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后,虛擬人和真人將無法區分” | 財之道

“8年后,虛擬人和真人將無法區分” | 財之道
2022年01月20日 09:19 新浪科技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張俊 劉娜

  編輯 | 韓大鵬

  仿佛一夜之間,虛擬人站上舞臺中央。

  虛擬網紅柳夜熙僅憑一條短視頻,一夜獲得130萬粉絲……

  2022年各大平臺跨年夜上,多位虛擬人亮相,“鄧麗君”的合唱讓人記憶猶新……

  曾上過春晚的虛擬偶像洛天依,也實現了同臺演出……

  那么,虛擬人會是下一個泡沫嗎?哪些場景的虛擬人會最先商業化?虛擬人都有哪些場景,技術難點在哪里?主持人、偶像明星、記者,哪些工作會被虛擬人取代?

  昨天下午,由新浪財經出品、新浪財經App及新浪科技聯合主辦的創投沙龍《財之道》第九期正式上線,洪泰基金執行董事宋楠、創新工場投資董事王震翔、小冰公司COO徐元春、中科智深CEO成維忠同臺登場,為我們帶來了最新的觀察與思考。

  “虛擬人數量將是人類的10倍”

  2021年12月,萬科將自己的“年度最佳員工獎”,頒發給了數字員工崔曉盼。事實上在頒發這一獎項之前,數字員工崔曉盼已經在萬科工作了10個月,在此期間,她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但如果不是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發朋友圈介紹了這位數字員工,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是一位虛擬人。

  崔曉盼一出,業界嘩然,大家紛紛表示,“虛擬人的業務能力已經逼近真人水平,許多人類的飯碗將要不保。”

  作為萬科虛擬員工“崔曉盼”的重要技術支持方代表,小冰公司COO徐元春對新浪科技表示,“目前虛擬人已被廣泛使用,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在他看來,人類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和AI虛擬人共存的,未來我們的生活周圍一定會有大量的虛擬人存在,而且數量可能是現有人口的10倍。“到那個時候,我們就不會去討論它的商業模式,因為它肯定是一種商業。”

小冰公司COO徐元春小冰公司COO徐元春

  深耕虛擬人行業已經有五年時間,中科深智旗下產品AI主播軟件目前已服務超過2000個商家。中科深智CEO成維忠指出,到2030年,虛擬人和真人將無法區分,而且我們的身邊也將充斥著大量虛擬人。”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虛擬人雖然能夠創造大量的價值,但目前能夠替代的更多還是大量簡單重復的工作,人類工作的價值依舊能夠得到保障。“如果從是否具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能力,是否能夠與人實現對等的溝通這些角度來考量,完全的虛擬人其實還是非常有限的,距離完全的人類能力仍存差距。”徐元春表示。

  洪泰基金執行董事宋楠給出了具體的指向性說明,在他看來,未來那些簡單重復類的工作,會被虛擬人取代。但是對于一些復雜且高附加值的領域,人類工作價值無可替代。

  “現在接到的外呼客服,70%、80%都是AI。包括咱們做的財務工作、銀行柜員,已經有現實例子。推而廣之,那些簡單重復且真人不愿意干的活,都是存在很大的替代價值。”宋楠表示。

  他認為,未來那些偏服務類、服務型的領域,尤其是客服甚至包括一些標準類主持領域,都會受到影響。但這也在提醒我們需要適應技術與變化,尋求去做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技能。

洪泰基金執行董事宋楠洪泰基金執行董事宋楠

  虛擬偶像和數字人,投資人更看好誰?

  對于虛擬人產業而言,目前業界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認知。一種傾向于將虛擬偶像、虛擬IP等,歸結為虛擬人范疇,認為這些帶有強烈內容運營和IP屬性的虛擬形象,是虛擬人的主要代表。但在另外一批從事技術的人眼中,這些不具備實時交互能力的虛擬形象,其實更多的是基于電影特效技術實現的,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紙片人”。

  但無論是以內容運營和IP驅動的虛擬形象,還是以虛擬形象、語音交互、語義理解以及業務能力等共同組成的交互式虛擬數字人,目前大家都在搶占虛擬人的頭銜,卻誰也說不出誰比誰更好。

  有數據計算,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市場規模達34.6億元,2021年預計增長70%,達62.2億元,帶動周邊市場規模1074.9億元。今年以來,國內娛樂明星、偶像紛紛翻車,令代言品牌、電視劇、合作方都備受傷害。在一定程度上“虛擬偶像、永不塌房”的提法,得到了更加廣泛而深刻的認知。

  但在一些投資人的眼中,在一定程度上虛擬偶像也存在翻車可能,能否超過真人明星的粉絲還要打問號。在創新工場董事王震翔的投資思路中,那些更看重底層技術而不是IP運營的企業,更能夠更加獲得他們的青睞。

創新工場投資董事王震翔創新工場投資董事王震翔

  “如果你是一個純做IP運營的公司,可能我們不太傾向于去投,因為門檻可能相對低一些,我自己也可以個人套個皮做直播。但是如果這個東西你做得很有技術門檻,因為底層技術先做好了之后,未來的世界都是可以用這些底層技術。而且不單單虛擬人可以應用,其他的許多點都可以應用”,王震翔表示。

  商業化為時尚早 虛擬人發展仍面臨挑戰

  商業化,始終是參與虛擬人的技術與團隊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

  但在虛擬人的商業化場景方面,洪泰基金執行董事宋楠看到,“目前這一領域仍然沒有看到哪個場景可以說市場規模非常大,有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在里面跑。”

  在宋楠看來,從商業化場景的分類上來看,目前整個虛擬人行業存在兩種方式。第一類是To B,第二類是To C。其中,虛擬直播間、虛擬主播,包括像主持人、銀行的柜員等,這些“簡單重復類”的工作,都可以理解為是To B的。而所有跟虛擬偶像相關的內容,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是To C的。

  在具體的商業化上,To B領域是成本驅動的事,能不能大規模復制,是不是足夠便宜,場景到底多少客戶愿意買單,這些是實現商業化需要考慮的。而To C的商業化實際上是IP,不關心到底是真人還是假人,關心的是這首歌好不好聽,這個電影到底好不好看。

  在宋楠看來,“To C的商業化挑戰可能會更大一些,有寫歌的,有做動畫片的,有拍抖音的,有做形象的,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有。我們不在意它究竟是什么樣的類型,大家只在意這個東西出來之后有沒有火。”

  在商業化盈利及變現方面,中科深智能CEO成維忠同樣指出,“目前整個市場還很早期,大多數公司才發展了一兩年時間,大家都處在盈利的路上。”

中科深智CEO成維忠中科深智CEO成維忠

  成維忠認為,虛擬人的落地一方面需要解決情感計算的問題,同時也要面臨表情和動作生成與管理的問題。但真實的情況是,目前這些方面也正面臨著挑戰。

  “讓虛擬人跟真人交流時真人感知不到是一個虛擬人,事實上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目前業界都在想辦法攻克。而且如何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下,都可以做到虛擬人想要實現的表情和動作,也有很多算法和技術層面的挑戰。”成維忠表示。

  在成維忠看來,預計到2030年,虛擬人的圖靈測試就能通過,到那個時候虛擬人和真人之間可能就真的區分不開來。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從事虛擬人技術提供及產品運營的企業能否撐過商業化落地難的挑戰,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過程中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虛擬人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