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挑戰“小華為”:安防市場的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華為挑戰“小華為”:安防市場的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2021年09月02日 19:09 AI財經社

  撰文/鄭亞紅

  編輯/趙艷秋

  “華為很猛”

  安防行業里長久以來以海康威視、大華為首形成了“兩超多強”格局,而其中又以全球市占率第一、有“小華為”之稱的海康威視為主,其市值近5000億元,在A股市值總排行榜上位列第15位,在制造業中僅排在寧德時代和美的集團之后。

  但現在隨著華為的進入,安防市場的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華為在安防市場上進展很猛,拿下了多個省級平安城市大單。”安防行業上市企業大華公司的南方區域銷售趙靈告訴AI財經社,“其實我們也在推,但被打得很厲害。”在這家老牌企業工作的趙靈感到很無奈。

  另一家國內頭部安防企業佳都科技的員工安鵬直言,華為是這兩年切進安防市場的,一進來就很強勢。“華為只做大項目的集成,比如上億的訂單。它拿單很快,招標碰到他們,我們基本都比不過。”佳都科技是安防領域全球Top50的企業,主要做軟件,同時這家公司也在廣東地區做一些集成項目,該員工稱佳都與華為既是競爭對手,又有合作關系。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安防市場價值萬億。在過去一些年,隨著“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代表性項目的建設,視頻監控、報警調度等公共安全系統在城市和鄉村應用起來,各類安防企業也突破22000家,其中海康威視、大華為首的中國企業,在國際Top50中占了10個左右的席位。而最近幾年,安防已經遠遠超出了公共安全范疇,安防行業中使用的視頻監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如人臉識別,在城市和企業的數字化得到更廣泛應用,泛安防時代已經到來。

  “華為進攻安防市場的聲勢浩大。”多位安防人士都對AI財經社慨嘆。華為也保持了它一貫的作風,戰略一旦確定,就會高舉高打,內部也會制定超高的業績目標。

  今年7月底舉辦的廣州世界安防博覽會上,本是一個小型行業展會,但在上百家參展商中,華為展臺面積最大,達到了720平方米。其中一半面積的展區,只有華為的合作伙伴和客戶才能進入。盡管如此,華為展臺仍然是那兩天最火爆的之一。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參觀過那個展區的行業人士向AI財經社描述,華為展出的那些業務場景都是合作伙伴做的,它在用生態的玩法去做安防。更進一步說,“華為是以云的角度切進去做安防的,它只提供底座,云、平臺、服務器,但它不做具體的業務。”

  資深行業人士李可進一步觀察到,“華為主要定位在高端市場,瞄準那些頭部客戶,比如政府相關和大型企業,對于安防領域更為碎片化的市場并沒有明顯的發力動作。”

  為什么華為會選擇此時殺入安防市場?原因很可能是最近兩年安防已不再是純粹的安防,而是融入政企數字化的大市場中。而政企市場是華為最重視的領域之一。于是,華為通過數字政府、云計算拿下政企市場的方式,迅速在安防領域攻城略地。

  據媒體報道,在2020年上半年云計算市場公開招標的58個項目中,華為云拿下了22個項目,在這其中有12個項目公布了數額,華為中標的金額加起來達到了15.4億元。有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通常下半年的招標項目更多,華為會斬獲更多大項目。

  今年8月初,調研機構Omdia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視頻監控及基礎設施市場份額排名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安訊士、華為分別為全球市場前四甲。除了來自瑞典的安訊士,海康威視和大華都是國內視頻監控領域的巨頭,而華為則是首次排到如此高的名次。

  戰略反復

  華為做安防并不是一時起意,是有歷史淵源的。

  最著名的是華為“小海思”做的視頻監控芯片。小海思成立于2004年,是華為全資子公司,也是當年任正非下決心要在芯片行業發力的產物。那時,安防芯片市場上的主要玩家是美國大廠德州儀器。但海思發現,德州儀器的芯片性價比不算高,而且對客戶的支持不接地氣,比如客戶需先交50萬元許可費,才能獲得開發包。國內只有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少數幾家大廠才能用得起。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華為小海思針對德州儀器的弱項,提供了一種性價比很高的芯片,而且服務反應快還不收許可費,在小公司很受歡迎。小海思很快攻城略地,從國外對手那里虎口奪食。“小公司用了之后,大公司要是不用,就沒有競爭優勢。”小海思前員工卓毅對AI財經社回憶。

