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系紫光集團的“破產危機”

清華系紫光集團的“破產危機”
2021年07月11日 21:29 AI財經社

  來源:AI財經社

  編輯 /   趙艷秋

  繼北大方正走向破產重組后,另一家知名校企紫光集團也遇到了麻煩。

  7月9日,紫光集團發布公告稱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相關債權人以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法院申請對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在外界看來,在云計算等業務之外,紫光集團希望以收購形式構建一個“芯片帝國”。如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當初成功開展的多起“買買買”交易,在地緣政治環境下,已經很難復現。而當年市場上用高杠桿進行收購的資本行為,現在也已不復存在。這也為紫光集團當下的局面埋下伏筆。

  拉響破產警報

  在紫光集團發布公告的同一天,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也披露了一個案件,公開信息顯示徽商銀行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破產重整,辦理法院正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兩則消息互相印證,徽商銀行正是紫光集團債權人之一,至于是否有其他債權人申請對紫光集團的破產重組,現在還不得而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申請不意味著紫光集團已經啟動了破產重整的程序,目前法院針對紫光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尚處審查階段。

  當晚,紫光集團回復媒體稱,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未對集團下屬公司日常生產經營造成直接影響。目前,集團下屬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均正常開展。

  紫光集團下設多家核心子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微。截至7月9日收盤,以從事芯片設計業務的紫光國微為例,收盤價為170.33元,市值為1034億元,已成為一家千億市值俱樂部的芯片公司。7月9日晚,紫光國微、紫光股份均發布《關于間接控股股東被申請重整的提示性公告》。兩家公司稱,如紫光集團進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將可能對其股權結構產生影響。

  實際上,紫光集團的資金鏈危機在2020年11月顯露。當時“17紫光集團PPN005”公司債券未能與投資人達成展期協議,是紫光集團首只違約的債券。

  自2020年11月至今,紫光集團密集發布公告,宣告幾只債券的兌付可能存在問題。自2016年起,公司共發行8只債券,其中6只債券違約,包括16紫光01、16紫光02、17紫光03、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

  截至2021年4月26日,紫光集團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債務的累計金額為人民幣70.18億元。在2021年12月底,還將有一支13億元規模的債券到期。此外,三家紫光集團全資子公司,包括紫光通信、紫光國際控股、紫光芯盛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債務累計超過26億美元。

  根據紫光債券半年度報告,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公司合并報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09%、73.42%、73.46%和68.41%。負債合計202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1192億元。

  紫光集團的關鍵人物趙偉國帶領紫光集團走上“買買買”的并購之路時,恐怕當時的他不會想到靠高杠桿資本擴張起來的公司,會面臨如今的境況。

  從清華校企到趙偉國時代

  紫光集團的前身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1988年,清華大學成立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5年后,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紫光集團。那個時期,紫光集團以“清華紫光”的品牌發展,在國內掃描儀市場上干出了一番成就,成為國內掃描儀領域擁有最多專利技術的廠商,同時其掃描儀也出口海內外,連續多年穩坐市場頭把交椅。此外,紫光華宇輸入法和紫光U盤也在市場上有不小的存在感,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直到2009年,紫光集團經營困難。當時清華大學著手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這次改制過程中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時任清華控股董事長宋軍引入趙偉國,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同時,趙偉國旗下的健坤投資成為紫光集團戰略股東,首旅集團和旺達集團則退出。

  趙偉國與紫光和清華的淵源頗深。1985年,趙偉國從新疆塔城地區沙灣縣考進清華無線電系(后改為電子工程系)。在日后,這屆無線電系的清華學子不少成為了當下中國半導體界的重要參與者。除了趙偉國,A股芯片千億市值俱樂部的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兆易創新創始人之一舒清明、卓勝微電子聯合創始人馮晨暉等十余人都出自此系,他們被稱為“清華EE85”。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趙偉國當時并沒有進入半導體專業,而是去學了微波。后來趙偉國畢業后去中關村闖蕩,3年后回到清華讀研,碩士畢業被分配到紫光工作,出任紫光集團自動化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

  隨后不久,他參與創立了同方微電子,這是清華大學第一家以芯片為主業的公司,曾是四家承接國內二代身份證芯片的芯片設計企業之一,后來也曾是國內最大的手機SIM卡芯片供應商和國內主要的交通卡芯片供應商。

  不過,趙偉國并沒有經歷后來同方微電子的風光時期,他2004年離開清華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資集團,主要投資房地產與礦產。

  有清華電子工程系出身的資深芯片人士告訴AI財經社,雖然趙偉國是技術專業出身,但與其他EE85人士相比,他更為強烈的個人風格是對市場的敏銳度和資本操作,被稱為“資本猛人”。

  在健坤投資成立后,趙偉國去新疆投資了房地產、天然氣等業務,他后來回憶,“當時進入房地產就像搶錢一樣,我帶100萬元去新疆,回來的時候已經賺到45億元,獲利4500倍!”

