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娘子”史美倫正式去職 功過留予后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09:4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明皓 北京報道 時間拿捏得如此恰當,當13日新華網發布國務院有關國家工作人員任免消息,正式公布免去史美倫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后,當日股市終于打破了多日陰跌局勢,應聲而起。
“9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緊落實‘國九條’,‘加緊’兩個字的意義非同尋常。”國力民生研究所所長華生向記者說到。 華生對選擇在此刻披露史美倫離職消息不加評論,但他認為市場早已經知道離職一事,而接替史美倫職務的桂敏杰在8月底即已經到任,到今天才正式公布離職獲批,兩者在時間安排上的順序“意味深長”。 而在網上的一項調查也多少反映了市場的態度。在該有關“若史美倫真的離任后,市場會有何反響?”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市場將大幅飆升的回答占32.07%,認為市場將大幅下挫的占27.04%,認為繼續盤整的占25.41%,15.48%的回答是說不清楚。 2001年底,剛剛走進中國證監會大門的史美倫這樣解釋她的工作態度:“監管就是要提高違規成本,建立市場‘公信’。我從來就沒說過中國的市場不該有‘中國特色’。” 在證監會受托負責市場監管,嚴格秉承“without fear or favor(不偏不倚,無畏無懼)”監管原則,先后留下包括億安科技案、中科創業案、博時基金 案、銀廣夏案、三九集團事件等監管大案要案,史美倫在證監會工作的三年,可以用濃墨重彩來勾勒。 從今天來看,這些功勞仍然足以給她回轉的背影畫上一個美麗的句號。但爭議也同樣存在。 有市場人士認為,在13日的市場反彈背后,實際上是表明了政府這樣一個態度,“政府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證券市場,救市勢在必然。” 他認為,史美倫等海歸派提出的“先監管,后發展”的思路被認定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因為“中國的事情從來都是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 接受記者采訪的證券、基金等機構的資深專業人士都認為:史美倫離職正式獲批的消息實際上是證監會監管思路的重大轉變,即從“先監管再發展”轉變為“邊發展邊監管”。 市場普遍認為:“當證券市場作為主要融資工具的作用被否定的時候,問題將會是非常嚴重的。” “海歸派在任期間推行的市場化、國際化的做法,實際上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例如,有關上市公司增發的政策,在國際上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在國際化的市場上沒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說法。但在中國有這樣的市場現實,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的融資成本不一樣,上市公司樂于圈錢,不思投資回報的行為屢禁不止,政策上的缺陷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市場人士如此說到。 雖然歷數海歸派“水土不服”的例子似乎還有很多,但對史美倫本人高度負責的工作熱情和態度,市場是一致認同的。 有市場人士替史美倫辯護說:“史美倫沒有掌握全局的權力,連證監會本身能解決的問題都十分有限,史美倫個人的作用又能有多大?” 王連洲認為:“中國的證券市場從定位開始就犯下了錯誤,在股權分置的情況下,一個史美倫又能解決什么問題?” 經濟學家韓志國則認為:“不管什么消息出臺,股權分置這些最根本的問題不解決,中國股市永遠只有反彈,沒有反轉。” 臨走之時,史美倫針對市場認為她是因為水土不服而離職的說法感悟頗深。她說:“如果水土不服,我不會超期服役。我該做的都做了,需要回家去了。” 相關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