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赫晉一 張冉冉 編輯 | 付曉玲 曹賓玲 周霄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來源:表外表里(iD:excel-ers)
灰熊一份做空蔚來的報告砸下來,市場躁動一片——新能源汽車板塊整體綠油油。
該報告指控蔚來利用未合并關聯(lián)方實體武漢蔚能,通過過度供應蔚能電池、提前預支收入(訂閱收入轉為立即確認收入),虛增收入和利潤,分別達10%、95%。
為此,其除了測算和各種調研數據論述,還在報告中特意強調,蔚來高層還與兩年前被指財務造假的瑞幸咖啡關系密切。
這確實攪亂了“一池湖水”,蔚來“有毒”已蓋過一眾聲音。
但撫開紛擾看蔚來,更應該探究的是: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造假指控?本文將還原事實真相。
別慌,上市公司會計基操而已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構建一個情景小模型:
企業(yè):表外表里
屬性:電動汽車公司
業(yè)務模式:整車售賣
第一年,表外表里一輛電動車的售價是10萬,生產這輛車的成本是7萬,當年公司賣出了100輛,表外表里賺了300萬,具體利潤表如下:
但年終復盤時,表外表里發(fā)現(xiàn)由于10萬售價太高,導致一部分意向用戶,最終放棄購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表外表里第二年調整了售車方案——電池改賣為租,用戶買車時不需一次付清電池錢,只要按期支付一定租金即可。
如此一來,購車價格立減3萬(電池售價),用戶花7萬就能買個車,購車門檻大降。
基于此,這一年表外表里多賣了10輛電動車,銷量增長至110輛。
然而年終結賬時,表外表里發(fā)現(xiàn),車賣得多賺得錢反而變少了——凈利潤僅242萬,低于上年的300萬。
之所以會如此,在于電池改賣為租后,租金是按月支付,每月500元,5年還清。因此,表外表里這一年只能收到當年的租金:66萬元。
要知道,去年電池銷售的收入有300萬,利潤的落差就應在了這里。
不僅收入降低,租電池的方案,還會讓表外表里背負一筆大額非流動資產,降低了資產流動性,而且該資產每年還會產生額外的折舊費用。
這綜合反映在報表上,就是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相比去年,都遜色了不少。
到了年終總結時,老板雖然對銷量提升很滿意,但不盡人意的兩張表,讓他心情很不美麗,通告大家盡快解決。
業(yè)務員小A大膽獻計稱:可以成立一家子公司,把電池賣給他們,既可以把收租的活甩出去,又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比如賣給用戶是3萬,賣給子公司就可以3.5萬,畢竟客源在我們手里。
但這種策略,遭到財務部的強烈抗議。
財務部老大表示,從業(yè)務經營角度說,電池賣給子公司,我們可以一次性收到更高的電池銷售收入,確實是一個好方案。
但站在財務維度,子公司是要和母公司并表的,它們的業(yè)績表現(xiàn)最終會反映在我們的財務報表里。
就拿今年來說,按該策略,子公司并表后,內部交易產生的收入和成本會被抵消,利潤表沒有太多的優(yōu)化。
同時,大額非流動性資產也會被合并回來,并且因為高價售出,還會導致數額上升。并不像小A說的那樣,被甩出去。
當然,反駁完小A,財務部老大給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法:
既然問題出在并表,那干脆就把電池賣給非實際控制關聯(lián)公司,這樣就不需要并表了,并且這也是上市公司常用的處理技巧。
而按照該方法,同樣以今年的情況來說,電池賣給非實控關聯(lián)公司,既可以一次性確認電池銷售收入,也可以甩掉大額非流動資產這個累贅。
如此美化修飾下,不僅收獲收入利潤雙增長,資產負債表再次“靚麗”起來。
而綜合上述的四種情景來看,蔚來當下的會計處理方式,顯然是第四種,一個優(yōu)秀CFO的必選項。
換句話說,蔚來目前的報表披露本身是「形式」合規(guī)的。
當然,對于這種基操,懂財務的人還是能捕捉到的,不足以引起市場躁動。投資人更害怕的是,企業(yè)有所隱瞞。
