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Twitter上的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啥黑白貓都是后背黑,肚皮白?后背白,肚皮黑的貓咋就沒見過呢?
本鏟屎官仔細一想,好像還真是這么回事。那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黑色毛發與白色毛發的區別。
黑毛與白毛的區別
黑毛白毛最大的區別在于黑毛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形成的顆粒使得毛發可以呈現各種顏色,而白毛中并沒有黑色素形成的顆粒,所以呈白色。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黑色素的存在可以使毛發呈現各種顏色呢,不應該只是灰色和黑色嗎?因為黑色素并不一定就是黑色的。實際上黑色素有兩種,一種是真黑素,另一種是棕黑素。真黑素顆粒呈球形,吸收所有頻率的可見光,所以呈黑色;棕黑素顆粒呈橄欖型,吸收可見光的能力不如前者,呈現棕色。
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www.saveoursilvers.com
那,黑色素的分布由啥決定呢?
黑色素顆粒的合成與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對貓來說,參與決定毛色的基因有很多對,貓的毛色也是各種各樣,純色、虎紋以及白斑都比較常見,我們今天重點說說白斑基因。
白斑基因
白斑基因的表達會使得貓毛出現白色塊狀區域。任何顏色的貓,都有可能出現白斑,我們以黑貓為例,如果它沒有白斑基因(ss),那么它會是純黑色的;如果它有一個白斑基因(Ss),那么它身上有0%-50%的區域是白色的;如果它有兩個白斑基因(SS),那么那么它身上有50%-100%的區域是白色的。
白斑基因對于毛色的影響|messybeast.com
白斑基因對于面部毛色的影響
隨著白斑基因表達程度的降低,貓的臉越來越黑。當白斑基因表達程度較高時,可能只有頭頂有兩塊很小的黑色區域(圖最左);當白斑基因表達程度較低時,可能只有下巴是白色的,其他地方都是黑色的(圖最右)。
白斑基因對于貓面部毛色的影響|messybeast.com
為什么有黑背白肚的貓,
卻沒有白背黑肚的貓?
在白斑基因的作用下,貓的體色呈現黑白色,黑色區域與白色區域的大小與基因表達程度有關系。那“上黑下白”是什么情況,為什么沒有“上白下黑”的貓呢?
這就要從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白斑形成說起了。在貓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白斑基因的表達對貓成黑素細胞(產生黑色素的皮膚細胞)有影響作用,進而對毛色分布產生影響,對其具體過程有三種理論。
理論1
成黑素細胞由神經嵴開始向全身遷移|messybeast.com
成黑素細胞發源于神經嵴(胚胎背側),由此向全身遷移擴散。當皮膚完全形成時,擴散停止,有色素細胞的皮膚可以合成黑色素,長黑色毛發;成黑素細胞未擴散到的皮膚則無法合成黑色素,長白色毛發。由于貓的爪子、肚腩和胸部離神經嵴較遠,色素細胞較難遷移到達,所以這些部位的毛色是白色。
理論2
成黑素細胞由四肢開始凋亡,強度逐漸減弱|messybeast.com
理論1中假設大部分區域沒有黑色素,色素細胞是遷移而來。理論2剛好與之相反:假設全身都有成黑素細胞,隨著胚胎的發育,這些細胞會由四肢到軀干進行凋亡(可以理解成“褪色”),凋亡的強度會越來越弱,所以靠近四肢的毛是白色的,貓的背部的毛是黑色的。
理論3(新)
上面兩個理論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貓“上黑下白”這一現象,但是其中的漏洞也顯而易見。
那為啥我的四肢和后背都白,只有側面有?呢?|pixabay
對于這只貓來說,貓軀干毛發中黑色斑塊與白色斑塊的形成過程是無法用以上的理論解釋清楚的,所以研究者們提出了新的看法。
“板塊漂移”學說|messybeast.com
成黑素細胞會在胚胎發育初期遷移到全身皮膚表面,當白斑基因的表達程度較高時,隨著胚胎的發育生長,皮膚被“撐開”,表面的成黑素細胞分散在若干塊狀區域內(圖1),新長出來的組織不允許黑色素進入細胞,所以它們不含黑色素,長出來的毛呈白色。
小貓開始生長了(圖2)!想象一下大陸板塊漂移的原理,身體漸漸長大,原來的黑色部分就互相散開了。而四肢和肚皮的細胞分裂速度更快,所以長得也更快(圖3),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黑色毛發更多存在于貓的背側,而白色毛發更多存在于貓的四肢與腹側(圖4)。
所以,“貓媽媽生著生著沒墨了”是有科學道理的,但不是那么簡單的科學道理。
最后,本官為大家準備的墨水畫禮包↓↓,快來接住~
圖片來源 | pixabay
狐里狐氣!| pixabay
作者:YYYYb
一個AI
至于你為什么會后背黑肚皮白?游泳沒涂防曬吧……
本文來自果殼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