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琪
大股東侵占小股東以及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在我國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如果在其中排排隊的話,粵金曼一定名列前茅,因為它被擠占的資金竟然超過了10個億。作為一家1996年上市的公司,粵金曼曾經有過“世界鰻王”的美稱。本以為上市是它給自己插上的一雙翅膀,沒想到卻是搬來一塊巨石壓在頭上。在上市的這幾年時間里,粵金曼屢戰屢敗,投資者年年盼望,卻又年年失望,請看《經濟半小時》的系列報道《失衡的股權》第一集“粵金曼”。
在粵金曼的帳面上,一筆近10億的應收帳款成為了它一道抹不去的傷痕。從1996年開始,廣東金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它的控股股東長期擠用資金達10.1253億元。我們來到金曼的時候,世界鰻王的雄風早已逝去,一道道的烤鰻美餐我們只能從照片上體會。南門養鰻廠是我們尋找到的僅存的鰻魚養殖廠。原養殖公司的蔡經理回憶說,當年輝煌時在他的手下就有四家大的養殖廠,省內省外養殖廠加在一起就達到了十幾家,上千畝規模,而現在已經全線敗落。眼前這唯一存活下來的鰻魚廠所用流動資金不是上面撥的,而是大家集資的。
廣東金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殖公司經理蔡開標對記者說:“不捕鰻魚的時候,心情還好一點兒。一說明天要捕鰻魚,心情很不好。為什么?不值錢。賣出去的鰻魚只收回一個飼料錢,其它都虧了。”
鰻魚價格從頂峰時期的每噸18萬元降到了今年的一二萬元,難怪每到捕魚的時候,蔡經理就會心痛。但相比之下他算是幸運的,因為金曼其它的產業早就停產歇業了。金曼的大失血緣于控股股東的提款行為。但是近10億的資金是如何提走的?提走的錢又投在了什么地方呢?在公司的股權結構中,第一大股東是潮州市國資局,似乎找不到金曼控股集團的影子。其實占總股本29.3%的國資局把這部分國有股長期委托給金曼控股集團公司來經營。但是公司治理結構長期不合理,金曼控股公司與金曼股份公司人員財務合二為一,控股公司拿錢到上市公司猶如把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那么容易。
廣東金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樹新說:“控股公司投資的項目都是向上市公司借款去投的,投資以后就沒有效益,甚至是虧損,虧損很嚴重。所以沒辦法還上市公司的借款,就一直累積下來。”
1996年金曼如日中天,連續幾年烤鰻產品出口世界第一。上市又像給當時的鰻王纏上了金腰帶,擴張的欲望再也收斂不住了。控股公司多次利用上市公司的貸款向外投資,最多的時候投資的企業達到了20幾家。有意思的是,列在公司年報中的關聯企業每年都在增加,即便是金曼的職工也分不清楚哪家是上市公司的,哪家是控股公司的。在他們的眼里,所有的企業都是一家子。廣東金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樹新說:“這樣快的發展有點兒盲目,資本積累沒有達到那種程度。發展得太快就等于占用流動資金,流動資金成本是很高的。”
記者在潮州工業區發現了粵金曼曾經投資的幾個項目。一座大樓門口貼著的“謝絕參觀”的門牌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這里早就無人問津了。但它是金曼花了兩億元合資建立的一個微電子廠。在鰻魚業是龍頭老大并不意味著它行行精通,對微電子行業并不熟悉,再加上臺商的資金出現了問題,僅僅開工不到一年的廠子就停止了運轉。就在微電子廠的對面,撂荒的是金曼包裝廠,這里的投資也有一億元。據了解,就在前面的那片空場地上,規劃的是金曼啤酒廠。當時的口號是金曼要建設成食品、電子、茶葉、飲料四大支柱產業。為了這一目標,控股公司不惜從上市公司體內大量抽血,甚至動員職工集資。而當一個個項目紛紛落馬時,金曼陷入討債危機。有集資者說過去他們不知道這個集資是非法的,現在金曼集團到這個地步沒有人來管。
記者多次提出要采訪原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旭強,但都被婉言謝絕了。知情人介紹說:張經理是一手把金曼帶大的,弄到這個地步,真是痛惜。作為當地最有影響的企業,投資決策也多多少少受到地方政府的影響,匆匆上馬的政府工程也不少。但這些決策又如何順利通過董事會呢?記者多方聯系它的前十位股東代表,多數人似乎對這些失敗的決策并沒有激烈的反對意見,似乎還有一些推脫,這與不少公司股權激烈爭斗的情形不同。后來經人指點,我們發現前十大股東多為國有銀行代表,甚至當年放貸的人員早就另謀高就了。人走了,但是貸款的錢卻一年年地沉淀了下來。廣東金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樹新說:“別的董事會成員也沒有提出很強烈的意見,所以決策層也就沒有太多考慮這方面的意見,估計是沒有什么危機意識。”
早在兩年前,國家就對規范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作出了明確規定,上市公司與它的大股東要進行人、財、物的徹底三分開。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個并不復雜的要求,粵金曼卻遲遲沒能做到。到了2000年,一次資產重組終于讓公司的格局有了改觀,上市公司終于從母體中分離出去,并搬出了粵金曼大酒店,開辟了自己獨立的辦公區域。這是粵金曼咬斷臍帶,挽救自身的一個最好機會,但即使是這個機會,粵金曼也錯過了。
去年8月,粵金曼面臨著一次重大轉機。潮州國資局與福建世紀星公司簽定了股權轉讓協議,福建世紀星入主金曼,并改選了公司董事會。正是從這時候算起,金曼股份才與它的控股股東實行了三分開。但事隔不到八個月,世紀星方面的董事全部辭職,重組被迫流產。金曼公司對此有什么解釋呢? 廣東金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樹新說:“世紀星沒有真正的實力來重組金曼,也知道債務剝離碰到很多困難,所以它知難而退。”
福建世紀星入主后,債務剝離的工作進展緩慢,的確給重組帶來巨大的困難。但巨大的債務是不是嚇走福建這位救星的主要原因呢?記者撥通了福建方面的高層領導的電話。這位高層管理人員說:“我們怎么只出錢,但講話卻不算數,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說一個笑話,我們連一枚公章都蓋不出來。因為這是原來的控股公司董事長張旭強交待的,他雖然離開了董事長的位子,但他還控制著整個公司。”
也就是說,不徹底改變公司治理結構不僅使上市公司背上了一屁股的債,還潛在地養成了大股東一股獨大的意識。去年被譽為救星的福建世紀星撤了,但留給粵金曼思考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被當作提款機的命運讓粵金曼苦不堪言,機體的完全失血讓它無可挽回地加入了PT的行列。然而,這還不是厄運的終結,粵金曼喘息未定,退市的危機又籠罩在它頭上。它的最后期限屈指可數,如果6月8號之前粵金曼還沒有提出寬限期的申請,或者在申請中沒有實質性的重組計劃,它就有可能步水仙的后塵,成為深市第一家退出的上市公司。而據記者今天了解到的消息,到目前為止,粵金曼有關寬限期申請的材料尚未準備齊全,其資產重組的第一步債務剝離也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迷茫的粵金曼只有在焦躁之中等待深交所的最后裁決。
股權嚴重失衡的并不只是粵金曼,在迷茫中苦苦掙扎的也不只是粵金曼,一股獨大就像是一個傳染病,正侵蝕著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肌體。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