投資人喊話蔚來:不要對我有所隱瞞
上述說過,不并表的前提是關聯(lián)公司為非實際控制的,蔚來2021年年報披露中,確實也是這么說的:對電池資產公司(蔚能)的持股比例,僅為19.8%,采用權益法核算。
財報同時提到,蔚來有權任命蔚能9名董事會成員中的一位。也就是,這位董事可能只是列席董事會的一名普通成員,不會對關聯(lián)公司產生控制。
但實際情況卻是,決定關聯(lián)公司經營的人,是“蔚來的人”。
據蔚能披露信息,蔚來委任的董事,實際是蔚能的董事長、法人代表沈斐。
同時,擔任總經理的陸榮華,也曾經是蔚來的管理人員,這一點蔚來官方沒有做過披露。
而兩名“蔚來背景”人員,掌握著對企業(yè)生產經營進行決策的權力,甚至可能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實現(xiàn)對企業(yè)的控制。
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準則,這種情況應該視同“實際控制”,需要按照對應的要求披露或部分披露關聯(lián)交易細節(jié)。
但蔚來顯然沒有這樣做,這使得相關人員,在蔚能與蔚來的交易中,有可以“裁量”的空間。
這也是蔚來最被詬病的點:蔚來可能以高價出售,實現(xiàn)報表上的高收入,而武漢蔚能是否接受這個售價,正是由與蔚來有關的管理層決定的。
以蔚來2021年財報披露為例,其與蔚能的交易方式,僅有如下描述:
蔚來向BaaS用戶出售車輛時,以背靠背的方式向蔚能出售電池組。當車輛(連同電池組)交付給BaaS用戶時,蔚來確認向電池資產公司銷售電池組的收入。
也就是說,僅披露了交易收入的確認時點和交易數量(用戶采用BaaS方案的購車數量),但具體如何定價卻只字未提。
這樣不清楚的關聯(lián)方交易披露,難免使投資人心生疑慮,尤其是交易金額較大。
以2019年前9個月為例,蔚來銷售給蔚能的電池收入為27.9億,其同期總收入為262億,占比超過10%。
而且隨著蔚來對BaaS服務的推廣,這部分比例還有上升空間,重要性程度越來更高。
這樣一來,其如何定價以及對蔚來業(yè)績的影響等信息,如果未充分披露,會對投資者產生誤導。
cue盈利無人在意,市場看的是銷量
可以看到,雖然蔚來被揭了老底,但資本市場似乎反響平平,股價只“禮貌性”地下跌兩個多點。
究其原因,是灰熊做空并未傷其根本。其實,作為新興產業(yè)公司,現(xiàn)階段市場關注的更多是企業(yè)能否打開銷量,而不是能否盈利。
比如,蔚來2021年在產品管線上,僅依靠ES8、ES6、EC6三款上市已久的SUV車型,在售產品整體“偏老”,使得交付量屢創(chuàng)新低,2021H2被小鵬和理想趕超。
而銷量的下滑,讓投資人大失所望,市值也從新勢力的排頭兵位置跌落。
不過,“無新車可賣”的焦灼局面,或在今年打破——2022年,新車型交付進入井噴階段。
3月交付了ET7;8月即將交付剛剛發(fā)布的ES7以及老三款866的改款;9月即將交付ET5。
然而如此“瘋狂輸出”,反而投資人更擔憂了:
“ES7的到來,不會對該款的866造成沖擊嗎?”
“ET7和ET5兩款車的相似度極高,ET5的交付不會影響ET7的銷量嗎?”
也就是說,密集上線可能引發(fā)定位混亂,產生互為競品的尷尬局面,銷量確定性存疑。
或許比起一通“亂拳”,要想拉動銷量,更需要一款爆款車型。而目前看來,蔚來似乎把寶押在了相對性價比車型ET5上。
比如,其管理層多次提到:ET5是發(fā)布后24小時內的預訂量最大的一款車,目前20多萬價格區(qū)間車型的銷量表現(xiàn)都很不錯,相信這個市場還可以再容納一款月銷量1萬多的車。
基于此,比起cue蔚來的利潤,更該追蹤的是銷量和新車型的市場反饋情況。
小結
事情已經很明晰了,問題的關鍵不在蔚來當下BaaS業(yè)務的會計處理方式,因為它雖然討巧,但畢竟是「形式」合規(guī)的。
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對BaaS關聯(lián)交易的更充分披露——隨著BaaS服務的推廣,這部分信息,對投資者決策的影響會越來越顯著。
不過,鑒于新能源仍是新興賽道,事實上資本市場錨定里面的玩家,更看重的是銷量。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