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介紹,海外私募基金是通過非公開的方式向少數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它的銷售與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
在美國,共同基金和退休金等公募基金一般在公開媒體上大做廣告以招徠客戶,法律規定私募基金在吸引客戶時不得利用任何傳播媒體做廣告,其參加者多為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資產規模較大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他們主要通過私人關系投資基金。至于信息披露方面,私募基金一般只需半年或一年私下公布投資組合及收益即可,政府對其監管遠比公募寬松。
提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知道它曾在90年代初成功狙擊英鎊以及在東南亞金融風暴中興風作浪的“壯舉”。其實量子基金就是最典型的私募基金。據悉,海外私募基金大概可包括兩類,一類是以投資證券及其他金融衍生產品為主的基金,其中最“有名”的可算是對沖基金,量子基金即屬這類。這類基金基本上是由管理人設計一種投資組合,發起設立開放式基金,可以隨時根據投資人的要求結合市場的發展形勢適時調整投資組合和轉換投資理念,投資者可按照基金凈值進行贖回。投資者規模通常不超過1000人,一般要求投資下限在500萬美元以上,堪稱富人的專利。資金一般托管在銀行、柜臺等各類托管中心。
另一類是以投資產業為主的基金,主要以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基金為主。最流行的是以有限合伙制形式存在,管理人象征性出資基金總額的1%,其他99%由募集而來,但管理人可以獲得投資收益的20%,同時亦須承擔無限責任。這類基金一般有7—9年的封閉期,期滿時清算,投資者根據獲利情況交納個人所得稅。風險投資基金中唱主角的通常是小型的私募基金,規模在幾十萬至幾百萬美元不等。
據介紹,第一類私募基金可以根據投資人的需求量身定做,資金較為集中,大量采用財務杠桿和對沖的形式,通常能獲得比公募基金更高的收益。私募基金以其靈活的投資和退出方式、較高的投資收益以及隱秘而富有成效的運作征服了許多投資者。美國的對沖基金去年就以平均4%的收益率跑贏大市。
對于風險投資基金,由于投資具有高成長性或高科技產業,所以往往是高風險高回報。
資深人士分析說,私募基金得以長盛不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信用程度高。基金管理人憑著多年經過印證的投資經驗,建立其在業內的品牌和信譽,以其投資組合和理念吸引到一批有雄厚資金的投資者,所以雙方的合作基于一種信任和契約。由于美國的信用體系和托管人制度比較健全,故很少出現道德風險,而更多的是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
私募基金的操作是比較市場化的,管理人以其實力招徠客戶,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有實現資產增值的迫切需求,并能自負盈虧。著名的大基金管理人是經過多輪的優勝劣汰后見“真金”的。因此,國外對私募基金的監管主要靠一些較為細致、可操作性強的規定,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本報記者甘玲)
所屬專題:基金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