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華/文
在研判與識別主力與莊家的動向時,通常都會將成交量、額的分析作為重要的依據,這無疑是對的。但由于市場擴容,使不同時期的成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又或者個股之間股本數量不同而使成交存在差異,于是又要求我們關注換手率的概念,并以換手率的高低來衡量大盤(或個股)的動力以及主力和莊家介入的程度,這一點已日益為越來越多的
投資者所掌握。然而迄今為止有一個數據卻是很多投資者還認識重視得不夠的,而運用就更談不上了,這就是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由每日的大盤(或個股)的成交總股數除以成交總筆數所得。
和成交量、額與換手率一樣,平均每筆成交股數可以幫助我們觀察機構大戶的蛛絲馬跡,發現主力與莊家的操作意圖,而且在準確性與短線時間把握方面有其獨特的功效。
一般來說,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數值越高,說明主力與莊家越活躍,市況也比較紅火。反之,則表明主力與莊家已沉匿,股價也為之低落。不妨說,主力的進退,莊家之有無,通過平均每筆成交股數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來。因為單純的大成交與高換手率并不一定意味著主力與莊家就活動其中,散戶一窩蜂地跟風時同樣可以造就大成交與高換手率,而這時主力與莊家可能已趁市況火爆時功成身退了。
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高低在不同的時期自然是有區別的,當然亦因不同的個股股本的多少而異。不過近一年來,深滬大盤的平均每筆成交股數高低的幅度大體呈相對穩定狀態,即維持在600股/筆與750股/筆之間。這個數值比我們所預期的出乎意外地少,這是由于眾多散戶的零星委托沖淡了機構大戶的大單的緣故。此外,亦有主力與莊家輕易不做巨額對倒以防露出馬腳的因素。從趨勢來看,自去年8月至今年平均每手大筆成交的數值呈下降的傾向,這顯然與去年年末做莊退潮與今年來監管的加強有關。
比較自去年8月22日至今年4月17日四次沖頂的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變化,可以發現一個帶規律性的現象:每當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數值放大至階段性(二三個交易周至一月)的峰值之后,如若大市成交亦放出階段性(二三月至半年)的天量,則見一短中期頂。饒有意味的是:每次見頂時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水平都一般,處于中等。對此的解釋與其說是散戶跟風者眾將大筆成交的股數拉低了,不如說是主力與莊家在頂部放棄了對倒拉高的努力而專注于給散戶的小單“喂貨”派發。還有一點要指出的,就是相對于滬市,深市在見頂前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峰值變化不大,穩定于735股/筆至745股/筆之間。滬市的峰值則波動甚大,可能與其不斷有新股上市有關。
就實戰尤其是短線操作而言,個股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意義更大。其運用的要訣在于:如果某股某日的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突然放大,較平時高出一二百股以至數百股,盡管該日的總成交未必放大多少,一二日內亦必有拉升行為,若當日或次日跟進,一般短線都有所斬獲。又若股價拉升后平均每筆成交股數迅速下降,或繼續放大股價卻滯漲,則透示莊家已無再拉升之意而志在派發,此時可果斷伺機兌現出局。
自然,任何手段都不會是完美的,但如果與其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運用,那就會更好了。
點擊此處發送手機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薦給朋友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