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西北生等四家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將有10%的國有股存量發行,其定價即為新股發行價,正式拉開了國有股減持的序幕。消息既出,多少有些出乎投資者的預期,今日市場也有了明顯反應。前一階段市場尚存在這樣的推測:國有股減持價應低于發行價,且具體實施辦法應等待相關出臺具體辦法。這次四家首發股票的企業均按照發行價格減持,也向市場正式表明國有股減持價就是市場化。
以發行價減持國有股最便于操作。減持速度由發行速度來確定,減持價格由市場來確定,與發行價一致。這樣,國有股減持就完全“搭便車”,風險由上市公司、承銷商和投資者承擔。從投資者角度看,購買的是股票,是減持的國有股還是新發的股票,沒有什么區別。這一定價方式也便于減持政策長期穩定實施。減持價如果低于發行價,做法只能有兩種,要么按比例折扣,要么一股一價。這將始終存在折扣比例和減持定價的爭議。一旦大盤發生變動,也很容易將責任推到減持定價上。這將增大政策實施成本。1999年下半年,兩家公司實行國有股配售,市場就存在配售價高了的爭議。現在按發行價減持,也許市場反而容易接受。因為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爭議。這一減持定價方法,對大盤、發行節奏起著一定的平抑作用。大盤越活躍,發行節奏越快,減持的速度就越快。而按發行價格減持,對過高的發行價格也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那么,照發行價減持對上市公司選擇發行方式是否會產生明顯影響呢?國有股如果按照發行價減持,對增發融資相對不利。阻力有四:一是增發融資的10%用于減持;二是增發價格多少要受點影響;三是如果減持的是國有法人股,國有法人股股東恐怕不愿意選擇增發,因為減持畢竟減少其股權,而減持收入全部要轉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四是增發熱起來的主要原因是在同等條件下,增發規模和融資量要遠遠超過配股。從這些因素來分析,按照發行價減持國有股對增發會起抑制作用。
現在投資者最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對增發新股中的減持價格是否有不同規定?首發和增發不同,首發牽涉不到老股東利益,增發必然要牽涉到。增發中國有股減持價格是否另行規定,目前說法不一。但是增發已經停了一段時間,這表明有關部門在考慮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增發中的國有股減持也采取發行價的可能性大。理由如下:第一,原辦法中沒有將首發和增發分開。首發雖然沒有牽涉到老股東利益的問題,但與增發一樣,都存在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問題。如果首發采取發行價減持,沒有根據要求增發采取低于發行價減持。第二,如果首發和增發采取不同的定價政策,將導致操作相對復雜。第三,如果增發中國有股減持采取發行價折扣,那就很難起到抑制發行定價過高的勢頭。第四,按照發行價減持會損害老股東利益,這種說法有點似是而非,沒有明顯根據。目前凡是有增發題材的企業,增發前股價作調整,主要是發行價過高,增發后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下降,跟國有股減持沒有關系。
按照發行價減持后,發行價格是否會明顯下降?如果考慮增發減持中還需要照顧老股東利益,那么正常情況下,平均發行價格應該有所下降。但是從公布的四家首發股票的發行定價來看,發行市盈率沒有明顯下降。過去發行價由承銷商、上市公司和部分機構投資者來確定。現在發行中加上國有股減持,按理說政府相關機構也應該參與到發行定價上來。不過,從這四家企業的發行定價來看,沒有看出政府干預的痕跡。國有股減持定價最好完全“搭便車”,上市公司和承銷商愿意以什么價格發行,就以什么價格減持。國有股按照發行價減持后,短期內不會對發行價格產生明顯影響,但估計長期影響將十分明顯。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