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菡)世界銀行[微博]和國務院體改辦日前聯合舉行報告會,發布了世界銀行關于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認為,對外國投資者開放股票市場可以對該國證券市場的資產價格水平和定價方式產生有益影響,同時能夠降低資本成本。
報告說,近十年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方面取得的最顯著的結構性發展是跨國股票投資的增長,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對于一個擁有活躍的證券市場的國家而言,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市場是一個決定性步驟,它對資產價格水平和定價方式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從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間,30多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市場國家都對股票市場進行了關鍵性的自由化改革。研究結果顯示,改革后總體上股票價格上升了,資本成本卻出現下降趨勢,股票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
報告認為,在國際股票投資迅猛發展以前,國際金融的主要形式是債務流動,即國際借貸。盡管精心設計的稅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限制短期債務的流動,但國際資本流動依然對國內利率和匯率形成了沖擊。這是風險的根源,也是宏觀經濟、財政和貨幣政策長期以來主要考慮的問題。
報告稱,在本國經濟不對國際資本市場開放的情形下,國內金融自由化照樣可以實現;而在開放情形下,金融自由化更是不可避免的。資本賬戶的自由化弱化并扭曲了被抑制的國內金融部門,最終導致了國內金融自由化。如果該進程歷時較長,對外部門和國內部門的部分自由化將產生高風險與不夠穩健的狀況出現。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