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紅光欺詐案”日前已做出判決,但在兩年前,一位股民勇敢地將PT紅光推到被告席的時候,我們就知道——
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案”的紅光實業欺詐案,由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審理作出一審判決:公司犯欺詐發行股票罪,判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主要責任人分別受到三年有期徒刑到緩刑間不等的刑事處罰。對此判決公司已作出服從判決,不再上訴的決定。對PT紅光所犯證券欺詐罪的宣判,將意味著證券市場中“刑不上法人”時代的終結。
受害者追訴沒完沒了
PT紅光1997年6月6日上市時開市價14元,最高14.5元。但追捧PT紅光的人,大都陪同PT紅光走上了不歸路。不知有多少人被套在其中,有的甚至一套數年,血本無歸。有順口溜說:“紅光一騙,騙錢億萬,紅光一閃,害人萬千!
上海有位邵姓股民,拿了家里人和數位親戚一共湊起來的55萬元錢悉數買了PT紅光。買之前,他仔細閱讀了紅光公司的上市公告,認真聽了紅光老總在電臺的廣播講話,幾乎盡可能瀏覽了所能搜尋到的有關紅光的報道,還靜觀了幾個交易日,等到該股股價回調了20%左右才下決心買進,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卻不料買入以后,股價沒有升上去,反而一落到底。茶飯無思的邵先生為了對親戚們的血汗錢負責,決定到成都紅光公司實地考察。不料到工廠一看,偌大的工廠空蕩雜亂,很多工人都在閑逛。工人們對他說,情況糟透了,工資快要發不出了。被這個晴天霹靂驚呆的邵先生在廠區的火車軌道上坐了幾個小時,真想這時有一輛火車開過來把自己碾死算了。一位好心的老工人把他勸上了回上海的火車;厝ズ螅⒓磼伒袅怂屑t光股票,共計損失10.1萬元。
像邵先生這樣受騙上當的股民不知凡幾。受損股民欲哭無淚。有人便想到訴諸法律。1998年12月上海一姜姓股民第一個站出來狀告紅光全體董事會及其發行上市中介機構證券欺詐。他在訴狀上一口氣列出了24名被告,其中包括公司原董事長何行毅、原總經理焉占翠等19名原董事、高管,還有紅光股票的主承銷商中興信托投資公司、發行人財務顧問中興發企業托管公司、上市審計的成都蜀都會計師事務所、上市資產評估的成都資產評估事務所、上市推薦人國泰證券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負責人。這在我國證券市場尚屬首次,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案”。姜姓股民買入PT紅光1800股,實付金額15744.66元,其后因紅光違規造成股價下跌,于1997年12月22日~1998年10月16日分6次將該股票全部賣出,損失3136.50元。姜姓股民要求被告賠償損失?墒瞧謻|新區法院卻于1999年3月以原告的虧損不能確定是由被告虛假陳述直接造成的,被告在股票市場上的違法違規行為應由中國證監會處理為由,裁定不予受理。此后,又有十幾位與姜某有同樣遭遇的股民向浦東法院再次起訴,同樣被駁回。其中7位股民,忿忿不平,又于1999年5月21日上訴于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其中就有那位邵先生。
迄今為止,對PT紅光證券欺詐的民訴案件沒有一起是有結果的。據法律界人士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8日給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復函,因股票發行或交易引起的爭議應由法院受理。股民因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致使自己炒股受損提出訴訟,有充分的法律、法規及國外判例依據,但其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尚值得探討。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
當初紅光實業采取隱瞞虧損、虛構利潤的手段欺詐上市,曾經自以為得計。然而,到底偷來的鑼鼓敲不得。沒過多久,不僅東窗事發,而且禍不單行,各種各樣的災難性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真令人不能不懷疑冥冥之中,似有天譴。
1998年1月9日,上市剛剛半年,該公司主要生產線彩管玻殼池爐就進入停產大修。原來,上市前說得天花亂墜的進口設備已超過為期五年的設計使用壽命,導致玻殼生產能力下降。同年6月13日,公司黑白顯象管裝配廠又因銷售疲軟、資金短缺、原材料供應不上而歇工。
上市以來,公司連續虧損,至今未能遏止。三年半累計虧損逾7億。股票1999年5月4日實行特別處理,進入“ST”;2000年5月12日暫停交易,進入“PT”。目前,PT紅光的每股凈資產為-0.11元,凈資產收益率為-1005.77%,資產負債率為99.71%,已處于資不抵債的極端困難的境地。
從1998年起,該公司就謀求進行資產重組,招贅繡球四處亂拋,優惠許愿層出不窮,經過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終于以不菲的代價引來福地科總。
目前,紅光欺詐發行股票罪的判定引出一個久懸未決的問題:欺詐上市的股票該不該退出?以罰代停,以罰代退,等于認假為真,養癰遺患,以致上市公司欺詐上市事件就象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因此,如果欺詐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仍然得以保持上市資格,對于其它有違法違規意圖的公司客觀上起了誘導和鼓勵作用。紅光欺詐發行股票罪的判定,還引出了受害者追究索賠權利的保障機制問題。紅光事件中受到損失的投資者無不迫切希望投資者的損失能夠通過法律渠道獲得賠償,那么,此次紅光欺詐發行股票罪的判決,是否會給投資者帶來一線曙光?事實上,PT紅光不僅有此大案未了,還有大量內外合同存在履約問題,例如1997年4月與日立公司簽訂的113.37億日元的技術和成套設備進口合同及大量配套設備海外采購合同,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使該項目陷于停頓。如果違約,PT紅光將損失1.39億元前期投入,日方及有關海外供應商還有可能提出巨額索賠;紅光彩玻項目“黑字還流”貸款38.89億日元于今年到期,必須如期償還;向社會發行的債券及內部職工集資本息共1.313億元,相繼到期,均需要兌付。這些問題,要求PT紅光在重組前一一了結,事實上已無可能,而如果帶到作為接收方的廣東福地,它肯接受嗎?接受下來的話,又受得了嗎?(黃湘源)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