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登成/文
在股市中摸爬滾打過的投資者,相信對股評都不陌生。至于對待股評的態度,基本上是因投資者的際遇不同而不同:一段時間內因某位股評家點股較準而偏愛或崇信有加者有之;因“吃藥”太多而一概排斥或不屑一顧者亦有之;多數僅把它拿來作參考的投資者,也常常在信與不信之間搖擺,并不時有“該信時沒信、不該信時反倒信了”的感概。看來,對待股評的問題并不是那么簡單。
所謂股評,不論是技術分析派還是基本分析派,所做的都是“鑒往知來”的工作,即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在用統計方法或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參照股票以往的情況來預測其未來的走勢與定位。就其定義與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而言,做股市預測與預報天氣有一定的可比性。天有不測風云,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相信每個人都有所體驗,只是一般不涉及自身利益而體會不深罷了。去年下半年曾有過這么一件事:中央電視臺的某播音員因前一日的天氣預報不準確而表示抱歉,氣象局的一位副局長就頗為不滿,稱他們的研究結果就是如此,道歉純屬多余,且有嘩眾取寵之感,并稱再過100年天氣預報也不可能完全準確。作為一個數千萬人參與的場所,股市所受的影響因素可能來自政治、經濟、天氣、自然災害、投資者心理面等,預測其走勢絕對不比預測天氣變化難度小。從這個意義上講,股市分析者事先必須做大量扎實的準備工作,進行一番踏踏實實的研究,并隨時調整和充實自己的資料儲備,才有可能少犯錯誤,可見這是一個出錯概率極高的工作。這里筆者并不是要為某些平庸而泛濫的股評辯護,只是想說明要做好此工作的難度之大。
至于說到股評家,可能不少人會記起其口碑不佳的職業調查結果,這里恐怕有因起初期望過高而產生幻滅的問題,須知股評家水平不一,即使他們都兢兢業業地做研究,也難免常犯錯誤,當然也有個別被投資者痛恨的所謂“莊托”事后被查處的情況。對待股評家所做的股評,筆者認為不能只看其結論如何,重要的是看其觀察問題的思路、思考問題的方法、推理的依據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看其觀點是否有號召力,能否得到市場中多數人的認同,這一點,就像預側選美比賽結果時不能只依照自己的口味,而要選擇大家都認為美的“美人”一樣。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