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Hernanderz
來源:價值研究所
如果要問如今芯片半導體行業,誰的風頭最盛、吸金能力最強,除了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之外,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另一個名字——英偉達。
根據北京時間2月17日凌晨公布2022財年四季度(截止2022年1月31日)財報,英偉達沒有辜負投資者的信任,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營收、利潤雙雙超過市場預期,對新財年的業績預期也超過Refinitiv此前給出的預測。英偉達CEO黃仁勛在業績說明中自信十足地表示:
“我們看到市場對英偉達計算平臺異常旺盛的需求,我們公司正在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生物學、氣候科學、游戲、自動駕駛等高新技術領域的進步?!?/p>
然而,對于這一份亮點滿滿的財報,資本市場似乎并不買賬。數據顯示,英偉達股價在美股盤后交易中直線下挫,跌超2%。截止發稿時,其股價依舊未見起色,跌幅一度擴大至逾3%。
當然,英偉達股價承壓和美股大盤走低有一定關系。行情數據顯示,北京時間17日下午,美股股指期貨紛紛走低,納指期貨短線跌0.8%,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64%,道指期貨跌0.58%。
包括俄烏局勢、美國通脹升溫以及美聯儲的加息預期等利空消息,都在拖累美股盤前表現。尤其是國際形勢方面,根據路透社最新消息,目前已在頓涅茨克機場和東烏克蘭村莊聽到炮擊聲,俄烏局勢進一步趨緊。
但在這些客觀因素和大盤承壓之外,我們也不得正視英偉達這份財報里傳遞的不利信息。
在半導體盛世之下,英偉達頭頂的烏云已隱約可見。
吸金兇猛!英偉達四季度凈利潤直接翻倍
從關鍵財務數據來看,英偉達四季度表現相當突出,營收、利潤雙雙超過市場預期,同比增速也相當突出。
首先,英偉達四季度營收達到76.4億美元,高于路透此前預期的74億美元,是連續第七個季度超過市場預期。在四季度強勁業績的拉動下,英偉達2022財年總營收達到269.1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無論從同比還是環比的角度看,英偉達營收增速都保持在極高水準。
同比上一財年,英偉達四季度營收增幅為53%,整個2022財年的營收同比增幅更是高達61%。從環比的角度看,英偉達2022財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分別為56.6億、65.1億和71億美元,對應的同比增速為84%、68%和50%。對比來看,英偉達四季度營收達到全年峰值,同比增速也較三季度進一步回升,顯示了強大的后勁。
其次,在營收保持強勁增長的同時,英偉達盈利狀況同樣遠超市場預期。數據顯示,其四季度凈利潤錄得30.03億美元,同比增長103%,環比三季度增長22%,且已經連續12個季度超過市場預期。
回顧英偉達過去幾個季度的財報,價值研究所留意到,其凈利潤的同比增速比營收更加恐怖。2022財年前三個季度,其凈利潤分別錄得19.1億、23.7億和29.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9%、282%和62%。除了三季度稍微遜色之外,過去一年英偉達基本都能實現凈利潤的同比翻倍,吸金能力相當驚人。
但美中不足的是,過去幾個季度,英偉達的毛利率增速有放緩趨勢。根據財報數據,英偉達四季度非GAAP毛利率錄得67%,和第三季度持平,同比去年四季度微漲1.5%,但不及市場預期的67.1%。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財報公布后英偉達股價應聲下跌,毛利率的停滯不前或許是直接原因之一。無論從環比還是同比的角度看,在英偉達這艘開足馬力、高速前行的巨輪里,毛利率似乎成為了一個“拖后腿”的環節。數據顯示,此前三個季度英偉達毛利率分別為66.2%、66.7%和67%,一直呈龜速增長趨勢。
價值研究所認為,從上述數據來看,有兩點信息值得留意。
第一,三季度是英偉達業績低谷,和供應鏈趨緊、產品交付量下降有很大關系。而隨著四季度業績實現反彈,英偉達應該已經熬過供應鏈最艱難的日子。第二,便是毛利率增長停滯的隱憂——事實上,只要把時間軸拉長就可以發現,自從2019年將毛利率提升到60%以上的水平線之后,英偉達毛利增長一直相當緩慢。
除了自身增長緩慢之外,更令英偉達頭疼還有市場大環境的遇冷:英特爾、高通和聯發科等主要競爭對手的毛利率也在承壓。在過去一年,供應鏈吃緊以及競爭加劇帶來的銷售和研發成本上漲,成為了壓在這幾家半導體巨頭肩上的一塊巨石。
數據顯示,高通2021財年毛利率為57.4%,聯發科為47%,英特爾剛公布的財報顯示其四季度毛利率同比收縮4.6%至55.4%。對比之下,英偉達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但對于一心沖著半導體市場王座去的英偉達來說,這個成績肯定是不夠的。
那么在未來一年,英偉達該如何突破這個瓶頸?
