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3月14日 16:36 世華期貨工作室日報
一、小麥: 影響小麥價格波動的因素多種多樣,既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有利多因素、也有利空因素,從而使小麥價格的決定因素中不確定性增加,小麥期市所需的活性得以滿足。 1)中國農產品信息 一是多元性。中國農產品信息具有多元性的特點,統計、農業、氣象、科研、規劃部門都可以發布農產品信息,而不象美國那樣一般由農業部定期報告,加上信息公司、中心的傳播,甚至會出現消息失真。二是氣候特點。水災一條線,旱災一大片。水災再嚴重,對全國產量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而旱災不太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大幅度減產。而且要區分不同時期的災情對不同作物的影響,一般5——6月份的旱災對小麥有重大影響。 2)中國農產品分布與構成 不同品種和主產區,不僅決定著全國的有效供給程度,而且也決定著價格趨勢。因此,要重點掌握全國主產區的情況,兼顧非主產區的生產情況。 3)宏觀經濟形勢 1994一1996年初,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令人擔憂,由于總體糧食價的上漲使高通脹的陰影彌漫到國民經濟的每一個角落,進入96年后,由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整措施得力,兼之抓住了農業這只牛鼻子,使宏觀經濟形勢大為好轉,國民經濟成功地實現“軟著陸”。97年,國民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通脹率繼續下降,第四季度,通脹率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負增長,全年的物價指數被控制在2%以下,因此總體糧價在低價位徘徊,并且穩中有落。98年,貫徹落實“十五”大和糧改精神,宏觀經濟形勢逐步好轉。 4)宏觀調控的作用 歷年的全國糧食工作會議,都有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即強化宏觀調控,穩定糧油價格。小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品種,面臨著政策風險,關鍵的問題是提高對糧食政策的關注和敏感性,因為糧食政策的出臺一般有個較長的醞釀過程,早知道,早做準備,盡量趨利避險,掌握駕馭期市的主動權。國家推進糧改的信心堅定,這在今后幾年是不會改變的,而各地推行糧改政策的力度將是影響小麥行情的重要因素。 1998年國家投資500億元興建糧倉,2500萬噸倉容已于1999年夏收前投入使用,這將大大緩解基層糧食收儲企業的壓力,也將使國家對糧食價格的宏觀調控能力更強。 5)氣候的影響 北方地區秋冬少雨,水資源緊張會對中國冬小麥的正常生長及未來產量構成嚴重隱患。 小麥自出苗至成熟,約需100~250天,這期間會遭受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如苗期的鹽堿危害、凍害和漬害,起身拔節期的晚霜危害,抽穗及子粒灌漿期倒伏及干熱風的危害,以及病蟲害等。這些災害影響了小麥正常的生長發育,導致小麥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凍害是我國小麥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主要指小麥在越冬期或春季生長期遭受強降溫或低溫傷害。 倒伏是小麥高產穩產的主要障礙,一般小麥抽穗前后倒伏造成產量損失30%~40%,灌漿期倒伏減產10%~30%,目前,倒伏在中、高產麥田發生比較普遍,限制了產量的進一步發展,已成為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小麥倒伏多發生在小麥孕穗期以后,但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在前期,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在冬季和春季。 干旱脅迫: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含水量下降,導致作物根系吸水困難,從而抑制植株正常生長發育,造成產量下降。不同發育時期受旱,對小麥的影響不同。前期干旱主要抑制營養器官生長,起身至孕穗期間干旱,影響穗器官的發育,開花以后干旱抑制子粒灌漿及物質向子粒的運輸與積累,導致粒重下降。從北方廣大麥區看,春旱是制約小麥發展的主要障礙。 干熱風危害:干熱風是指小麥生育中后期由于高溫、干旱伴隨大風而使小麥受害的一種氣象災害。于熱風輕者造成減產5%左右,重則減產10%~30%或更多。 在熱、干、風三因素的共同脅迫中,高溫脅迫誘發了干旱脅迫,而風起到增強脅迫的作用。小麥灌漿期間最適宜的氣溫是18~22℃,當日最高氣溫大于32℃,相對濕度小于30%,風速大于2米/秒時,小麥即可遭到輕度于熱風的危害;當日最高氣溫大于35℃,相對濕度小于25呢,風速大于3米/秒時,小麥即遭到干熱風的嚴重危害。