  2007年小海思拿下大華20萬片芯片的合同,這是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銷芯片大合同。2010年,小海思最終搞定了全球最大的安防攝像頭廠商——海康威視。之后,在監控攝像頭芯片領域,華為小海思一度占據了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卓毅回憶,海康威視后來也想自己做芯片,但這將對華為產生巨大影響。小海思急忙跑去溝通,他們給海康威視算了一筆賬,“得出的結論是自己開發芯片不如直接用小海思的,便宜而且成熟。”不知道如今再復盤,海康威視會怎么想。

  2020年,華為小海思供應的高端芯片出現了緊缺。“華為有囤貨,但它會視客戶的重要程度,決定是否供應高端芯片。”從事智慧城市的人士吳航稱,“華為低端芯片供貨仍然較為充足。”

  除了小海思在芯片上的布局以外,華為在安防領域的動作一直不太明顯,但這十幾年間也曾有過幾次嘗試。一次是2006年,華為協助運營商做“全球眼”項目。當時華為做的是監控軟件,選擇其他安防設備商代工攝像頭等終端產品,某種程度上,華為訂單也促成了深圳大量安防企業的興起。

  另一次則是6年后。2012年,華為申請成為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同年底在一個安防博覽會上正式宣布進入安防領域,發布了安防產品及解決方案。

  這次宣布,讓傳統安防企業著實緊張了一把。因為小海思的存在,華為在安防領域的定位更像是芯片供應商的角色。供應商成為競爭對手,這不得不讓海康威視、大華等企業提高警惕。但事實是,這之后幾年里,華為在終端產品上仍然無明顯動作,小海思照常給安防企業供應芯片。有業內人士分析,也許當年安防市場過度碎片化,華為對這樣的市場興趣不大。這種相安無事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19年。

  2019年深圳安博會上,華為推出了三款重量級視頻監控產品,還推出了首個視頻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當時剛被任命為華為安防總裁的段愛國更是激情演講,稱將“調整整個行業的節奏”。

  這次華為看起來是認真了。2020年5月,時任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喊出了華為安防的目標:“在安防領域,華為今年肯定能做到前三,目標五年內做到第一。”他還稱,華為的打法跟傳統安防廠商完全不同,以“平臺+生態”為發展戰略。“喊口號”之外,華為還做了一系列組織架構的調整,來支撐安防業務的開展。

  而這兩年,華為在安防市場攻城略地。有行業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總結,華為之所以能夠拿下一個個大單,主要取決于三方面:政府關系、國產品牌以及生態化玩法。這些因素加起來,讓華為具備了其他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優勢。

  “華為進入安防這么快,離不開它的政企關系。”多位行業人士對AI財經社表達了這個觀點。“安防是一個很看重客情關系的行業。”科大訊飛一位政企業務線人士稱。

  “華為能接觸到省一級的政府關系,我們接觸不到這個層面。”大華的銷售人員稱。而華為在接觸到省級項目后,再往市級、區級做也會順利很多。

  民族品牌也是華為的優勢之一。從芯片、中間件到服務器,華為的自主品牌是拿下眾多政企項目的核心原因之一。生態玩法,更是華為近兩年常常提及的詞匯,安防涵蓋了硬件終端、業務平臺、具體應用、解決方案、數據安全等一系列需求,華為沒有大包大攬,而是做好頂層設計,將其交給合作伙伴。

  海康威視和大華的無奈

  華為的介入,也改變了當下安防市場的格局。“現在我們的情況是比較尷尬的。”大華資深員工劉鈺對AI財經社稱。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安防行業也在被重新定義。劉鈺觀察到,跟華為用一樣的模式進入安防領域的,還有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云廠商,以及中國系統這樣有國資背景的集成商。他們的共同點是具備頂層設計、能提供底座、擅長做大平臺。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劉鈺稱,海康威視和大華也看到各地信息化的需求在噴涌,但他們一線員工的感受有些無處下手。這不難理解,傳統視頻監控企業做產品出身,他們對于信息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做大平臺的能力上,很難與華為或者云廠商比拼。

