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物
在中國說起魚,我想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鯉魚了。鯉魚在中國家喻戶曉,它們的身上又常常帶著美好的寓意:
年畫里的胖娃娃抱鯉魚的形象,代表了人們對連年有余的富裕生活的盼望;俗語里的“鯉魚躍龍門”,則代表了對逆流前進、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
但歐洲人對鯉魚的看法可不一樣,很多河流里鯉魚泛濫,讓人很是頭疼。中國網友都在著急:
吃啊,吃光它!紅燒鯉魚它不香嗎!!
01
生命力超強的鯉魚
雖然我們平時會吃鯉魚,但你可能還不了解它。鯉魚(Cyprinus carpio)喜歡生活在溫暖的且水生植物豐富的靜水河流和湖泊中。
它們有著非常強悍的環境容忍能力,能適應3~35℃這么大范圍的水溫。冬天來臨時,只要低溫未將水體未完全凍住,它們就能在冰下存活。它們對水中的鹽分也有很強的容忍能力,在河口的半咸水水域也能生存下來。
鯉魚不僅能忍受相對惡劣的環境,關鍵是還不挑食。鯉魚的口朝下,也就代表了它們主要吃水底下的東西。鯉魚在進食的時候會用嘴把水底的底泥吸到嘴里,然后用它們鰓上像篩子一樣的鰓耙,把其中的食物篩出來,再吐出那些不可食用的底泥。
它們的食物可以說從浮游動物到昆蟲,再到水生植物、種子、魚卵和小魚都有,就是逮到啥就吃啥。
能吃就代表著能長個。通常鯉魚的體長在30~60 cm左右,最大的能長到120 cm,60公斤重。隨便找幾個大鯉魚,就夠你吃一年的。
同時,鯉魚的壽命還很長,通常能活到20歲左右,更有養殖鯉魚活了47年。至于為什么沒有被早早吃掉,我就不知道了。
但更重要的是,鯉魚的繁殖能力超強!鯉魚喜歡在春夏季產卵,一尾雌性鯉魚一次可產下超過30萬粒卵。
先別忙著驚訝。注意,這只是一次產卵,鯉魚可以在繁殖季節內可以多次產卵。曾有數據統計,在一個繁殖季節內雌性鯉魚可產下超過100萬粒卵……
這些產下的卵隨后被雄魚受精,在25℃的條件下小鯉魚經過2天就可以完成胚胎發育,開始自由的生活。
剛孵化的鯉魚幼魚要經過數年才能長到它們父母那樣的體型,在那之前可能會遭到同一水域中的白斑狗魚、北美狗魚、梭吻鱸、大藍鷺等捕食者捕食,而當它們長到成年,除了人類外就幾乎沒有捕食者能欺負它們了。
02
鯉魚是怎么走向世界的?
鯉魚生長迅速、繁殖力強、能忍耐惡劣的環境,關鍵是體型還大,可以說在某個方面看是集多個優點在一身的“夢中情魚”了。這樣一種“完美魚類”人們怎么能讓它們僅僅偏安一隅呢?
于是,最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就首先當起了鯉魚的推介大使,將鯉魚帶往歐洲各地。到了中世紀,因為教會齋期的規定,修道者把“非肉”的鯉魚作為了食用對象,并把鯉魚作為食用魚類開展了專門養殖,這些修道者們也有意無意地將鯉魚放入河流使它們擴散出去。
至13世紀時,鯉魚已在歐洲各地發展壯大。在17世紀時,鯉魚被引入到英國、19世紀中期進入到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現在,食用鯉魚還作為一些地方的圣誕傳統,比如在捷克、德國和奧地利,鯉魚被作為圣誕晚餐其中的一道菜食用。
鯉魚的英文名是Common Carp,Carp是鯉科的意思,Common則大概是指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常見了,目前鯉魚的足跡幾乎遍布除了寒帶外的所有淡水水域。
除了人為引入外,還有一些意外狀況為鯉魚擴散加了一把勁,比如鯉魚的卵被綠頭鴨等水禽食用后,帶入其他水域,還有借洪水泛濫的機會擴散等。
同時,鯉魚的游泳能力極強,曾有學者利用標記對鯉魚進行研究,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一些個體遷徙了200多公里之遠。200公里是什么概念呢?這也就比上海到杭州遠一點吧……
就這樣,人為的有意引進、偶然的擴散機會、強悍的游泳能力,與之前那些歐洲鯉優良的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一道,完成了鯉魚的天時地利人和,使它們成為了世界上分布最廣、最成功的入侵魚類。
03
能不能把鯉魚吃光?
在生態學上,任何物種遷移到一個新的棲息地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無一例外。而鯉魚作為如此強悍的物種,它們對入侵地的生態系統影響更嚴重些。
首先,鯉魚的進入無疑將與原生的魚種競爭食物、棲息地,侵占原生魚空間;同時,鯉魚獨特的攝食方式,又極大地影響了水生植物的存在;它們攝食時擾動起的沉積物,又攪動起了水底的營養物質、增加了渾濁度的同時還使得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體營養化;一些鯉魚還可能攜帶寄生蟲和致病病毒,對本地魚類造成嚴重威脅。
入侵的鯉魚帶來這么嚴重的問題,那必須要整治。怎么治呢?鯉魚是一種食用魚,那么靠吃能不能就把它吃光?
恐怕有點難。
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當地人并不喜歡吃鯉魚,因為鯉魚的肉質不夠細嫩,肌間小刺又比較多,人家平時還用的是刀叉,很難把小刺挑出來。
那么,處理它們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捕撈。在澳大利亞,人們將捕撈到的鯉魚制作成了作物肥料、寵物食品、魚餌等低價值產品。然而捕撈的收效并不是很明顯。除了捕撈外,人們想出了毒藥、生物信息素等方式,但考慮到水中存在的其他水生生物始終是投鼠忌器。
近些年來,美國為了控制亞洲鯉魚(并不是一種魚類,而是幾種鯉科魚類的統稱),發明了可以進行噪音驅趕的生物聲學魚欄(Bio-acoustic fish fence),它將驅避聲音信號與氣泡墻結合,形成一道無形的屏障,以阻礙亞洲鯉魚的活動。可喜的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它也對歐洲鯉起作用。
生物聲學魚欄能有效阻礙亞洲鯉魚的活動。圖片來源:EIMCO Water Technologies、lrn.usace.army.mil
此外,一些地區嘗試在水體中引入高級捕食者,來控制鯉魚的幼苗數量;科學家們針對鯉魚進行的高度特異性病毒和造成下一代不育的基因防治方法也正在研究之中,有朝一日也將派上用場。
其實在全球之內,鯉魚的擴散并非是生物入侵的孤例,相似的例子數不勝數。早先我們因未重視引種的生態風險評估吃過太多虧,之后在面對生態問題時我們需要更加謙虛、更加敬畏。
其實在英語中,Common Carp一詞中的Common也有普通的意思,希望在不遠的未來,這種現今世界各地都異常常見的魚類能有機會,再次回歸普通。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