干熱風主要發生于小麥生育中后期,其出現的強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對小麥的危害就越大。 6)供求關系分析 供求關系對價格走勢起決定作用。從目前小麥總的供求形勢來看,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但由于我國小麥的生產區和主銷區相對集中,各地消費習慣和消費實力的差異,使小麥供給形勢各地情況不一。 7)心理影響 由于秋糧減產,98年冬小麥干旱少雨,農民的惜售心理加重,這一心理因素的繼續存在,引起供求關系的變化,也會影響小麥價格。 8)中國主要農產品價格與國際價格的比較 當我國農產品價格低于國際價格時,農產品價格有較大的提價空間,并致力于國內自求平衡;當我國農產品價格與國際價格持平時,可以通過進口緩解供需矛盾,國內提價的可能性就不大。 9)來自國際期市的影響隨著鄭商所小麥期貨市場與國際期貨市場對接的逐步實現,CBOT小麥期貨變動也必將成為鄭商所期價變動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二:大豆 1995年之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但在1993、1994年我國大豆連續兩年大豐收后,由于玉米、小麥、稻谷國家定購價提價幅度遠遠高于大豆,而大豆生產成本又大大高于其他糧食作物,致使大豆種植面積大幅減少。1995、1996年,我國大豆連續兩年減產,國內供給不足,需求卻持續旺盛,大豆價格居高不下。為此,國家及時調整進出口政策,增加進口,減少出口,1995年我國首次成為大豆凈進口國,并一直持續至今。1997年我國共進口大豆293萬噸,占全國大豆總產量的20%,約占大豆商品總量的1/3。近幾年我過榨油能力顯著提高,這更加大了國內大豆供需之間的矛盾,去年全年國內進口大豆達到了創紀錄的930萬噸,成為美國大豆的第一大進口國。大量進口大豆充斥著國內市場對國內大豆價格的影響也日漸增大,因此在分析大豆價格走勢的時候就不能不考慮國外市場的情況,這樣對國內大豆來說,其價格的構成就包括國際和國內兩部分,這與小麥市場基本以國內為主不太一樣。 影響國際大豆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 在國際市場上大豆價格受許多基本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谷物市場價格的變動主要是不穩定的供應來源,大豆的情形也是由于世界生產狀況,即主要生產國的氣候是主要影響因素。 (1)大豆主要生產國氣候 當大豆播種以后,耕種面積已經固定,這時市場上焦點主要集中于天氣及其他影響產量的各種因素上。 在美國,5月10日到6月30日這段時間是播種期,在此期間內越早播種越好。在6月1日到7月1日這段時間,若天氣干燥,將會使大豆種子發芽率降低。在7月1日至8月1日這段時間,大豆需要充沛的雨水,若出現干旱也將減緩大豆的生長。8月份,高溫氣候將會減少單位面積產量,若此期間氣溫較低,則會增加單位面積產量。9月~10月,是大豆收獲的季節,此段時間內,若氣候潮濕,則使收成期推遲,但一般不會影響單位面積產量。 (2)世界的政治、經濟形勢對大豆市場也有很大的影響如匯率、利率的變化。 (3)大豆價格不但受大豆供需關系的影響。而且也受玉米、小麥等價格的影響對于農民來說,除了栽培上的收益性問題外,在作為飼料原料方面這些農產品之間也存在競爭。 (4)以進口大豆為主進行期貨交易的市場 如日本的黃豆、紅豆期貨交易,占世界生產量的60%,對美國的影響不能忽視。芝加哥市場是世界主要的大豆交易市場,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國的采購者,其價格波動會影響世界其它市場。 (5)以進口大豆為主進行相關期貨交易的市場 如日本、進口成交量或不定船期、運輸狀況也極為重要,對運輸狀況(航線的凍結或截斷、港口罷工等),都不能忽視。 (6)大豆庫存量與消費情況 大豆的消耗量是評估大豆供應量的一個很好的基準。大豆的收成估計有時高有時低,在進行期貨交易時應考慮到這一點。 整個收成年度的價格趨勢可以從秋季大豆消耗趨勢看出。當庫存量在6%~7%時,通常該年度會呈現多頭市場的走勢。例如1972~1973年度,1980~1981年度的庫存量占總消耗量的17%,該年度則出現了空頭市場的走勢。 (7)大豆產品需求及價格 大豆經加工所得產品為大豆油、豆粕,這兩種產品的需求結構有很大差異,對這兩種產品的需求會直接影響對大豆的需求。 一般情況下,當大豆的供給量大時,壓榨毛利傾向于增加,當供給量減少時,其毛利則趨向于減少,但最能反映出這兩種產品的需求是當時的壓榨毛利。(8)種植面積 王米與大豆的價格關系能影響大豆種植面積,因為如果種植大豆比種玉米獲利高,則會使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反之則效果相反。一般情況下,大豆與玉米之比如果低于2.1,大豆的種植面積會減少,若比率高于2.6,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 有關大豆種植面積的資料,可以從美國農業部公布的資料獲取,這些資料包括庫存數量、耕作面積及生產量等。6月底公布春季種植面積預測數,7月后每天都公布預測單位面積的產量,一直到12月底。 (9)美國農業政策 美國政府雖然對大豆種植也制定有貸款計劃。