價值研究所認為,除了壓縮行政、銷售費用之外,通過擴大業務范圍攤薄研發費用率,也是一個重要方式。而這一切,都得回歸到英偉達的游戲、數據中心和汽車三大業務板塊中尋找答案。
6600億半導體帝國的隱憂:降溫的挖礦潮
翻看英偉達當前營收結構可以發現,游戲、數據中心仍是拉動營收增長的兩大支柱,自動駕駛、IP等其他業務整體占比還非常小。
根據財報數據,四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占比達42.7%,和游戲業務的44.7%已經非常接近。但回顧這兩項業務的增長曲線就可以發現,自2019財年第三季度以來,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和游戲業務便發生了命運輪轉,前者營收占比直線上升,從24.1%漲至現在的超40%,后者則掉頭向下,自55%的巔峰一路下滑。
從增速來看,數據中心業務的表現也要優于游戲業務。第四季度,前者總營收為32.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1%,增速較三季度提升16個百分點;后者則為34.2億美元,同樣創下歷史新高,但42%的同比增速和三季度基本持平,沒有太多進步。
換句話說,從數據上看,作為英偉達頭號營收支柱的游戲業務增速已經放緩,數據中心業務展現了更大的潛力。
但在現階段,占比最高的游戲業務增速放緩,對于英偉達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大的煩惱——尤其是和加密貨幣挖礦相關的芯片業務所面臨的監管、競爭壓力,無疑會給英偉達游戲業務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一方面,英偉達自身研發遭遇不少挑戰,顯卡挖礦限制被破解、缺芯潮蔓延至礦機行業等不利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3月份,英偉達官方確認,“一個開發驅動程序無意中包含了用于內部開發的代碼,能夠在配置中刪除有關英偉達RTX 3060的哈希限制器。”這樣一來,英偉達在2月份對RTX 3060實行的哈希限制就瞬間失效,無異于為競爭對手大開方便之門。與此同時,AMD、英特爾等半導體巨頭紛紛瞄準挖礦行業,爭搶英偉達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過去一年加密貨幣市場的增長勢頭也大幅放緩,且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監管壓力。
美東時間2月16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SEC正式開啟針對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美國分部(Binance.US)和與幣安創始人有關聯的兩家交易公司Sigma Chain AG及Merit Peak Ltd的調查。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公司擔任Binance.US交易所交易加密貨幣的做市商。SEC要求Binance.US提供有關這兩家實體的信息,并且十分關注Binance.US如何向客戶披露其與這些交易公司的聯系。
過去一年,類似的調查還有很多,都展現了同一個趨勢:監管機構正以實際行動限制加密貨幣、挖礦行業的無需擴張。
監管機構動作頻頻,作為挖礦產業鏈重要受益者的英偉達,自然會受到一定沖擊。財報數據顯示,英偉達用于加密貨幣挖礦的CMP芯片四季度銷售額僅為2400萬美元,環比三季度的1.05億美元驟降77%,2022財年總銷售額為5.5億美元,這幾項關鍵數據均不及市場預期。
對于當前的困難,英偉達當然也有深刻認識。收購ARM,相信就一度被黃仁勛及其管理層視為破局之道。
眾所周知,英偉達的GPU能廣泛應用在高性能計算、圖形處理、AIoT和云計算等諸多高新技術領域,近年來興起的AI大潮也是助其實現市值、股價三級跳的重要原因。但問題是,和同時擁有CPU、GPU研發能力的英特爾、AMD相比,英偉達在CPU這一塊缺陷非常明顯,這會讓其錯失高端智能手機、PC等市場的客戶。
更重要的是,在未來CPU和GPU的結合趨勢也非常明顯,比如美國E級超算的高性能計算機,就要使用到這兩項關鍵技術。目前,AMD已經拿下兩臺全棧解決方案超級計算機訂單,英特爾也有一單進賬,英偉達則一無所獲。而AMD的GPU技術,更是已經在全球首臺百億億級超算上得到應用。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隨著收購徹底失敗,英偉達也應該好好想想,如何在數據中心甚至智能汽車等業務上多做文章。比如,在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爭奪更多份額。
中國市場能否成為全新增長引擎?
