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撰文 | 神樂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有業內人士稱,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的“高壓元年”。
2019年,保時捷發布首款搭載800V高壓平臺車型Taycan之后,高壓快充一直被視為電動跑車的專屬配置。然而,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自主傳統車企開始押注800V高壓平臺,將其視為是解決充電焦慮的大招。
簡單搜索一下可發現,目前搭載800V高壓平臺的車型,有阿維塔11、極狐阿爾法S HI版、廣汽埃安AION V Plus、小鵬G9等;更有個別搭載800V高壓平臺車型在宣傳時,打出了“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淘汰混動”等口號。
目前主流純電動汽車,采用400V平臺,直流快充電壓也在400V上下,通過物理公式P=UI(功率=電壓*電流)可得知,若提高直流快充的電壓至 800V 上下,在充電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可得到更大的充電功率。
簡而言之,即同樣的時間內,搭載800V高壓平臺車型相比采用400V平臺的車型,可以充進更多的電量,從而達到縮短充電時間的目的。因此,800V高壓平臺也被自主新能源車企視為“換一種思維緩解車主充電焦慮”的良方。
那么,在實際體驗中,搭載800V高壓平臺的純電動車型,真如車企描述的那樣美好嗎?
高壓“超充”,條件苛刻?
對于搭載800V高壓平臺車型,終端銷售人員想必都會極力吹噓其“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終極賣點,但銷售人員不會說的是,車型要想實現極致的高壓快充,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
“其實,想要實現官方宣傳的高壓快充效率,通常要使用官方的超充樁。”張羽(化名)是一家新能源主機廠的電氣工程師,他表示,汽車所發布的超充樁,往往是針對800V高壓平臺開發,具有高適配、高功率的特性。
至于部分800V車型宣傳的“充電 5分鐘、續航 200公里”的快充效果,自然是在官方發布超級充電充樁上所測得的結果。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新勢力、傳統車企在發布800V高壓車型時,幾乎都會發布高壓平臺配套的超級充電樁。
倘若換成普通第三方公共充電樁,800V高壓車型要達到官方宣稱的快充效果,條件苛刻得多。畢竟,目前國內主流的直流快充樁,絕大多數是針對400V平臺的車型開發的。
“不是不能充,800V高壓平臺也都兼容400V直流快充樁,只是充電電壓,達不到平臺所需求的800V甚至更高,充電效率跟普通400V的車型相差無幾。”張羽坦言,在前一、兩年建設的直流快充樁,所能支持的充電壓為200~750V。
至于更早時期布局的直流快充樁,充電電壓甚至只有200~550V,遠遠無法滿足 800V 高壓平臺車型所需求的超充電壓。唯一能夠滿足800V高壓充電需求的,也只有最近一年才開始推出的200~1000V直流充電樁,目前行業應用較少。
那么,是不是只要找到支持800V高電壓的直流充電樁,高壓車型即可實現官方宣稱的快充效果呢?并不是,張羽指出,只談充電電壓,不談充電電流,就是耍流氓。
“即便是最新的200~1000V直流充電樁,也要看最大的充電功率是多少。”例如,一臺可最高可支持1000V電壓、最大充電功率160kW的單槍直流充電樁,以 400V 需求電壓充電時,粗略計算,其最大理論電流不大于400A。
然而需求電壓為 800V 時,充電樁輸出理論最大電流不大于200A。換言之,無論車輛充電時需求電壓多少,直流充電樁輸出充電功率,不會大于最大功率,“如果要實現直流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充電功率至少要300kW 。”
至于部分車企,借汽車媒體評測“吹噓”800V高壓平臺車型在第三方直流快樁上的充電效率,仍要高于400V的車型,張羽則強調,類似評測更是不談需求電壓、不談電流,只談充電功率的“障眼法”。
由此可見,倘若消費者聽信了800V高壓平臺車型“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賣點,購買高壓平臺車型,在離開 4S 店之后,再想實現宣傳的快充效果,要么找官方布局的超級充電樁,要么等待市場倒逼充電產業變革。
噱頭背后的另一個“自動駕駛”
那么,想要體驗一番800V高壓平臺的“超充”快感,到底是等車企布局配套的超級充電樁簡單,還是等待市場倒逼充電樁產業變革、充電站更換高壓高功率直流快充樁簡單呢?
實話說都不簡單。
首先是車企建樁,單憑主機廠的實力,想要大面積在國內各大城市普及高壓超充樁并非一件易事。然而,唬人的噱頭,卻不得不做。今年4月,有造車新勢力宣布,將用3年時間在國內鋪設10000個超級充電樁。
乍一聽,10000個超級充電樁,數量看似十分龐大,但相比目前國內公共充電樁保有量,10000個超級充電樁似乎也有些微不足道。
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聯盟內單位總計公共充電樁達157.5萬個,其中直流68.4萬個。
國聯證券測算,預計到 2025 年,國內充電樁保有量有望達到 930 萬個。顯而易見,如果僅依靠車企幾千個、上萬個超充站分幾年布局速度,純電動汽車很難吃上“飽飯” 。
因此,短期內體驗“超充”快感的方式,只能借助民間的資本、充電企業力量,實現充電樁從400V平臺,向800V高壓、高功率充電平臺迭代。難懂?沒關系。換句話說,就是讓充電站運營商更換高電壓直流快充樁,到底干不干?
