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是逐步消失還是發展壯大?B股市場再次陷入迷惘

2001年07月14日 13:51  南方網-南方周末 

  □本報駐京記者金城

  開放B股并沒有改變B股的尷尬角色,有關決策沒有給市場一個明確的說法:是逐步讓B股消失還是發展壯大?

  B股市場又一次陷入了迷惘。

  2月19日的政策轉向并不能改變B股的尷尬角色。更大的問題在于,在2月19日之后,決策層遲遲未能祭出后續手段。一個普遍的看法是,所謂后續手段,不外乎設立B股投資基金,以及B股擴容。前者是為規范市場,后者是為發展市場,相比而言,后者是最緊迫的事情———偏偏就它杳無消息。

  B股交棒

  2月19日的政策轉向,按照表面的分析,大多數人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由于保密功夫做到了家,在6月1日之前,B股市場上的資金都是存量資金,而6月1日之后,由于B股向A股股價靠攏的必然趨勢,新獲得資格的增量資金將蜂擁而入,那時將會有一波狂飆突進的行情。

  事與愿違,在6月1日之前,B股的市盈率由開放前的10—16倍迅速向A股市場看齊,達到五六十倍。而到了6月1日之后,B股市場反而裹足不前陰跌不已。是表面上的好消息還是層出不窮,比如有人說國外機構投資人看好中國B股市場,比如有人在討論B股投資基金或B股擴容的問題,讓人覺得B股仍有很大潛力,甚至到了7月份,絕大部分最后接棒的投資者被套已成事實之際,仍有許多券商的評論在大肆宣揚B股市場前途無量。

  這樣的說辭顯然不能令人信服,明眼人一眼就看出,B股市場已完成了一個回合的交棒過程:在2月19日之前的被套一族順利地將接力棒移交出去。

  據興業證券的王金升先生介紹,B股的持有者主要是四類人馬,一是曾作為主承銷商的國泰君安、華夏、南方、海通等券商,二是國外投資公司對大陸企業的投資組合,三是一些先知先覺的中資機構,它們在2000年下半年進入,四是一些散戶———這些既得利益者大都已順利獲利出貨。

  銀河證券的陳健分析道,深中集B第三大股東在3月27日前減持1701萬股,粵高速B第二大股東IJM在3月23日之前也減持了4690萬股,江鈴B的外資股東DBS(HK)則在2月16—4月12日之間賣出4620萬股從而完全撤出。百富勤北京首席代表陳興動也曾指出,在深滬B股市場接近45倍市盈率的情況下,境外機構投資者“基本上已把手上的B股賣掉”。

  在2月19日之前,據稱境內居民投資者已通過種種灰色渠道進入B股市場,實際上已占到B股市場資金量的七成左右,而現在,據一位業內人士稱,B股市場里,境內居民可能已占到九成以上。至此,原本為吸引外資而設的B股市場,與它的初衷相去甚遠。

  一個歷史怪胎的形成

  B股市場從設立之后不久就陷入了不知如何定位的迷惘境地。

  從1992年2月到當年5月,B股經歷了短短四個月的輝煌,以滬B為例,從開市不久到5月創下了140點的歷史高位,之后的五年時間里,就一直在40點到100點之間徘徊,從1997年5月到1999年3月,受亞洲金融危機之累,更一路下滑至最低點21·25點。而B股市場的市值,也由最高的120億美元左右,在去年底下降到不足70億美元。

  證券市場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籌集資金,二是優化配置資源。但是B股市場在1996年之后就越來越少發股行為,1997年、1998年通過私募方式發行的新股,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1999年6月東貝B發行后的一年時間里,竟沒有一只股票發股,B股事實上已成為死市,失去籌集資金功能。至于合理配置資源,在B股股價超跌到如此地步的情況下,令人稱奇的是竟也沒有誰打算通過收購B股進行并購行動。事實上B股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并購行為,例如2000年華潤擬通過定向購買深萬科增發B股而控股深萬科,但該方案最后流產。