毫無疑問,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近年來正逐漸擴大,在全球市場的地位也是直線上升。
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的數據,2016年至今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實現五連漲,高端芯片需求增速最為驚人,這和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有很大關系。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市場保持了19.4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21年底突破萬億,較2017年接近翻倍。
甚至在一些本土企業并不占優勢的領域,中國市場的地位也是與日俱增。
以半導體設備為例。根據未來智庫統計的數據,2020年和2021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分別為181億美元和168億美元,同期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689億和719億美元,中國市場的占比分別為26%和23%,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過去一年國內市場的小幅回落和國際局勢的演變、供應鏈趨緊有一定關系。但整體規模依然相當驚人。
對于體量如此龐大的中國市場,英偉達自然是不能錯過的。但問題恰恰是,因為過去一系列事件,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似乎遇上了不少阻力。
一方面,由于此前執意收購ARM一事,英偉達跟中國大陸監管機構、客戶的關系變得都有些緊張。
數據顯示,ARM約有20%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包括小米、vivo、OPPO在內的幾乎所有頭部手機廠商都繞不開ARM的架構——最關鍵的是,作為全球頭號手機芯片供應商,高通也離不開ARM。也就是說,要是這樁收購最終成行,半導體芯片行業的“全美化”將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有鑒于此,英偉達當初頂著層層壓力收購ARM,無疑已經觸及了監管層和大多數客戶的利益。如今雖然收購以失敗告終,修復這些被破壞的關系卻還是一個難題。
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漲價潮也削弱了消費者對英偉達的好感度,甚至讓后者被扣上“忽視中國大陸市場”的標簽。
去年7-8月份期間,英偉達RTX 3060Ti的價格一度跌至3700元左右,不少媒體將其視為英偉達供應鏈危機緩和,顯卡價格回歸常態的信號。但隨后的事態發展,卻不盡如人意。英偉達當時出產的絕大部分芯片主要交付歐美地區代工廠商,國內的廠商能承接到的芯片少得可憐,下游顯卡產品依舊是供不應求、價格高企。
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就是,國內銷售渠道上,英偉達RTX 3060Ti價格迅速回升至5000元左右。
正如前文所說,隨著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斷上升,英偉達無疑需要傾注更多耐心、精力,修復和有關部門、客戶的關系,以及作出更有針對性的部署。
以數字中心業務為例。在國內,AI、云計算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英偉達數據中心的高性能計算與渲染技術,對于相關企業來說,具備很強的吸引力。雖然在四季度財報中英偉達沒有透露數據中心業務的客戶資料,但從過往的記錄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國內云計算巨頭都是英偉達的合作伙伴。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0年GPU技術大會上宣布在中國建立研發實驗室以來,英偉達就在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通過提升算力性能和采用MAGNet等高速數據傳輸技術,提升其數據中心業務的競爭力。
在未來一段時間,數據中心和智能汽車這兩塊業務,或許會逐漸取代游戲,成為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主要發力點。
寫在最后
將時間撥回到2018年底,英偉達GPU技術大會(GTC China)召開前一天,英偉達股價先行腰斬,市值蒸發200億美元。來參加大會的黃仁勛,收起了以往的鋒芒,變得相當低調。但在發言中,他依然沒有丟掉過往的自信,操作熟悉的“塑料普通話”留下一句金句:“英偉達的GPU已經無處不在”。
這么多年來,黃仁勛的一直沒有丟掉身上那份自信和霸氣,這也成為了英偉達企業文化和氣質的一部分。而英偉達在這之后的逆襲故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了。隨著AI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以及近期的元宇宙等產業的興起,GPU市場迎來爆發,英偉達市值在高峰時期一度逼近萬億大關,成為半導體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只不過在過去幾個月股價、市值的大幅回落,以及收購ARM的交易宣告失敗之后,英偉達也重新感受到了壓力。
好在,英偉達崛起的路上,從來都不缺壓力。從初代產品NV1的失敗,到開創GPU的先河,再到推出Turing架構抓住AI浪潮,英偉達過去這些年就是不斷在層層壓力中摸爬滾打,攢出了如今的家底。
如今,半導體行業仍處在黃金時期,英偉達也還是主要受益者之一。在收購ARM失敗后,如何通過調整自身戰略,抓住當前紅利,是黃仁勛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