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 溫志浩 譚軍
資本市場和其他市場一樣,都面臨兩個問題:發展和監管。資本市場無法對供給與需求作出即時協調,這是資本市場脆弱性的主要原因。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資本市場及其從業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隨著投資者數量的增加,監管工作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美國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面,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早在1934年就已經設立了,承擔的職責是證券交易所和其他公開交易資本市場的監管和政策的制定。SEC的工作主要通過證交所,尤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進行,證交所自身也扮演著自律機構的角色。SEC的權利很大,對事件有調查權,并可對違規者處以巨額罰款。事實上,SEC所收到的罰款已遠超過其監管成本。雖然,SEC仍是各國尊崇的模式,但它的運作過程遠非一帆風順。 美國的監管模式
目前,美國模式主要是將金融業的各分支業務分由不同的監管機構監管,這種模式的形成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并不是經過特別發展規劃形成的。其架構是銀行由聯邦儲備銀行或貨幣監理辦公室監管及州一級的銀行監管機構負責監管,其中存款保險部分又由一獨立監管機構負責;而涉及到股票市場,SEC則當仁不讓以監管者身份出現;衍生品市場主要由商品和期貨交易委員會監管;保險業務的監管目前還停留在州級水平上。
這種混亂的構架也許與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時代相適應,該法案規定金融機構只能從事一種業務,但隨著該法案的廢止和歐洲模式的全能銀行在美國的出現,使這種監管體系已搖搖欲墜。許多美國大銀行不得不同時與多個監管者打交道,這大大提高了銀行的守法成本。而美國最大的金融集團—花旗集團甚至要和多達上百家的監管機構打交道,因為該集團的銀行、保險、證券業務都實現了跨國經營。
在克林頓政府時期長期擔任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的阿瑟·勒維特先生長期來一直想接管商品和期貨交易委員會,不過他也極力避免各監管機構之間發生爭斗。勒維特先生考慮的主要問題是:監管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把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保護作為SEC的首要任務,并以此作為根本來促進美國股市的發展。勒維特的主要武器是嚴格執法、加強透明度、披露充分和利益沖突保護制度,勒維特的理念使得他在股市中不那么受歡迎。比如,他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自身利益與其職能發生沖突,所以應改制為公眾持股公司,并剝離交易所的監管職能。
歐洲模式的監管體系
在其他國家,監管體系仍然是混合監管,其中大多數還主要依靠證交所來監管市場。對個人投資者則實行“買者自負”原則,如內幕交易在歐洲大陸一直是合法的。此外,會計準則、披露條款、透明度標準、接管規則等在不同市場都大相徑庭,監管機構也各異。有的是證交所;有的是政府部門;有的是中央銀行。
目前,最新的發展形勢是各國現在都注重互相取長補短,因為股票市場發展迅速,進場的投資者數目也大量增加。比較引人注目的是1997年英國廢棄了至1986年金融大爆炸以來形成的監管體系,原有的體系是證券和投資委員會(SIB)下的一系列自律監管機構,實際上這是個削弱了的美國SEC版本。現在SIB已經被獨立的金融管理局(FSA)取代,FSA不僅監管證券業務,還負責監管保險和銀行業務。FSA的主席霍華德爵士一直是單一監管體系的熱心倡導者。很明顯,現在很多國家有向英國監管模式靠攏的傾向。
許多國家都有共識,央行不應該是商業銀行的監管機構,因為監管職能會削弱央行制訂貨幣政策的職能,同時由于商業銀行丑聞會損害央行的聲譽。瑞典、澳大利亞、愛爾蘭和荷蘭,都已遵循英國模式,開始設立統一監管機構,負責監管整個金融服務業的監管機構。日本也有自己的FSA,但由于其領導是內閣成員,使該機構的獨立性值得懷疑。今年早些時候,德國聯邦政府宣布設立單一金融監管機構計劃,當然這多少受到央行和德國各州的抵制,因為這將削弱它們的監管職能。
在發達國家中,除美國外,還有法國和意大利堅持銀行業務和證券業務各設一監管機構。法國證券監管機構主席米歇爾先生極力主張這種“雙頭”戰略,他認為兩個監管機構是不同的,某些時候甚至會有利益沖突。他的任務主要是保護投資者,而銀行的監管側重于謹慎性。他猜測單一監管機構也許要為每一件金融丑聞蒙羞。同時他還認為機構太龐大就不可能有效運轉。英國的FSA有2000多名雇員,而法國的監管機構僅僅雇傭了200多人。
如果沒有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全球化趨勢,這種體制上的差別也許可以認為是國情的不同造成的,但隨著投資者和各中介機構跨國界業務的增多,監管機構也應隨之變化,這就使得監管體系的差異顯得明顯跟不上資本市場的發展。銀行業監管機構已經采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應局勢的變化,最主要的舉動是擬定了有關最低資本充足率的巴塞爾協議,該項協議制定了國際通用的資本—風險資產比率,這項協議于1988年提出,現已經更新了好幾次,比如考慮到市場風險因素而增加了利息費用的提取。最新修訂版已經提交進行最后協商,預計于2004年生效。
不過,巴塞爾協議中的規定的權重太簡單,反而可能會起誤導作用。對于證券行業則沒有一個國際承認的最低資本標準。雖然各國制定了本國的標準,但試圖通過國際證券監管機構IOSCO來制定類似于巴塞爾協議標準的努力已落空。銀行業和證券業都努力想進入對方的業務范圍,大多數國家也正向單一監管機構發展。因此,對銀行和證券業監管的差別已不明顯了。不過巴塞爾協議的成功應歸功于銀行業監管機構長期有信息交流,而資本市場卻缺乏這一點。
如何使監管機構跟上市場的發展步伐,確實是令各國政府頭疼的問題,也許中國古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對此一個好的注解。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