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文
紙終究包不住火。上周,中國輕騎集團欠濟南輕騎25.8億元巨額債款的事兒被公開曝光。多家財經類大報指出,這是迄今為止國內證券市場上國有大股東欠上市公司款項的最大一筆。大股東吸干了上市公司的“血”。
濟南輕騎的財務危機———“失血”危機并非孤立,在此之前,猴王、春都兩家患上“貧血癥”的消息已為媒體公開披露。前后個把月時間,“失血病”相繼在券市爆發,絕不是巧合。
照我看來,“病根”是早就落下的。滬深券市近千家國有上市公司中,已淪為“失血公司”的,恐怕可以排成串。
要確診“失血”的真正“病根”,有必要重新審視國內券市開禁時的背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沖擊最大的要算國企。先前,國企的資金由財政無償劃撥。當“計劃”走到盡頭時,國企不得不依賴銀行的貸款。由于相當數量的國企有借無還,弄得銀行也危機四伏。可迫切的問題在于,不“輸血”,一部分國企就得“死亡”。于是,券市被急忙推出,以救國企的燃眉之急。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找到了券市被稱為“政策市”的答案。同理,人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前些年的上市公司幾乎是清一色的國企,為何上市指標要在省區和部門之間計劃分配。因為各地都有一批在當地有重大影響的國企需要“輸血”,不搞平均主義,各地各部門都會不依不饒。
國企拿券市作“提款機”,大股東又拿上市公司作“提款機”。可最初的“款”畢竟在股民的口袋里。券市同意你入場“提款”,終究還得看你先前的市場業績。于是,在地方的“支持”與慫恿下,“分拆”、“整容”、“包裝”等一系列違法、違紀手段應運而生。這種符合邏輯的判斷,已反復為后來的鄭百文們所印證。
錢來得太容易,花起來就無所顧忌。濟南輕騎的母公司———中國輕騎集團的“資本低成本擴張”的敗績就屬典型一例。這些年,輕騎集團先后兼并收購30多家企業,并購高峰時期,干脆來者不拒,一律通吃?蓢@的是,“胃口”大不等于“消化”強,最后,輕騎集團不得不先后5次受讓資產;仡^來,為償還巨債,又不得已收縮戰線,舍帥(集團公司)保車(濟南輕騎)。可惜,戰線收縮恐為時晚矣,25.8億元人民幣集團如何還得起?
“血”已被吸干,錢也已花完。追究原因,少不了要歸結為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以及一股獨大問題。理所當然,輕騎集團的當家人張家嶺無法推脫干系。然而,張本人也是可悲的。因為上市公司的運作規則并不是由上市公司制訂的,政府的相關部門才是規則的制訂者和規則執行的監督者。規則為了某種“需要”而留有種種“漏洞”,有人利用“漏洞”違規操作當不奇怪。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有控股股東淪為“蛀蟲”,蛀空上市公司的丑聞將層出不窮。券市上“播下龍種,收獲跳蚤”的難堪,也還會成批暴露出來。
點擊此處發送手機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薦給朋友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