  七年的低迷,根本原因在于,原本為國外投資者開設的市場,外資對它并不認同。開始不了解情況還有外資機構進場,但很快就對它意興闌珊,失去興趣,七年時間是外資不斷撤離的一個過程。從1993年開始,外資就在不斷地撤退,1997年H股紅籌股大行其道,海外的投資者紛紛從B股市場退出,轉戰H股紅籌股市場,有的甚至在虧損90%的情況下斬倉從B股退出,迨至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歐美機構投資者更是大量減持亞洲股票,B股當然雪上加霜;2000年B股市場開始回暖,全年升幅達130%,而境外投資者卻減少了40%。那些舍不得割肉的,就被迫做長期打算,等著A、B股并軌的那一天,當然他們的命還算好,無需等到A、B股并軌,到2001年2月,對內開放的政策解放了他們。

  境外投資者為什么對B股沒有胃口?武漢證券的分析員張戡、陳亮認為,B股上市主體被局限于國有企業,在結構類型上先天不足;在籌集資金的同時,還要保證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使持有B股的境外投資者無法通過并購方式取得企業的控制權,無法有效地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削弱了B股股東應享有的權利,降低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意愿。興業證券的分析員王金升指出,B股市場企業上市主要是以私募形式進行,信息披露不符合國際慣例,透明度差,流通總市值太小,限制了國際投資者的價值研判和資本的進出。

  百富勤的陳興動先生則對記者說,B股市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我們想要機構投資者,而機構投資者最前提的條件,是公司治理結構,你的會計準則,你的信息披露,你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所有的方面都應達到他們的要求,否則他們寧可不來,他們的錢是全世界流動的,不是說非要到你這里來不可。陳說,從理論上講,一旦國內企業被允許到海外上市,尤其是香港市場,大陸的B股市場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處置B股市場的三個方案

  1998年初,證監會在倫敦開了個會,當時的證監會主席周正慶帶了一幫人到倫敦去,跟全球的機構投資者一起討論B股問題。

  當時大概有三種方案,一種就是把B股取消掉,有三個辦法滅了它,一是把好的B股選擇出來,拿到香港上市,變成H股,二是把另外還不錯的公司,讓它發A股,然后回購B股,三是把那些實在不行的垃圾股,干脆國家花一筆錢買回來,注銷掉。這是關的辦法。

  第二種方案就是,B股不要再定位于外資市場,回到國內來,對境內居民開放,國內好的企業也不要再到海外上市,都在B股上,大力發展國內的市場。

  第三種方案是,讓它自生自滅,反正早晚人民幣要自由兌換,等到那一天,自然而然就解決了問題。

  陳興動當時跟周正慶一起去倫敦參加了這個會。第二種方案就是他的觀點。他認為,證監會早就應把B股作為一個國內市場來發展。陳當時說,雖然H股要發展,但是你看看,全世界沒有說把最好的企業拿到國外去上市的,而不管國內的市場,讓國內的投資者買一些很糟糕的公司,這太不公平,從長期來說對國內資本市場也是不利的。當然他也表示理解國企到海外上市要引進海外管理經驗和各種規則,對國內資本市場也有好處。

  事實上百富勤的創始人梁伯韜先生正是人稱的“紅籌之父”,紅籌股是百富勤賴以成為亞洲投資大行的關鍵。在國內,也有業界人士指責梁推動國企到港上市,使得B股失去了意義。

  雖然各種方案都提了出來,但是最后的決策卻沒有進展,1998年對B股在客觀上是采取了順其自然的辦法。一年的無為使得陳興動的看法走到了自己的對面,到1999年時,他就認為,把B股市場關掉算了。不過當時決策層正在全力應付亞洲金融危機,關掉B股市場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至少在周正慶任上,B股回購還是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周正慶曾對媒體指出“將逐步開展B股市場的回購工作”。事實上在B股大多已跌破發行價的情況下,對B股上市公司來說,回購不失為一個合算的買賣,但對投資者來說,他們只得到一個教訓。但是回購工作顯然并沒有開展起來。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周小川就任證監會主席之后,B股市場有了轉機。2000年底,周小川曾明確表態:“在A、B股合并之前,中國證監會也應有所作為”。可以觀察到,2000年下半年的主要方針一直是,大量B股增發A股,顯然是為將來B股與A股合并創造條件,同時B股不再有新的公司上市,顯然是欲減少更多的遺留問題。

  除了決策層之外,沒有人知道證監會對B股市場的未來五六年究竟有怎樣的規劃。因為從2001年2月19日的政策來看,思路顯然又有了變化,變成了將B股對內開放,大力發展B股使其市值規模與A股相當、股價與A股接近這樣的一個思路。這一變化顯然出乎不少業內人士的意料。

  到了今年上半年,所有人的談話都一致了,周小川說,至少5—10年內不會合并,而全國“兩會”上吳敬璉先生在答記者問時也引用朱總理的話說,“沒有時間表”。但他表示,國內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上的開放應有個倒計時了。

  為什么要對內開放?

