所謂的“FIRE生活”,即“經濟獨立,提前退休”,主張降低欲望、極簡生活、合理理財,盡早賺到生活費后提前退休,追求心中所想。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上投摩根基金聯合螞蟻理財智庫共同發起的《2022當代青年養老規劃大調查》顯示,雖然90.3%的受訪青年認為養老要未雨綢繆,但僅有16.6%的人已經配置相關資產。
這屆年輕人可以如何養老,又有哪些養老理財產品能選擇,進入養老市場如何避坑?
01
養老金不足月薪一半?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可支援
90后楊欣大概5年前移居廣州,幾份工作輾轉后最終穩定下來,新崗位稅前收入不足萬元,但她仍省吃儉用,每月存下幾千元。“我的夢想就是多存點錢,爭取40多歲退休,到時候回老家農村種點菜,養點雞,每個月有2000塊錢收入就可以了。”楊欣對貝殼財經記者說道。
盡管憧憬很美好,但她也有擔憂:“萬一得了大病怎么辦?買保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當務之急還得多存點錢。”
楊欣代表了一部分年輕人:他們身居大城市,收入平平卻竭盡所能為養老存錢,對老年生活質量并沒有太高要求,但依然需要存一筆不小數額的費用以支撐退休生活。
根據官方數據,2021年社保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僅有43.6%,也就是說,不少人退休后領的養老金還不到原來月薪的一半。世界銀行建議,養老金替代率在70%~80%才能基本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顯然,保證有質量的晚年生活,僅靠基本養老保險并不夠,還需補充更多養老金來源。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不少養老產品瞄準年輕人。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等機構旗下均有以養老為目標的理財產品。
目前,保險公司旗下設有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這類產品繳費方式靈活,參保門檻低,適合沒有太多閑散資金的年輕人。另外,這類產品還設置了進取型、穩健型兩種收益模式供選。
貝殼財經記者看到,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等試點險企均可以買到這類產品。截至今年7月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投保件數近21萬件,累計保費達23.5億元,其中,有約15%的保單來源于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
以太平人壽的“太平歲歲金生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為例,一位29歲女性用戶每月投保1000元至進取賬戶,投保20年,從60歲起預計每月約領3307元,領至終身。
根據首批6家試點公司披露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首期結算利率來看,穩健型賬戶2021年年化結算利率均在4%-6%之間,進取型賬戶結算利率在5%-6.1%之間。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此前對記者表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必須到60歲之后才可領取(極特殊情況如重疾等可提前領取),這與我國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相銜接,更能專款專用。
02
“花式”養老產品:理財可1元起投
個人養老金制度上線
一年時間,養老理財也成為一種主流選擇。
養老理財主要由理財子公司發行,2021年9月15日啟動試點,僅1年累計認購金額已超900億元。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這類產品以固收和混合類產品為主,大多數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5.8%~8%,主要期限為5年。
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養老理財費率低,更普惠。值得一提的是,養老理財1元即可起投,對年輕人來說比較友好,產品運行期限較長,也便于“月光”的年輕人強制儲蓄。
此外,養老目標基金逐漸走向臺前。截至今年8月31日,養老目標基金的產品數量已經達到183只,規模突破千億元。養老目標基金往往可以分為目標日期基金及目標風險基金,前者主要根據投資者的退休“目標日期”而建立,它會隨著投資者年齡提升而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使得投資組合風險與投資者可承受風險相匹配。
目標風險基金則是以風險等級劃分,根據風險水平不同可劃分為“保守型”“穩健型”“激進型”等類別,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風險水平的基金。
從長期收益來看,目標日期基金表現更出色。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收盤,40只數據可查的目標日期基金近3年回報的平均值是26.56%,31只數據可查的目標風險基金近3年回報的平均值則為18.86%。
面對這兩類不同的養老目標基金,年輕人該怎么選?業內人士建議,如果個人對養老理財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也很了解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程度,可以嘗試選擇目標風險基金。如果不太能確定自己當前及未來的風險偏好,對投資也一知半解,只想提前退休,那么目標日期型基金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養老產品選擇也在“上新”。今年4月份,我國發布個人養老金制度。9月26日,國常會明確,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對于年輕人來說,繳納個人養老金不僅讓老年生活多了一個經濟來源,還能少繳個稅,可謂雙重利好。
不過,目前個人養老金還未落地,什么樣的產品可以納入其中值得期待。
03
養老理財也要避坑
權益投資比重不宜太高
目前,適合年輕人購買投資的養老理財產品花樣多,門檻也不高,且產品多提倡長期投資,專款專用。盡管如此,這畢竟是一份長期投資,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養老理財應該更注重安全性與流動性,權益類投資比重不應太高,否則整體風險就高了。
經濟學者逄錦華則對記者表示,年輕人進行養老理財需要考量風險與收益的均衡。首先,要避免沖動投資。普通大眾沒有太多的經濟知識和商業分析能力,所以對于投資資產的價值判斷和投資標的的價格判斷容易產生歧義。
其次,要避免單方面追求高收益、高回報。逄錦華稱,當前資本市場魚龍混雜,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戶,各種財富管理項目和家族辦公室項目投資都開出了比較高的回報率,然而,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尤其是非正規的私人機構和一些違法金融組織線下洗錢,通過公眾的投資款將違法所得洗白,這其實變相參與了金融體系的違法犯罪,所以,相關投資不會獲得法律保護,也很難追償。
逄錦華建議,如果年輕人成立了小家庭,應該將養老理財融入家庭理財的一攬子計劃中,如規劃了退休時間,就要進一步建立自己的退休基金,明確未來時間劃分和收益具體細項。并且,對于家里的小孩和老人要購買重疾險和醫療險等產品進行風險對沖,降低突發意外帶來的大額資金流出等。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