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晴/文
近年來,上市公司將募股資金和其它資金用于委托投資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追逐短期利益,飲鴆止渴的行為,于上市公司本身,于投資者,于股票市場均為不利。
一是募資用資脫節。募集資金用于委托投資,是資金募集與使用兩張皮的一種表現。如閩東電力,招股時計劃投資5個水電項目且2000年下半年就要投入6.6億元,結果只投了1.6億元,而將募集資金中的3.6億元用于委托理財。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類似閩東電力的情況,招股書上說得天花亂墜,錢一旦圈到手,這些項目就算達到了公司的既定目標。至于具體的投資項目,就是到哪座山上唱哪支歌了。
二是資金體外循環。上市公司拿募集資金進行委托投資,等于是將投資者的血汗錢納入了體外循環的范疇。為什么說是體外循環呢?本來,募集資金到手之后,要投資于實體經濟,通過企業機體對募集資金的吸收消化,在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過程中,獲取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從而壯大企業規模,促進企業發展。但委托投資不存在對募集資金的吸收消化過程,而是抄近道,走捷徑,以最簡單不過的辦法從“體外”獲取投資收益。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投資者的本來愿望。投資者投資于上市公司,是希望從它所經營的實體經濟獲得良好的回報。投資者如果事先知道上市公司用募集資金委托投資,那他投資于基金不是更好嗎?
三是招致經營風險。從目前上市公司與受托人(一般是券商)簽定的委托協議看,委托投資的投資收益率并沒有法律保障。證券法嚴格規定“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作出承諾”,這就使委托投資的保底收益一類做法缺乏法律依據。股市不可能年年牛氣沖天,一旦行情出現調整,委托投資資金被套牢就難以避免,誰又能保證所謂“保底收益”一定能兌現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的上市公司將大筆資金輕率地委托一些小型投資咨詢公司理財,風險就更加難以防范。
四是滋生違規行為。在委托投資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涉嫌內幕交易,有的炒作自家公司的股票,有的和莊家聯手拉抬股價。大部分上市公司讓具有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綜合類券商管理閑置資金,雖然資金量大,但總體收益偏低。在去年的大牛市中,上市公司委托理財的平均收益僅在10%左右,遠低于同期大盤漲幅。
五是劣化資源配置。無論如何,我國并不是一個資本富裕的國家,有限的資源必須用在實體經濟上最有發展前景、對投資者回報有可能最高的企業,這是優化股市資源配置的核心所在。但上市公司依靠委托投資獲取經營利潤,并以此支撐公司二級市場股價,進而得以再融資,然后再通過間接方式流入市場進行炒作,這一資本循環過程從根本上違背了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本來目的。而且,其短期的賺錢效應有可能產生極壞的示范作用,使其它企業起而效尤。
六是出現不勞而獲。應該知道,募集資金的真正主人是投資人,是股東,上市公司不過是這筆資金的使用者,上市公司是為股東“打工”的。按理說,“打工”者應通過募集資金的使用,把它的“蛋糕”做大,讓投資人來分享其勞動果實。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委托投資,其身份就完全變了,成了帳房先生,成了二東家,成了二地主,通過收取利息、“地租”來獲取收益,成了不勞而獲者。這樣一來,上市公司就會形成惰性,就不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投資者很難設想,這樣的上市公司會有多大的投資價值。
七是參與零和游戲。上市公司常常為委托投資收益穩定、投資回報率高而沾沾自喜。其實,細究起來,上市公司委托投資,實際上是在變相參與股市的“零和”游戲。即贏家的錢來自輸家的錢。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們的股票市場,80%的投資人虧損,10%-15%的投資人持平,真正能夠穩定獲利的投資人只占5%-10%。獲利者中的大多數是包括上市公司委托投資受托人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向二級市場回流,變相地使投資者在炒風盛行、忽視長期投資的證券市場上,處于“送錢”給市場潛在交易對手來與自己博弈的尷尬境地。投資者投資者于上市公司,原想從上市公司的實業投資中獲得回報,這樣倒好,投資者不僅不能從上市公司的實業投資獲得回報,反而變相地被他所投資的公司從他們的口袋里又掏走一把,投資利益的分享者竟成了受害人。
八是催生股市泡沫。上市公司委托投資于股票市場,將自己置身于充滿風險的股市泡沫中。這些由募股、再融資獲得的資金,回流到一級和二級市場去追逐利潤,由于相當多的資金有時間周期的限制,投機炒作便成為主要的運作方式,成為所謂的“熱錢”。過分依賴資本運營,盲目追求高額利潤,必然催生市場泡沫。熱錢的快速增值效應,又使更多的資金涌向股市。于是,市場的泡沫越積越多,最終將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關于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及其它資金委托投資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有可能產生的種種危害,已經引起管理層的注意,最近頒布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中明確將“上市公司大量資金用于委托理財”列為重點關注事項,并開始加強對上市公司融資使用方面的監管。但只“關注”是遠遠不夠的。對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進行委托投資應視作違規行為加以制止,對情節嚴重者必須予以重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