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馮曉亭
編輯 | 饒霞飛
關于Keep赴港上市,坊間又傳來了新消息。
6月13日,據路透旗下IFR報道,知情人士稱,運動科技公司Keep計劃最早于本月在香港上市。對于此消息,燃次元向Keep方面求證,得到的回復是,“對這個消息不予置評,一切以港交所公開信息為準。”
而據長期從事投行工作的梁偉推算,倘若Keep此次能夠通過聆訊,在今年6月成功上市也不是不可能。
梁偉介紹稱,港股IPO的流程大致包括遞表、聆訊、路演、招股、公開發售結果、暗盤交易和掛牌上市等環節,每個環節所需要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其中遞表至聆訊階段所需時間最多,“這一環節一般所需3至6個月時間。換言之,如果公司不能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這階段,那么公司的招股書就會自動失效。”
實際上,Keep在此之前,便有過兩次招股書失效的經歷。
圖/Keep三次向港交所遞表
來源/披露易 燃次元截圖
披露易信息顯示,2022年2月25日和9月6日,Keep便先后兩次向港交所遞表,但均因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狀態轉為“失效”。Keep最新一次遞表的時間為今年3月28日,按照港股的上市流程,接下來的三個月對于Keep能否成功上市,至關重要。
若上市成功,Keep將成為國內“線上健身第一股”。但若不能成功上市,除了對Keep業務發展有所影響外,還有可能導致陪伴Keep多年的投資方套現退出遇阻。
“一家公司的招股書失效不能代表這家公司IPO進程的終止,更不能代表這家公司本身質地如何。”梁偉認為,造成Keep過去兩次不能成功過會的因素有很多,但從Keep過去兩次都能在規定的3個月時間內補充資料的情況來看,對于Keep能夠成功上市還是持有樂觀態度。
和“Keep何時能上市”問題備受關注一樣,外界同樣也關心“Keep何時能盈利”問題。
據Keep更新后的招股書數據顯示,Keep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2019年至2022年期間,Keep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注明則同)、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盡管Keep在2022年虧損有所收窄,但相較于2019年和2020年的虧損額,依舊不算少數。
有意思的是,盡管Keep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但公司方面還是持有樂觀態度,并將虧損的主要原因放在了擴大用戶群上,“由于我們對長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強,我們于2021年策略性地增加了我們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戶。”
自律能給人自由不假,但能否給Keep自由,還不好說。
“寵兒”受挫
作為業內巨頭,Keep對于上市,自然也是渴望的。
2021年1月,在Keep對外宣布完成F輪融資時,面對網傳Keep要IPO的消息,Keep方面的回應是,“暫無IPO計劃。”但時隔一年后的2022年2月,Keep便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來看。
有野心的Keep在沖刺港交所這條路上,并非順風順水。
從2022年2月25日,到2022年9月6日,再到2023年3月28日,Keep一共向港交所遞交過3次招股書,此前兩輪因遞交招股書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狀態已轉為“失效”,目前已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皆以折戟告終。
盡管如梁偉所言,招股書失效并不能代表什么問題,但對于Keep這一自帶光環面市的“資本寵兒”來說,落差頗大。
90后王寧,是Keep的創始人,也是王寧大學期間一次成功的減肥經歷,造就了Keep。
2014年,在大學畢業之際堅持八個月后成功瘦身50斤的王寧,因抵不過太多人前來詢問“減肥方案”,王寧自制了一份PPT用以分享。
彼時,恰逢移動互聯網風口崛起之際,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王寧萌生了做一款移動健身應用APP的念頭。當年,王寧便拿到了澤厚資本3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2015年,Keep的應用程序上線,借著“免費”的概念完成了原始的用戶積累,上線9個月,累計用戶超千萬,上線不到3年,Keep便在2017年8月對外宣布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Keep一舉成為國內首個用戶數破億的運動應用APP。
來源/視覺中國
在完成用戶的原始積累外,Keep在此期間,也順利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2014-2016年期間,Keep完成了多輪融資,融資總額過億美元。