  但在地產和礦產上獲利的趙偉國,最終重返他事業起步的賽道——芯片行業。“他想把困難的芯片產業做好,他有這個雄心。”一位資深半導體人士對AI財經社說出了他的觀察。趙偉國加入紫光集團后,毫無意外地套用資本模式,開始帶領紫光集團走上頻繁的資產運作之路,到美國、到中國臺灣大舉進行收購。自2010年至今,紫光集團進行了一系列收購,據不完全統計,并購數量超過60起。

  高杠桿的成與敗

  趙偉國開啟芯片資本運作的第一單極為漂亮。2013年,紫光斥資17.8億美元收購在美國退市的手機芯片公司展訊通信,進軍芯片產業。緊接著又在2014年,以9.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從美國退市的手機芯片公司銳迪科。在將上述兩家公司收入囊中后,趙偉國將兩家公司打包合并成立紫光展銳,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公司,排在高通和聯發科之后。

  這兩筆交易之后不到一年,2014年,正在移動市場大展身手的英特爾,宣布斥資15億美元,獲得展銳20%的股權。這也意味著,展銳的估值已經達到75億美元,較紫光集團26.9億美元的收購總價格,溢價280%。

  也是在這一時期,國家加大了對半導體的扶持力度。2014年9月,千億級別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成立,緊接著各地方的基金也相繼成立。

  對紫光來說,這也稱得上天時地利。也許是在展銳項目上的成功運作,紫光集團被挑選為大基金的發起人之一,也成為了受益人。2015年2月,大基金宣布,未來5年會給紫光集團總金額不超過 100 億元人民幣支持;大基金發起人之一的國家開發銀行宣布,和紫光集團在各類金融產品上的意向合作融資達 200 億元等值人民幣。

  也就是說,紫光集團拿到了近300億元的資金支持。這也成為趙偉國在資本市場上豪擲千金的底氣之一,再加上紫光集團提供擔保向銀行或投資機構申請的貸款、紫光集團發行的債券、旗下上市公司的定增,這一年紫光集團開始了瘋狂的并購。

  2015年,紫光集團將收購目標鎖定了美國第一大存儲器企業美光和中國臺灣的芯片封裝測試公司。雖然美國一役并未成功,但此后紫光順利購買到臺灣三家封裝企業的股份,雖然不是控股,也是大股東。“這在現在來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一位資深芯片行業人士對AI財經社稱。

  除了已經入主的芯片設計和封裝領域,趙偉國2015年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計劃未來5年投資3000億元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這樣的“豪言壯語”,也惹怒了時任臺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他稱:“不是你今天用錢就可以買的。”另一位來自寶島的企業家郭臺銘則噴趙偉國“是個炒股的”。

  2016年,紫光集團聯合多方組建長江存儲,紫光集團占股51.04%。這是紫光集團最大手筆的投入。根據天眼查App,長江存儲注冊資本563億元,做存儲器芯片設計與制造,在成立之初計劃總投資1600億元。

  存儲器在芯片行業具有戰略地位。全球第一大芯片企業三星,也是存儲器市場老大。長江存儲瞄準的NAND閃存市場,全球每年有600億美元的規模,而中國存儲器企業市占率還未到1%。不過這個項目過于龐大,不是一家企業能夠承擔,也自然遇到了資金困難、技術能力不夠、產能爬坡慢等嚴峻挑戰。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實際上,在這些大手筆的投入之后,紫光集團被“套牢”了。芯片行業為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行業,它尚未從這些項目中獲得回報,但當初高杠桿的資本出了問題,當下,資本市場已經不再允許這樣的做法。

  “買買買”讓紫光集團的體量在短短幾年變得龐大。自2012年到2015年底,三年時間里,紫光集團的資產從66.63億元,漲到了1000億元,翻了15倍。截至2020年6月30日,紫光集團的總資產為2966.49億元。

  與此同時,激進擴張下,其負債也在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總負債達到2029.38億元。

  最早總計花費近27億美元收購合并而成的紫光展銳,并沒有實現規模盈利,其上市計劃已曝出多年,但并未完成。長江存儲仍尚處于高投入期。只有非全資子公司、從事云計算的新華三實現持續盈利,如新華三2020年營收368億元,但與紫光集團收購股份所用的25億美元相比,新華三幾年的利潤尚未抵消收購費用。

  在巨大的負債之下,紫光集團的股改也一再受挫。其他清華控股旗下的校企改革一直在推進,同方股份、啟迪古漢、啟迪桑德都在完成或進行著控制權變更。而紫光集團的股改歷經曲折,從蘇州高新、海南聯合,到深投控股,再到宣布引入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指定的兩江產業集團或其關聯方。幾經輾轉后,直到目前,都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不過,2020年12月,一位接近紫光集團的資深人士告訴AI財經社,紫光集團的債務問題應該能夠解決。但目前尚不得知,紫光集團會以什么形式度過難關。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