但在其運用程度上則低于其它大多數農產品計劃,政府農業計劃對大豆不規定目標價格,也不限制大豆播種面積。但是,美國農業政策影響玉米的價格,所以也間接地對大豆價格造成影響。美國1990年農業法案允許生產者可以有一定自由度決定作物種植,這樣,有些玉米種植者可以利用部分土地種植大豆,而同時享有某些政策性保護。此法案的實施,大豆的保護價是蒲式耳4.92美元,顯然它是對大豆種植者的一種保障,當大豆價格只有每蒲式耳3.4美元時,種植者將得到這種價差的補助。 影響國內大豆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 (1)大豆季節性供應 大豆受生產周期的影響,一年內價格也呈周期性變化。 大豆季節性供應:北方春大豆十月份收獲,但由于剛收割的大豆含水份較高,運往南方銷區易變質,不易儲存,需要曬晾后才可外運,故大宗外運要比農民上市遲一個月左右。同時,糧食部門或其它糧食經營單位根據當年產量豐歉及價格變動趨勢會有囤積或急售現象,給貿易市場價格帶來難以預測的變化。但基本規律是,供應充足或產量較多的年份,11-1月市場大豆較多,以后月份相對較少;供應短缺或生產量相對減少時,11-1月份市場大豆相對較少,以后月份供應相對均勻,這是囤積的作用引起的。 大豆季節性需求:大豆一年四季都有消費,而且消費量較大,近幾年消費需求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需求的季節性已越來越不明顯。一般在7-9月大豆的需求量相對較大。 大豆價格季節性變化:11月由于新豆開始上市,價格不斷下降,到1月份由于新豆繼續上市,價格下降到最低,此后價格開始逐漸回升,正常年份每月以3%左右的速度上升;若減產年份,9-11月份大豆價格上升較多。所以大豆貿易最關鍵的月份是當年9月至次年1月份,交易量大,價格變化也大,若不了解大豆的產需情況,風險也最大,同時,這幾個月份對全年大豆價格起著主導作用,標志著價格變動趨勢。 (2)大豆相關產品 大豆的價格與它的后續產品豆油、豆粕及豆粉有直接的關系,這三種產品有其完全不同的使用及需求結構。因此預估大豆產品的需求是大豆需求最主要的因素。 大豆的其它替代品的產量、價格及消費的變化對大豆價格也有影響作用。大豆作為食品其替代品有豌豆、綠豆、蕓豆等;作為油籽其替代品有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作為飼料蛋白有魚粉等。 (3)國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規 各種政策和法規可區分為主產國政策、主要消費國政策、國內政策和國內主產區政策。 A、主產國政策:美國是世界大豆的主產國,其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50%以上,美國農業政策是影響大豆供應的一項重要的政策。1996年,美國開始實施《1996年聯邦農業完善與改革法》,該法案對美國大豆生產具有長期的影響。1996年農業法案有兩大突出的特點:一是改變原來的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實施對農民的直接收入補貼政策,即價格補貼改為收入補貼;二是增加了農民的種植自由度和彈性種植面積。這一系列使農產品生產和貿易更為自由化和市場化的政策,也使世界農產品市場價格易變更富于彈性。美國農民開始改變生產模式,根據市場的需求,改種更加有利可圖的作物。例如:由于1996年大豆價格和需求的不斷上升,1997年美國農場主們播種大豆7085萬畝,比上年增加10%。 B、主要進口國政策:歐共體是世界大豆的主要進口地區,其進口量約占全球貿易的50%。這些國家的農業政策、進口政策和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政策對全球大豆貿易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九十年代以來,歐洲國家的綠色和平運動和其它各類組織非常活躍,這些組織要求美國出口歐共體的大豆分離出“基因改良型”大豆,并對“基因改良型”大豆貼上標簽。這些組織的建議特別得到德國媒體和消費者的贊同。一旦這些建議得到德國政府和歐共體其它國家的同意,那末這將對美國大豆出口帶來不利的影響。 C、國內政策:目前,國家即將出口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這一重要政策,這一政策將對大連大豆的期貨價格產生影響。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國家繼續對糧食收購實行保護制度。1997年東北地區大豆的收購保護價是2120元/噸,根據目前的物價走勢,今年的收購保護價將很難超過去年的價格水平。收購保護價的確定原則是根據農民的生產成本和一定的純收益來確定。二是定購糧收購價格將由各省、市區政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但不得低于收購保護價。三是國家將利用囤積和拋售儲備糧以及調節進出口來對糧價進行宏觀調控,這樣,大豆期價的波動幅度被限制在一個相對確定的范圍內。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將有助于完善糧食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也有利于糧食期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D、國內主產區政策:1994年11月,大豆主產省黑龍江決定實施大豆加工增值戰略,1995年嚴禁大豆出省,這一舉措造成了大豆供應的地區性緊張,推動了銷區價格上浮。