憑借過億用戶積累和資本加碼,Keep有了變現的資本。特別在時隔2年,Keep于2018年完成1.27億美元的D輪融資后,商業化探索的步伐加快了。
2018年和2019兩年時間里,Keep逐漸勾勒出招股書所呈現的商業模式。
招股書顯示,Keep的收入來源,包括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其中自有品牌產品包括在自營商城和第三方電商平臺上銷售的智能健身設備、健身裝備、服飾和食品等商品,該部分業務貢獻了Keep一半以上的收入。
但這兩年,既是Keep商業化探索最為重要的兩年,同時也是市場對Keep質疑聲最大的兩年。特別在2019年底,伴隨著Keep前員工一篇《Keep的困頓與終局》文章走紅網絡,Keep業務增長遭遇瓶頸以及變現渠道模糊不清等問題擺在大家面前,這篇文章與Keep裁員事件、多條業務線解散以及多家線下門店關閉的消息結合一起,更是讓外界對于Keep的關注達到頂峰,唱衰聲音不絕于耳。
就在眾人對Keep不抱以多大希望的同時,2020年開始,Keep迎來利好消息,平臺的線上流量亦隨之增加。Keep抓住機會,再次站到了風口位置。
對于業內龍頭的Keep,資本自然不忘再度加碼進場。
2020年上半年,時代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BAI資本等投入8000萬美元完成E輪融資,投后估值據悉超10億美元;此次融資間隔不滿一年,Keep乘勝追擊完成了3.55億美元F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0億美元。
Keep成了運動科技領域當之無愧的獨角獸企業,但這只光環加身的獨角獸,IPO之路并非坦途。
自律給不了Keep自由
連帶著Keep被外界所熟知的,必然少不了“自律給我自由”這句直中用戶靶心的Slogan。
但可惜的是,自律能給人自由,卻給不了Keep自由,無論是“IPO自由”,亦或是商業公司最看中的“盈利自由”。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在線上健身市場,Keep是無可爭議的龍頭。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22年,按月活躍用戶及用戶完成的鍛煉次數計算,Keep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且平均月活躍用戶及訂閱會員數均為競爭對手的數倍以上。
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便Keep已經成為業內頭部,但仍未實現盈利,且各方面數據呈下降趨勢,即便花大量金錢投入也未能對現狀改觀起到很好效果。
具體從營收方面來看,Keep在2020年、2021年、2022年收入分別是11.07億元、16.2億元、22.12億元,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6.9%、46.3%和36.6%。
近年來收入增速同比下滑的同時,Keep同樣未能實現扭虧為盈。
2019年至2022年期間,Keep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盡管Keep在2022年虧損有所收窄,但6.67億元的虧損并不算少數。
值得注意的是,Keep在2022年收窄的1.53億元虧損,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銷售及營銷開支的減少。數據顯示,2022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6.64億元,而2021年該部分指出高達9.56億元,這部分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59.03%降到了2022年的29.24%。
但從月活躍用戶數據來看,Keep在2021年加大力度投入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并沒有讓月活躍用戶數發生質的飛躍。
招股書顯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MAU(月活躍用戶數)從2973萬增長16%至3436萬。2021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由2020年的191萬增長72%至328萬。在并沒有過多投入的2020年,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數據增長。其2020年平均MAU相對于2019年增長了37%,2020年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則比2019年增長了148%。
與此同時,和2021年相比,銷售及營銷開支縮水的2022年,用戶數據同樣不容樂觀。
從下圖能清晰看出,整個2019年,Keep的MAU數據都在往上漲,但在2019年第三季度后數據開始回落。2020年,因疫情影響,Keep用戶數據徹底扭轉了局面,MAU數據走出了一個“深V型”折線。
圖/2019-2022年Keep MAU數據
數據來源/Keep招股書 燃次元制圖