“充電站不是慈善機構,誰會沒事兒因為一個新技術迭代,就更換最新技術的樁?”聊及直流充電樁迭代的話題,華南有好幾家充電站運營商的工作人員均表示說,短期內,公司不會因為 800V 高壓車型的推出更換新樁。
其中,深圳一家充電企業的運營負責人阿杰更透露:除非新開充電站點,才會考慮“買新不買舊”采用最新的高壓直流充電樁之外,其它站點 400V 平臺的直流樁起碼還得再服役幾年,才會更換。
“現在公司還有超過一半的直流樁,最高電壓只有550V,是前年上線的。”畢竟,受區域流量的影響,一臺成本3~5萬元的直流充電樁,通常需要1~2年才能收回成本,之后還要考慮盈利回報。
即便只升級充電樁內部的充電模塊,使其具備更寬泛的輸出電壓,更大的充電功率,成本也不菲。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主流的寬壓30kW充電模塊的售價往往在2500元以上。
因此,阿杰坦言,充電站的運營方不可能因為行業一項新的技術上線,不顧硬件成本、盈利目標貿然更新改造設備。更何況,充電站能否上高壓、高功率超級充電樁,還要視乎其電網負荷的限制。
“更何況,最近一年電動車賣得好,目前充電樁屬于“供小于求”的情況,部分一線城市“充電難”問題普遍存在,有時車主能給車充上電已經“燒高香”了,誰還會挑剔充電樁運用的技術新舊?”
正因如此,阿杰說,充電站自然不存在硬件、技術迭代的動力與壓力,行業變革當然緩慢。而考慮到正常使用的直流快充樁,壽命在三年以上,因此,業內大部分直流充電樁由400V往800V高壓平臺迭代,或許還需要三五年時間。
換句話說,消費者沖著“超充”功能購買的800V高壓平臺車型,無異于與搭載大量傳感元件、攝像頭,卻只能實現L2級輔助駕駛的車型一樣,所謂賣點都純屬“期貨”罷了。
“上車”高壓需要“系統工程”
與新能源車未來主流的技術路線到底是純電,還是混動一樣,在純電動汽車補能領域里,也一直存在著技術路線之爭——究竟是800V高壓平臺“超充”還是換電模式。
有消費者為了“賭未來”選擇了可以換電,也可以充電的純電動汽車,那為何不能有人購買既可實現800V“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同時兼容400V平臺充電的高壓平臺車型呢?
一旦三五年后,大部分充電樁都支持 800V 高壓、高功率充電,此時選購的所謂“期貨”產品,無異于是走在大部分用戶的前列。怕只怕,在短短的三五年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新的技術誕生,讓用戶購買的“期貨”成了落后產品。
“之前,純電動汽車的高壓系統,幾乎都是400V,只因為電控的核心元件,硅基 IGBT 普遍承受不了太高的電壓,同時考慮其它元器件的耐受程度而定。”張羽強調,車輛從400V轉向800V高壓平臺是一項“系統工程”。
盡管目前,硅基 IGBT已經可承受超過1000V的高電壓,但考慮到耗損低、高頻好等特性,800V高壓平臺車型普遍以SiC(碳化硅) MOS代替硅基 IGBT,“要知道,SiC元件要比普通的硅基IGBT貴上至少3倍。”
他打趣說道,即便800V高壓平臺能讓整車工作電流減半,有利于節省線材、銅料。但節省的線材、銅料價錢,甚至不足以填上SiC 相比 IGBT高出的差價,“800V高壓平臺能讓車輛輕量化,但降本增效還得打個問號。”
除此之外,車輛電池包高壓系統迭代為800V時,整車匹配的電機、電控、空調系統等等,都需要相應匹配到800V電壓下工作,以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能量轉換效率。
因此,對整車零部件供應鏈而言都是一大挑戰,大量新的元器件、電氣設備需要與新的技術平臺磨合,穩定性有待驗證。同時,在短期內造成供應鏈成本上漲,最終將體現在售價上。
張羽甚至透露,部分主機廠為了盲目“上車”800V高壓平臺,甚至會采用“部分高壓”手段,即并聯 800V 電池混搭 400V 平臺的電機、電控、電氣的方式,達成高壓噱頭。
“400V充電樁充電要升壓吧?電池800V的電提供給電機、電控、空調用,得降壓吧,轉化率不知低到哪去,這樣的高壓平臺是最沒意義,最忽悠人的。”他更指出,類似高低壓混搭手段,往往會讓車輛存在安全風險。
不難看出,從長遠看,800V高壓平臺的確是解決純電動車續航焦慮、充電焦慮的“另一種思維”,但就目前而言,在相匹配的充電硬件匱乏、新技術與供應鏈仍處于“磨合期”的階段,消費者選購相關車型,最好還是三思后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