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2月14日 17:5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配股資格是上市公司第二次融資的主要方式。為了保住寶貴的配股資格,上市公司做假賬有之,資產重組有之,甚至大股東忍痛“贈送”現金也有之,可謂花樣百出。但令人不解的是,一旦配股方案獲證監會批準,在公布的配股公告中,大股東往往主動放棄配股權,把好不容易爭來的配股權都讓給了散戶,有的賬上有幾個億的大股東,也照樣放棄配股,此舉的確費人思量。 據統計,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在證券時報上刊登配股說明書的上市公司共有25家,而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宣布全額放棄配股,占配股公司總數的44%。有13家公司大股東承諾認購部分應配股,但沒有一家超過其應配股數的20%,最低的僅是象征性的認購了應配股數的2%,其中不少還是以實物資產認購。僅有1家公司的大股東承諾全額認購。 回顧中國股市配股的歷程,會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幾年前,當一家上市公司獲得配股批準時,公司大股東往往積極籌資參與配股,有的動用分紅現金,有的向主管部門借錢出資,實在沒錢的也不會放棄,而是將配股權轉讓給小戶散民,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轉配股遺留問題。又過了幾年,每到配股時,很難再看到大股東以現金參與配股了,通常是以優質資產注入的方式參與配股,至于是不是優質資產,或資產評估價究竟值多少錢,那只有天知道。而到今天,大股東干脆放棄配股權,哪怕在總股本中的比率下降也在所不惜。這是為什么? 對這一現象,小股民指責為大股東又在“圈錢”了。但細想起來問題好似并不那么簡單,這個問題既反映了大股東謀求最大經濟利益的舉動,也是我國現行證券市場運行體制所使然。第一大股東之所以成為大股東,都是手里掌握了大批國有股或法人股,這些股票按我國現行證券市場的規則,是不能在交易所掛牌流通的,如要流通,僅能通過資產重組或協議轉讓的方式。這兩種交易方式,價格相去甚遠,交易所掛牌交易,價格可以高于凈資產值5-10倍,而協議轉讓,價格僅能略高于凈資產值。而現行的配股價,盡管低于該股票二級市場的掛牌價(現在配股價有越來越向二級市場掛牌價靠攏的趨勢),但卻遠遠高于該股票的每股凈資產。大股東手中的國有股、法人股,當初多是按每股1元錢作價計算,現在的配股價,動輒7、8元,高則10多元,先不說是否拿得出這么多錢,僅從經濟角度考慮,國有股、法人股股票轉讓時只能略高于凈資產計價,誰愿意以高于凈資產數倍的價格去出資配股呢? 有的專業人士指出,從表面看,大股東放棄配股,持股比例下降了,分紅比例也相應下降,似乎吃了虧。但實際上,由于配股資金的到位,總資本增值了,每股的凈資產也必然增值。既然國有股、法人股的轉讓是按凈資產值為參考,很明顯,放棄配股立即就能得到一筆賬面增值的收益?梢运阋还P賬,假設一公司總股本為10000萬元,其中國家股為7000萬股,每股1元錢,流通股為3000萬股,發行價每股5元,其總資產為22000萬元,每股凈資產為2.2元。如按10:3配股,配股價10元,國家股全放棄,流通股應配股900萬股,可配得資金9000萬元,F在總股本為10900萬股,總資產為31000萬元,每股凈資產為2.844元,賬面增值0.644元。至于分紅的損失,大股東可以通過“為了公司長遠發展,不分配,不轉增”的決定就搪塞過去,不信可統計一下,到底每年有多少上市公司以現金分紅?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參與配股還是放棄配股,這都是出于股東的自愿,無可厚非,問題主要出在一部分股票能流通、一部分不能上市交易上,當國有股、法人股流通問題沒解決前,此矛盾無法可解。這種放棄配股的現象,受傷害的自然是中小投資者,他們在二級市場上投資,購買價一般都高于配股價,持有配股的股票,又放棄配股權,無異于“割肉”,參與配股吧,又等于給大股東送錢。因而最好的辦法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本報記者譚小濤)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