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
目前,證券營業部在經營形式上出現了兩種反差極大的模式:“大賣場”式和“豪華會所”式。顯然,這兩種模式有著不同的針對性。
首先,他們針對的是不同的客戶。“大賣場”無疑是沖著散戶去的,而“豪華會所”則盯上的是私募基金和機構客戶等未來市場最活躍的主體。
其次,他們都是針對客戶在服務需求上的變化而變化的。隨著市場的發展,散戶不僅對軟件服務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對硬件服務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遍布電腦的大賣場式營業部出現了;另一方面,私募基金和機構客戶的需求又對會所式營業部的設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三,它表現出券商頗具針對性的擴張思路。很明顯,大賣場模式走的是“低成本擴張”之路,但卻擯棄了低成本擴張的常規模式;而會所模式則圖的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經營目標。
這些頗具針對性的手法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它體現出被認為習慣于“靠天吃飯”的券商正在發生變化,并且使證券營業部的業態也多起來了。
然而,這個變化的力度還顯得不夠,說這話的依據是:原本聽說今年上半年多數證券營業部盈利不錯,個別突出的營業部甚至已經完成了全年指標的70%以上。但深入了解后方知,如此好“收成”多虧了今年上半年突發的這輪B股行情,否則光靠A股這點交易量,多數營業部難免陷入慘淡經營的狀況。看來,券商在這方面的工作還要深入些,應變術還要多些。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