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于民營投資公司、基金公司的投資機構,是證券市場的主力軍——證券公司。盡管券商投資行為沒有基金公司透明,但由于監管相對嚴格,許多證券公司在明面上卻能夠遵紀守法。在這些機構中,一些熱衷于重點投資獲取較大收益,一些偏好分散投資,回避風險。上海財政證券公司就是后一種機構投資者。
【記者盧曉平北京20日報道】上海財政的全稱應該是上海財政證券公司,這是一家隸屬于財政系統的證券公司。從公開資料看,上海財政分別是東方熱電(0958)、國際大廈(0600)、國脈通信(600640)、英雄股份(600844)、ST瓊華僑(600759)、瓊海德(0567)的前十大股東,但大部分不是作為流通股東,而是作為法人股東出現的。為了弄清其中緣由,記者通過電話方式咨詢了公司相關人員。
增資擴股有望近期批準從證券股票交易二級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上看,上海財政證券并不出名。因為,公司的強項在于國債交易。
上海財政的發展歷程是相對穩健的,公司成立于1988年4月21日,屬于較早成立的證券公司,原名上海振興證券公司,于1990年12月15日改名為上海財政證券公司,注冊資本金只有1億元。公司總裁由趙葉龍擔任,這在風云變幻的證券公司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作為國有企業,公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會員單位之一,又是中國國債協會常務理事,公司在國債交易上的強項業務,一直持續到1998年。國債市場發行方式的改變使公司開始轉向,朝著綜合類券商發展。據了解,公司近期有望獲得批準,注冊資本金由5億元增資擴股為15億元。盡管數額不是太大,但對于已擁有29個營業部的性質單一的券商而言,已是朝前大大地邁出一步。
上海財政是國債市場交易大戶。單從1992年來看,公司承銷和代理發行國債13.73億元,兌付國債為9.98億元。到了1994年,公司國債現貨交易量達到8177.88億元。長期大量的國債交易,加上財政系統的背景,使公司養成比較穩健的經營風格。當然,這一風格也延續到公司從1998年以來逐漸進入的股票交易二級市場。
無奈選擇法人股從公開資料看,上海財政持有前十名大股東的股票,多為法人股。
記者與國脈通信公司取得聯系,公司內的一位先生告知,上海財政是在公司1993年成立時,以社會法人股的體份,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由于法人股至今尚未流通,上海財政一直穩穩地拿著占總股份0.47%的股票。
上海財政作為1996年6月6日上市的國際大廈法人股東,也持有161.28萬股,占總股份的1.05%。
其進入ST瓊華僑,則顯得有些無奈。別的法人股東以抵債方式,讓上海財政做了公司第8大股東。握著債務纏身、官司緊緊的瓊華僑的法人股,真讓上海財政沒脾氣。
作為英雄股份的上市推薦和主承銷商,上海財政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14751371法人股,占總股份4.84%。
記者就上海財政所持有大量法人股一事,咨詢了公司有關人員。一位先生表示,公司持有法人股,屬于歷史遺留問題。至于如何盤活這些股權,一是等到法人股能真正流通,二是通過現有的公開法人股市場進行拍賣。當然,如果股價太低,就沒必要出售了。
分散投資次新股從1998年起就陸續轉向全面投資證券市場的上海財政證券公司,在記者所能查詢的資料上,為何只在東方熱電上顯示為第8大股東,擁有19.3萬股的流通股呢?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公司投資于二級市場流通股的資金,數量并不算少。按照證券公司投資股票市場的規定,注冊資本金的80%能用于買賣股票。按現有的上海財政的注冊資本金5億元計算,公司最大限額可動用4個億的資金,按將擴募的15億元計算,公司最大限額可動用12億元的資金。當然,這是指機構開戶的D賬戶而言。按現存的一些證券公司現狀,再稍微靈活一下,能投資于股票市場的資金還應多些。
這么多資金,為何在二級市場沒有聲音,在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尋不到蹤影呢?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公司對這塊投資,歷來保持低調。公司的投資原則是:不坐莊,分散投資;根據公司的基本面和行業發現機會,戰略性中線持有;加強投資組合運作,防范風險;堅決不沾帶ST的、基本面不看好的個股;以次新股和新股為主,有一定獲利空間后,就撤離戰場。
記者大概算了一個賬:如果公司做得比較好,每年有30%左右的利潤應該算是保守估計了。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上海財政的投資方式,代表了一定數量的券商的心聲:資金量不少,但不坐莊;選好股票,分散投資,獲利也不少;變現快、資產流動性強,資產質量相對較好。而且,許多券商吸取了基金公司的做法,由公司研發部和投資策劃部提供相應的研究投資報告,資金量在一定數目以上的,由公司董事會決策,資金量在一定數額以下的,由相關部門負責人決策。在有些公司,還設有風險決策投資委員會。
相信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成熟和規范,上海財政證券公司的投資風格會得到更多的認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