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 日本《東京新聞》4月23日發表題為《決不允許軍事大國化》的社論,全文摘編如下:
日本政府將于年內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近日通過了相關建議草案。該建議草案以強化遏制力的名義,事實上敦促日本成為軍事大國。這有可能引起周邊國家警惕并導致軍備競賽。我們再次要求日本政府不要損害和平憲法的理念。
建議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將“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改稱為“反擊能力”,主張擁有“反擊能力”;大幅增加防衛費用,目標是使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占比提高至2%;向受到侵略的國家提供廣泛的裝備。
這是二戰后歷屆內閣一直自我克制的內容。若付諸實行,則意味著安保政策的大幅調整。
即使改稱為“反擊能力”,也還是指在對方國家領土范圍內阻止其發射導彈的能力,這一點沒有變化,被懷疑有“先發制人的攻擊意圖”也在所難免。明確列出攻擊對象包括“指揮系統等”,意味著不惜攻擊他國的政府中樞,這也會形成挑釁。
事先察覺在陸地和海中移動的導彈發射點的動向,日本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嗎?不得不說,自民黨的建議缺乏現實性。
防衛費的增加也是同樣的情況。如果將其在GDP中的占比提高至2%,則日本每年防衛費將超過10萬億日元(約合778億美元),僅次于美中,居世界第三。在自衛隊人員短缺的背景下,如果增加裝備,能夠確保有足夠的裝備操作人員嗎?不拿出財政來源方案,只是趁俄烏戰事發生之機提出擴軍要求,將不可避免地被指責為執政黨不負責任。
如果將防衛裝備的轉移對象擴大至糾紛當事國,品目也增加,難道不會加劇沖突嗎?
二戰結束后,日本在和平憲法指引下,在非軍事領域不斷作出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信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日本國會發表線上演講時,也沒有要求日本提供武器。
自民黨的建議草案指出,“在專守防衛的思想指引下”,根據“每個時期的國際形勢”決定必要最小限度的防衛力。如果以形勢變化為由增強防衛力,則歷屆內閣一直以來堅持的專守防衛理念可能被掏空。
如果有必要修訂安保戰略,則討論范圍不能僅限于自民黨,還必須將國會包括在內,廣泛聽取意見,以透明的程序推進。
日本貫徹專守防衛、不成為軍事大國的和平之路,在國際社會贏得了肯定和尊重,現行戰略的這一表述是妥當的,不應改變。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