隨著全國性大市場的進一步建立,一些旨在地區封鎖、地方保護的政策逐步消 三、銅: 影響銅價格變動因素 1、供求需關系:生產量、消費量、進出口量,庫存量; 供需關系是影響商品價格的最直接因素 供給量=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需求量=消費量+出口量 當供給量>需求量時,價格下跌;當供給量<需求量時,價格上漲; 當供給量與需求量基本相等時,價格基本維持不變。 2、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銅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其需求量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經濟增長時,銅需求增加從而帶動銅價上升,經濟蕭條時,銅需求萎縮從而促使銅價下跌。例如,9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進入新一輪經濟疲軟期,銅價由1989年的2969美元回落至1993年的1995美元/噸;94年開始,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開始復蘇,對銅的需求有所增加,銅價又開始攀升;97年亞洲經濟危機爆發,整個亞洲地區(中國除外)用銅量急據下跌,導致銅價連續下跌至20年來最低點;相反,99年下半年亞洲地區經濟出現好轉,美國經濟持續增長,銅價又逐步回升。因而銅價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 3、進出口政策、關稅;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是個銅資源不足的用銅大國,因而在進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寬進嚴出”的政策,銅及銅制品的平均進口稅率為2%,出口稅則高達30%。近兩年隨著國內銅供求的基本平衡,國家逐步降低出口關稅,銅基本可以自由進出口。從而使國內國際銅價互為影響。 4、國際上相關市場的價格,例如LME、COMEX價格;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及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是國際上主要的銅交易市場,LME的銅價具有國際權威性,國內銅價與LME銅價有很強相關性。 5、用銅行業發展趨勢的變化; 消費量是影響銅價的直接因素,而用銅行業的發展則是影響消費量的重要因素。例如,80年代中期,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的精銅消費中,電氣工業所占比重最大,中國業不例外。而進入90年代后,國外在建筑行業中管道用銅增幅巨大,成為國外銅消費最大的行業,美國的住房開工率也就成了影響銅價的因素之一。94、95年銅價的上漲,部分原因來自于建筑業的發展。而在汽車行業,制造商正在倡導用鋁代替銅以降低車重從而減少該行業的用銅量.此外,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銅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拓寬,銅在醫學、生物、超導及環保等領域已開設發揮作用。最近,IBM公司已采用銅代替硅芯片中的鋁,這標志著銅在半導體技術應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6、銅的生產成本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冶煉法的采用,銅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目前國際上火法煉銅平均成本為1400-1600美元/t,濕法煉銅成本為800-900美元/t,使用濕發煉銅的總產量迅速增加,預計1998年達200萬噸左右,占全部精銅產量的14.4%,其所占比重仍在增加。 7、國際對沖基金及其他投機資金的交易方向; 銅是國際對沖基金投資的重要商品期貨,基金的出入市對價格有一定影響。例如1996年銅價的大跌,除了住友事件的推動外,美國基金大舉入市拋空也是加速銅價下跌的重要因素。 8、相關商品如石油、黃金等價格的波動也會對銅價產生影響。 石油與銅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而黃金與銅都屬于金屬類商品,因而石油與銅、黃金與銅價格之間均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有關各品種的詳細介紹請參閱以下網趾: 上海期貨交易所:WWW.SHFE.COM.CN 鄭州商品交易所:WWW.CZCE.COM.CN 大連商品交易所:WWW.DCE.COM.CN 分析員:李曉志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