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權威人士紛紛指國內股市比規范的賭博還不如,然而從政策層面看,2001年開始的B股、世貿等一系列問題都影響了股市,使得強化監督成為今后股市的主要旋律。
對于新入股市的中小投資者,在這樣一個從亂到治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必須注意四大陷阱。
陷阱之一:高價股
國內的股票,除了個別業績優秀、成長性高的龍頭股物有所值以外,大多數的高價股都是炒家自彈自唱抬起來的玩物,一旦拋出,肯定價格就大幅回歸,小股民信息不全,盲目進市,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因此小股民必須注意,在對價格在25元以上、市盈率在75以上的高科技股及市盈率在50以上的傳統產業股入倉時必須慎重。
陷阱之二:次熱股
所謂的次熱股,大概是本次行情之前的強勢股,行情過后已經破為下行的各大股票。這些股票的走勢大抵可以用江河日下來形容,不可入市。原因有兩個,其一,這類的次熱股票在第一次炒作過程中已經大量套牢;其二,在這批股票高價時期已經大量向銀行質押貸款。今后在較長的時期內,這些股票充其量也只能反彈,一個不小心還可能受到大量拋售的影響,持續下跌。
陷阱之三:問題股
績差股、ST與PT股最近已經受到來自中央、證券管理部門、市場的連續譴責,證監會今后監督的源頭就是這批股票。
在國內,股票是一放就活,一管就死的投資,被證監會列為規范化的重點并非好事。要是說以前的問題股是一頭肥雞的話,今后的問題股就是被啃過的雞肋,不會再有味道。再說,資產重組今后也沒有什么勢頭,隨著“殼資源”受到借殼方的冷遇而貶值,問題股的價值也同樣下跌。
陷阱之四:含權股
含權的概念對于許多老股民來說都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仿佛非常有利可圖,但事實并不然。從今年的形勢看來,這種舊風俗已經顯得過時,有如明日黃花。上市公司經過了這些日子的發展已經從超常規的發展時期進入了平穩的規范時期,新生的投資熱難以在半年內形成,穩健的企業擴充股本的行為基本有所收斂。推出含權股的企業大多數股價都已上天,但它們的利潤卻已被透支,股民購買這種股票,風險明顯過大。黃宇健(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擔)《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