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選擇在此時抄底騰訊和阿里,難道看不到二者目前面臨的困境嗎?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
文丨張楠
繼本月4日發文抄底騰訊后,段永平很快兌現了“再跌多買些”的諾言。
8月18日,段永平在雪球發文透露,再次抄底騰訊,一起買入的還有阿里巴巴。
截至8月20日午間收盤,騰訊股價已低于段永平兩次抄底的價格,以兩次買入的收盤價為平均成本計算,段永平目前至少已浮虧5%,19日阿里巴巴美股更是大跌6.85%,也許距離他的第三次抄底,不會太遠了。
在投中網此前發表的《段永平,抄底騰訊》一文中,曾對段永平的投資理念做過簡單總結: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和合理價錢。在18日透露抄底騰訊和阿里巴巴后,他也曾自問自答地表示,商業模式好的公司,好的價錢總是有吸引力的。用十年以上的眼光看問題,會讓問題簡單很多。
騰訊、阿里當前市盈率僅不到20倍,是二者IPO以來的最低水平,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段永平來說顯然不是問題。不過在另外兩個維度,騰訊和阿里巴巴卻卻面臨各自的不確定性。
或者這么說吧,整個中概股板塊,都面臨著強大激流的沖擊,在未來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保持高速成長,是騰訊、阿里乃至一眾中概股股價的最大掣肘,不確定性,則是當下投資的最大難題。
中概股之殤
自從今年7月,雙減政策頒布以來,主要在線教育中概股股價平均跌幅超過90%。高途自年內高點149.05元,一路下跌至8月19日的新低2.37元,跌幅超過97%;好未來從90.96元跌至5.07,跌幅超過94%;新東方自19.97元跌至1.74元,跌幅90.76%。
而在此之前,詭異的情緒早已在資本市場蔓延。
細數各大互聯網公司股價,近期高點基本都來自今年2月,騰訊最高至773.9港元,百度最高至254.82美元,拼多多最高至212.6美元,美團最高至460港元,只有阿里受去年螞蟻金服IPO暫緩影響,去年10月股價最高至319.32美元。
截至8月19日,以上公司股價自高點分別下跌48%、59%、62%、57%和44%,全部腰斬,其他的中小型中概股,就更是別提有多慘了。數據顯示,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指數,自年初的高點到近期的階段性低點,跌幅高達40%,恒生科技指數跌幅更達46%。
除股價低迷之外,中國科技公司也按下了美股上市的暫停鍵,如Keep、便利蜂、小紅書等紛紛宣布暫緩赴美IPO,天鵝到家、哈啰出行也相繼撤回IPO申請。
然而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嗎?恐怕未必。
美銀美林認為,當互聯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后,它正處于聚光燈下,在未來可能面對更多的政策干預,參考銀行與通信行業的經驗,未來還可能出臺更多相關政策,一是壓縮相關公司毛利率,降低服務費用以減輕用戶壓力;二是更高的資本性支出,包括合規以及員工福利方面的支出;三是潛在非盈利性質的國家服務和投資。此外,全球日益增長的對于反壟斷和數據安全方面的關注,同樣會對中國互聯網巨頭形成挑戰。
騰訊近日宣布再投50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將深入結合自身的數字和科技能力,在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助力,加上之前用于啟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的500億元,騰訊共投入1000億元,相當于2021年騰訊半年度盈利的110.67%。
互聯網企業面臨政策監管與合規等,帶來的硬性成本支出提高、毛利率降低等諸多不利因素,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不確定性。
騰訊、阿里各有各的好
段永平選擇在此時抄底騰訊和阿里,難道看不到二者目前面臨的困境嗎?想必他自然心里有數,在他的自問自答中,段永平公布了自己的答案——按現在的價格,把眼光放遠到10年以上。
最近一個月,騰訊、阿里分別公布了2021年半年報,以及2020/2021財年年報,翻閱各大投行研報,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互聯網行業的野蠻生長已經結束,跑馬圈地式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未來比拼的,將是在存量市場中的可持續精細化運營。
騰訊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微信月活已經達12.51億人,國民滲透率近90%。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大爆發,騰訊股價最高上漲超過20倍,說是這十年最佳的投資標的也不為過。
在投中網《段永平,抄底騰訊》一文中介紹,2018年,騰訊因國內停發游戲辦版號,股價遭重挫幾近腰斬,在此期間,段永平曾小幅建倉騰訊,并預言未來10到15年,騰訊凈利潤會達到2000至3000億元。最近以高出此前買入成本80%的價格抄底,則是由于騰訊業績大超他的預期,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2023或2024年騰訊凈利潤即將達到2000億元。
那么本次阿里巴巴又是怎么吸引到段永平的呢?要知道僅在2年前,段永平的想法還截然不同,“當我看到‘二選一’這種‘讓自己的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企業文化時,我決定賣出了自己的股票。”
阿里巴巴目前僅不到19倍的市盈率顯然是最大因素,刨除價格,我認為自去年螞蟻金服IPO暫緩以來,一系列監管政策,以及社會話題,都在倒逼阿里商業模式、文化和組織升級,這也是本次段永平抄底阿里的另一大動因。
換句話說,無論在監管層、行業還是社會公眾眼中,阿里目前已經跌入谷底。
簡單梳理一下時間線,自馬云在外灘峰會炮轟中國監管政策和體系以來,阿里分別經歷了螞蟻金服IPO被叫停、因“二選一”反壟斷罰款182億元,以及女員工出差遭猥褻等一系列事件。
“亂翻書”曾撰文,將阿里巴巴在2000年到2011年間的四次重要會議,稱之為影響阿里歷史走向的四次戰略轉折,如果將這四次會議稱為轉折,那么正在發生在阿里巴巴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稱之為重塑。
現在的阿里巴巴,與2010年時的騰訊一樣,經歷過“狗日的騰訊”“3Q大戰”后,騰訊痛定思痛,逐步開放自身生態,最終成就了今天的騰訊。反壟斷的今天,只搭個臺子收過路費的模式已與增長無緣,阿里巴巴如果能借助這次機會,將自身的技術、流量等優勢賦能其他中小企業,尤其是實體企業,或許可以搭建起消費和產業于一身的龐大生態。
當下的不確定性,既是風險,也是機遇。諸如騰訊、阿里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必然是當下中國數字化浪潮的中堅力量,如果他們還“把握”不住,我實在想象不出還有誰能“把握”的住了。就如同段永平抄底時說的,面對阿里、騰訊這種體量的公司,如果只看三五年,那真的沒什么必要。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