  劉鈺告訴AI財經社,海康和大華的優勢在于早已建立起完備的分銷渠道和體系。以某頭部企業為例,它在全國有200多個辦事處,相當于每個省有8個,這意味著它的銷售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了從一線到三線城市。相比而言,華為在全國僅有32個代表處,阿里則有16個分區,騰訊的顆粒度則更大一些。

  “但是我們這樣的企業接觸的客戶,跟政府部門息息相關的不多,主要還是一些小的安防訂單”,劉鈺透露,公司的訂單都比較碎片化,交通、教育、樓宇是主要的幾個場景。而實際訂單金額通常不大,比如一個小區的地下車庫就是一個單,平均下來20萬元級別是最常見的。他表示,他們也會接上千萬做總集角色的大項目,但因能力問題,數量有限,比如在交通領域,這樣的項目每年大概只有五六個,再多也接不住。

  劉鈺稱,這兩年公司開始走生態合作的思路,與阿里、騰訊、中國系統達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阿里他們也愿意跟我們合作,通過我們的辦事處去接觸客戶。”在實踐過程中,卻并不順利。最主要的原因是,銷售人員不理解信息化,也不懂上云。

  比如近年文博古建成為信息化的熱門領域,銷售人員要有這樣的敏感性,比如主動去跟圖書館的館長建立聯系,這樣后續可能會帶來業務需求。劉鈺稱,但公司的銷售人員就聯想不到,他們只會盯傳統的安防需求,“沒有這樣的思維。”

  除了與大廠建立合作關系,以大華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還在拓寬業務邊界。比如除了安防市場,公司也在布局消防市場。“消防市場很大,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從精細化的用電能耗管理到安全都有涉及。”

  海康威視也同樣處在動態的調整中。

  作為行業龍頭,兩年前海康威視就已經認識到安防行業的變化,當年公司開始淡化安防概念,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曾提出,海康威視經歷視頻感知,到智能物聯,再到物信融合,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大數據公司。

  為此,海康威視發展了一系列創新業務,包括物聯網云平臺、機器視覺、熱成像傳感、存儲設備、智慧消防以及醫療等領域。其中它的物聯網云平臺螢石網絡,在今年8月宣布擬分拆持股60%至科創板上市。

  “云平臺是投入非常大的業務,螢石網絡上市有利于提高海康威視的估值,為這塊業務的發展提供更多資金。”一位業內觀察人士稱。但他也表示,海康做軟件服務的能力與互聯網云廠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華為在安防領域也不是有絕對優勢的。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華為出的產品價格高、型號有限,它與海康威視、大華的差距是幾十款對標成千上萬款的差別。一位業內人士甚至稱,華為的產品主要是用作品牌形象,在招標時更加方便,實際中末端設備華為仍主要靠合作伙伴。

  應對市場速度上華為也要慢一些。大華的員工表示,一款新設備研發上市,大華用半年時間,華為則需要兩年。

  因此,可以看到盡管在大項目上受到華為的沖擊,行業排名前二的海康威視和大華市值仍很高,比如海康威視的市值保持著近5000億元的盤子,且他們仍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頭。根據2021年半年度報,在報告期內,海康威視的營收為339.02億元,同比增長39.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81億元,同比增長40.17%。同期大華公司營收135.05億元,同比增長37.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43億元,同比增長20.03%。

  而近日關于國資云的信息,也讓處在競爭角斗場中心的云廠商有不確定性。有地區將會把部署在第三方公有云平臺的信息系統遷移至國資云。

  安防行業的人士也表示,政府大項目本就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以華為為代表的云廠商,和海康、大華為代表的傳統安防企業之間,仍處在一種微妙的關系里。在優勢的差異下,它們既有合作,也存在競爭,但長期來看,誰能占據主導尚不能一錘定音。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