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在網上已經不敢輕易發表評論,
隨便一句話就會被誤讀,
簡單一個表情就會引來攻擊,
實在想說的時候,
要小心翼翼加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后來干脆只潛水不說話。
社交網絡,
什么時候變成了“開撕”的戰場?
網絡暴力、非治不可
一言不合就開罵,
非黑即白就開懟。
新的媒介平臺和傳播方式,
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彈藥”:
留言攻擊、
彈幕刷屏、
私信轟炸、
P圖侮辱、
惡意剪輯……
更有甚者,
對當事人或者發言者
“扣帽子”、
人肉搜索、
泄露隱私、
詆毀污蔑攻擊,
以達到某種目的。
真是烏煙瘴氣,
令人不勝其煩。
截至2021年12月,
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32億。
隨著互聯網全面普及,
惡意的情緒宣泄和肆意的網絡暴力
時有出現,
頻頻造成當事人“社死”,
甚至生命的終結:
從女子下樓取快遞被捏造成出軌,
到尋親男孩劉學州不堪網暴結束生命,
再到女子打賞外賣小哥遭網暴后輕生
……
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
殺人于無形。
“社死”不是小事,
對當事人來說是天大的事。
網絡暴力造成的惡果觸目驚心,
再不嚴加管理,
會讓理性發言變得稀缺,
誰“鬧得歡”“嗓門大”誰就占據主動,
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網絡環境將受到嚴重傷害。
專項行動絕非小題大做
近日,
為有效防范和解決網絡暴力問題,
切實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
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
“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
要求網站平臺認真抓好集中整治,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確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這也是在今年年初
針對“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的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之后,
中央網信辦再次
對網絡暴力現象重拳出擊。
平臺千萬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治理“按鍵傷人”,
網絡平臺是關鍵。
平臺本是拉近社交距離的場所,
如今卻成了
素不相識者相互攻擊的“角斗場”。
在這背后,
“流量至上”的觀念是罪魁禍首。
很多時候,
不是網絡平臺沒有能力管好。
同理性平和的討論相比,
平臺有熱度、有互動、有點擊,
就意味著有關注度、有廣告,有利潤。
這也是為什么
雖然各界對網絡暴力“人人喊打”,
但個別網絡平臺卻總是
后知后覺、避重就輕,
甚至睜一眼閉一眼,
以各種形式“縱容”這些現象發生。
中央網信辦此次專項行動聚焦明確——
“網絡暴力易發多發、
社會影響力大的18家網站平臺,
整治范圍實現鏈條全覆蓋:
建立完善監測識別、
實時保護、干預處置、
溯源追責、宣傳曝光等措施。
這是非常有針對性的部署,
督促各平臺積極落實主體責任,
起到“打蛇打七寸”的作用。
企業影響力越大,
社會責任就越大,
自我的要求就應更高,
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網友的表達應有邊界,
企業獲取流量應有底線,
杜絕網絡暴力,
考驗著網絡平臺落實主體責任的決心,
也考驗著能力和智慧。
除了積極落實此次專項行動的要求外,
網絡平臺還要“疏堵結合”,
進行人文關懷,
積極對被施暴者進行心理疏導,
必要時主動為其聯系心理醫生,
化解其心理壓力。
不能出了事對當事者一封了之,
對受害者撒手不管,
這無異于推卸平臺責任;
同時,平臺還應運用算法,
在事件發酵前甄別負向情緒人群,
對有網絡暴力言行的用戶,
也可以嘗試進行言語安撫,情緒降溫。
科技向善,
用真情感化人心是必要一環。
最后,對越過紅線、屢教不改者,
果斷亮出“紅牌”。
治理網絡暴力,
網絡平臺必須守土盡責,
亮出責任心,拿出真本事。
唯有此,
網絡平臺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你遭遇過網絡暴力嗎?
你對互聯網平臺治理網絡暴力有什么建議?
壬寅年 三月廿八
2022-04-28
編輯:趙璐
責任編輯:馬濤
來源:央視網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