  這種變化顯然關系到B股市場對內開放的重大決策。但細分析起來,這決策更多似乎是從匯市的角度、從銀行體系的角度、從A股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從發展B股市場的角度考慮。

  原本為外國投資者開設的B股市場,只要有國內居民也攙和進來,就肯定要牽涉到外匯市場的問題。因為B股市場是人民幣外資股,是要用外幣表示的。

  早在1993到1995年,就有不少國內居民外匯資金通過灰色渠道進入B股市場。最常用的辦法是在證券公司那里開立戶頭,由證券公司(他們有資格買賣)代為買賣B股。至于為什么境內居民反而對B股市場有興趣,依陳興動先生的說法,是他們看到B股股價跟A股差距很大,尤其是既有A股又有B股的公司,同股同權不同價,這些人認定早晚A、B股要并軌,這里邊有投資價值。

  但是在199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的規定》,明令境內居民不得買賣B股,1996年6月中國證監會甚至為此清理B股賬戶。為什么要清理?有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是擔心如果允許這些灰色的、不合法的國內投資者進去,就可能給外國投資者提供一個出逃的機會。

  我國的居民有大量的外匯存款,據統計到2001年5月底,即使不算企業存款,居民也達750億美元左右(在去年底這個數字也有700億美元)。這筆巨額外匯意味著雙重壓力。一是由于國內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每年居民外匯出逃嚴重。另一個壓力是銀行的。2000年底時,國內商業銀行外匯存貸款的比率是48%,也就是說,52%的錢沒有貸出去,光利息就是一大筆錢,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很不利。不只承擔利息的問題,它得投出去,為什么不給居民一個投資渠道呢?同時還減少上市企業的對外借款,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對內開放B股市場,解決的是B股資金來源問題,但是,它沒有解決B股何去何從的問題。

  外資還會不會來?

  在陳興動看來,B股目前的市盈率如此之高,在外資眼里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梁定邦先生在4月初斷言,大部分外國投資者都私下看好中國的前景,希望在中國籌資之后用于內地投資。

  確保外資對B股市場的興趣,惟一的辦法是降低市盈率,這就要求國內證券市場擠泡沫。因此陳興動斷言,國內的B股市場必須有一個大的調整,而且由于A股和B股已經粘在一起聯動了,A股也必須有一個大的調整。

  還有一個H股的問題,畢竟B股和H股之間,有著直接的競爭關系。五六月份的B股陰跌,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資金轉去炒H股。

  五六月時,香港聯交所主席梁錦松曾提出對國內居民開放H股的建議。當然,梁的建議,已超出了在政策上在技術上可操作的可能。因為允許境內居民投資H股,也就意味著資本可以向外流動,可以投H股為什么不可以投香港的藍籌股?既然投了香港的股票,這資金就可以流向全世界,因為香港是個全球市場。

  但是通過這波H股行情,一個現象已十分明顯,國內的A股、B股和香港的H股已形成聯動之勢,在這三個市場之間,至少有30億—40億美元的大陸民間熱錢在流動,這些游資將加大B股市場的不確定性。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本文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國防部:日方若擊落我無人機屬戰爭行為
  • 體育總決賽-李娜遭小威逆轉無緣冠軍 視頻
  • 娛樂曝陸川秦嵐分手 男方要結婚女方不愿安定
  • 財經養老金并軌試點被疑不改公務員利益
  • 科技快遞單信息網上仍熱賣:單日最多賣5萬單
  • 博客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讀書張玉鳳究竟守住了毛澤東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學生高學歷環衛工每晚敷面膜(圖)
  • 光遠:公司注冊資本制度變革是大紅利
  • 姚樹潔: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懾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價降到6千
  • 花木蘭:銀行將開始算計有房族
  • 曹鳳岐:新型城鎮化框架下的金融創新
  • 陶冬:聯儲動作再延后 匯率又爭先
  • 張明:上海自貿區熱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報大敗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經濟學家騙
  • 尹中立:從京七條看房地產調控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