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樂嘉春)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資產管理公司正在通過協議轉讓或拍賣等形式受讓上市公司股權,并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股股東,例如西藏圣地一大股東西藏國際體育旅游公司將所持有的公司法人股300萬股(占總股本3.76%),轉讓給公司原第三大股東無錫賽諾資產管理中心。業內人士就此提出,投資者應冷靜對待資產管理公司介入上市公司后所帶來的正反兩方面
的影響。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資產管理類公司介入上市公司確實能給上市公司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從短期看有助于改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為,它們往往先通過股權受讓的方式介入上市公司,在成為上市公司的新任大股東后,然后再對上市公司進行資產置換。例如,海鳥電子通過受讓大股東東宏實業的控股股東手中的房地產公司股權,及長春長鈴通過受讓大股東上海唯亞電子產業方面的資產,兩家公司都實現了產業的初步轉型。
雖然如此,但市場分析人士同時還是提醒投資者,資產管理公司的入主也會對上市公司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為,這類公司本身大都是一些新近一兩年才成立的公司,它們把公司業務經營的范圍主要定位于資產管理、委托理財和投資等,尤其側重于資本運作,本身缺乏相對深厚的產業基礎及產業背景。這類公司有點類似于私募基金,這就決定了它們一般不會太專注于產業運作,產業運作也往往是為了資本運作。這種操作方式有點類似于海外一些機構專門玩上市公司“殼”資源的操作手法:在一些上市公司發生困難和股價出現持續低迷時,購入這些公司的股份并成為大股東,有的甚至成為公司的實際控股股東,然后再將有盈利前景的資產注入其中,等到公司基本面得到徹底改觀后,再出售給其他投資者。所以,從海外的情況分析,資產管理類公司往往是一種“過路客”,它們是資本市場上資本利得的追求者,不是一個長線的和穩定的投資者,一旦當它們贏得豐厚的利潤,就會毫不猶豫地從上市公司中“撤退”。
業內人士認為,讓資產管理類公司來主導上市公司的業務或經營,從長期看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它們的進入與退出都會對上市公司的經理層和經營業務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點擊此處發送手機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薦給朋友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