來自北京的林夢兒,便在2020年居家辦公時,重新下載的Keep,“那時候忘了買的哪個平臺的會員年卡,附贈了一張Keep會員季卡,想著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跟著一起在家練段時間。”
但恢復上班后,林夢兒坦言,已經有好久沒再打開過Keep了,“那段時間居家,我還跟著劉畊宏直播間一起跳操呢,但是后來能出家門了,社交活動恢復后,就沒再試過七點半準時‘畊’了,就更別提打開Keep跟著視頻練了。”
從2021年和2022年數據也不難看出,Keep的用戶數據雖有增長,但增長依舊處于較平緩狀態,且在個別季度還有倒退現象。
關于盈利問題,Keep也表示,無法保證日后將能夠自經營活動產生利潤或正現金流量。畢竟,Keep實現盈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吸引新用戶、擴大平臺、進一步變現用戶群、將非付費用戶轉變為付費用戶及留住付費用戶的能力。
與此同時,Keep也表示會管理及控制成本及開支占總收入的比例,但無法保證將實現該目標。
此外,Keep還表示,投資人不應依賴任何過往期間的財務業績作為Keep未來表現的指標,“我們實現及維持盈利能力的能力受多項因素影響,其中部分因素超出我們的控制范圍,如用戶偏好、宏觀經濟及監管環境或行業競爭動態的變化。”
Keep必須要上市
要上市的Keep,自然有其目的。
盡管目前從Keep花銷的大額銷售及營銷開支對應的成效來看,市場反響平平。但從未來計劃來看,上市后Keep的募集資金,將會用于研發以提升技術能力并推動產品創新,以及用于健身內容開發及多元化,其中依舊會有部分資金用于品牌宣傳及推廣。
也就意味著,接下來Keep還將花費更多精力在吸引用戶和優化平臺上,這些都離不開資金支撐,Keep上市輸血勢在必行。
此外,Keep背后的投資機構也在謀求退出。
Keep成立至今雖只有10年,但前后共獲得了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愿景基金、高瓴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BAI資本等。其中最大一筆融資為2020年12月完成的3.55億美元F輪融資,這筆融資也是迄今為止業內最大一筆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站在Keep背后的投資方,有不少是多次參投的老主顧,如BAI資本、GGV紀源資本、時代資本、騰訊資本等,其中BAI資本更是參與了Keep的6輪融資。
由此可見,無論是Keep未來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以更好地應對風險,還是資本退出變現的需要。Keep都亟需上市。
只是,成功上市之后,Keep的前景又如何?
首先,從宏觀環境看資本市場表現。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統計,2023年一季度,港股IPO市場共完成18宗交易,累計募資額為67億元。雖然數量同比2022年有所回升,但募資金額卻大幅下滑了51.8%,仍未止跌企穩,整體上也難言復蘇。
在整體難言復蘇的港股市場,Keep能否拿到不錯的價格,毫無疑問,這是個未知數。
其次,從Keep所處的運動科技行業來看。過去幾年,該行業已經有大部分玩家退出了這場爭奪游戲。從天眼查上可看到,Keep的競品信息有近百家,但當前融資輪次基本都停留于早期,甚至沒能獲得融資便草草宣布創業失敗。
就連Keep也是在2020年才迎來的“第二春”。《2020年中國居家健身短報告》顯示,2020年初,線上居家健身相關的軟件下載量持續走高。從2020的1月25日起一個月內的時間,Keep、每日瑜伽、薄荷健康App的日下載量均實現了大幅的增長,其中Keep增幅最高,達478%。
與Keep同樣享受到疫情帶來紅利的,還有Keep的對標公司,美國健身平臺“Peloton”,Peloton的收入結構也與Keep高度類似。從Peloton的股價表現不難看出,2020年期間,Peloton股價一路高漲,市值更是一度接近500億美元。
圖/Peloton股價走勢圖
來源/百度股市通 燃次元截圖
然而Peloton卻因產品問題和業績增長放緩等原因,股票不斷暴跌,目前市值僅有34.34億美元,相距高點,目前Peloton的市值已蒸發超400億美元。
最后,從Keep公司層面看,如Keep所說,“我們處于業務的早期階段,且我們的變現模式正在演變。”
還在摸索商業化道路的Keep,同時也還處于虧損狀態,2019年至2022年四年期間,總計經營虧損超22億元。
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中的Keep,在市面上也沒有參考的方向,就連Keep也承認,鑒于經營歷史非常短,對可能出現及影響我們業務的趨勢及不確定因素的洞察力非常有限,“我們無法從類似公司的經驗中學習,因此,我們須探索不同的業務實踐、制定定價策略、自行制定程序及標準以及從我們自身的經驗中學習。”
總而言之,對于必須要上市的Keep而言,成功上市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新階段發展的開始。
如何讓更有效的商業模式落地、如何讓公司扭虧為盈、如何讓投資人繼續相信Keep的故事……如上都是擺放在Keep面前,需要其給出答案的難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