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何以有“不同政見” 經濟學家質疑股權分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5日 02:16 中華工商時報 | ||||||||||||
水皮雜談 國有股減持、全流通、股權分置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既有傳承,更有變化,其中的關鍵詞則是發展。 國有股減持是2001年的概念,全流通是2002年的概念,股權分置是2003年的概念。
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992年就有人強行突破過,其后屢屢有闖關者,直到2000年中國嘉陵和黔輪胎試點無疾而終為止。股權分置則是一個新概念。這個概念最早出自2003年11月尚福林的署名文章“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原文是這樣表述的,“在解決股權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權不流通等對市場影響重大,涉及社會公眾股東的問題時,必須切實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市場的穩定發展”。 股權分置和全流通的區別在哪里? 尚福林沒解釋,但是屠光紹有過很精到的概要,屠光紹提出了差異和差距的補充概念,國際化是中國資本市場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在這個進程中,要正確認識存在的差異和差距問題,不能簡單用縮小差距的辦法來縮小差異。所謂股權分置就是國內股市和國外股市的差異,而不是差距。解決好股權分置問題其實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全流通,就是取消國內股市和國外股市的差異,把差異問題轉化為差距問題,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做法,也是目前國內不少激進派學者的觀點,說到底就是推倒重來;其二是承認股權分置的現實,承認這是一種歷史的延續,承認這是中國這么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有股的客觀存在,承認中國并不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在承認現在的制度框架內進行改革而不是革命。怎么改革?就是加強流通股股東權益的保障!皯斸槍α魍ü蛇@個特殊的范疇,全面研究流通股對市場各方面的影響,研究流通股股東權益的保護問題,以推動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為目標,系統把握和處理差異,要針對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從股東權益保護、公司治理和投資者行為等方面進行研究,從而更全面把握資本市場國際化問題。”(屠光紹語) 可惜的是,一個尚主席,一個屠副主席,提出了新概念、新思維,但是卻沒能在操作層面上得到證監會內部人士的認可和貫徹,更有人公開叫板,不搞全流通就什么都干不下去了。 事實果然如此嗎? 成思危副委員長是位管理學家,對中國證券市場極有研究。成思危特別強調改革本身是一種路徑依存!斑@就像下象棋一樣,走了第一步就會對下一步乃至幾步有影響,而且還不能推倒重來。如果推倒重來,有時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我們必須尊重現實,F在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局面,那么我們就要承認這個現實,在已有的基礎上來發展!薄肮蓹喾种每隙ㄊ遣缓侠淼,但這是中國股市先天性不足的問題,我主張對全流通問題應采取慎重的態度。”“對于這個問題,現在各方正在尋找一個好的方案,但是絕對不能匆忙。2/3的法人股和國有股,如果真的放出來,可能如同放出一只老虎,所以我一再主張要思考成熟再走第一步,否則到時沒有退路! 成思危的話是在和水皮的對話中說的,時間是8月13日。無獨有偶,8月16日,中國證券報理論版發表波濤教授的文章,題目是“有必要重新審視股權分置改革”。 波濤的觀點概括而言有三點。 其一,我國股市上前幾年的國有股處置和目前主流的認識都是在割裂13億人的根本利益和6000萬股民的根本利益框架下尋求解決方案,都可能對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和股市發展帶來重大傷害,都走不通。 其二,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共識的結果,考慮到我國經濟結構與所有制的大背景,應該采取漸進式和階段性進行式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 其三,股權分置改革中的決策模式,應當采取自上而下的集中決策與自下而上的分散決策相結合的模式。政府有關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市場中的各類中介機構及各類投資者,各自承擔自己應對的決策風險,并獲得對應的決策收益。 波濤擁有中國證監會規劃委員的身份,波濤的這番言論顯然是對前期同為規劃委的李青原的駁斥,有沒有背景水皮不清楚,但是波濤的立論是站得住腳的。 立論之一是應該把股權分置放到一個大背景下來看,與我們的所有制結構有關。中國經濟目前還是兩種所有制共存,國有經濟在一個很長時期內占主導地位,我們的股市是在這么一種結構中產生,它要反映這個經濟結構,這是一個基本規律。在兩種結構并存的情況下,能否容納一個完全自由的股市?要改到市場經濟的股市完全全流通,是否合理?這種訴求是否適應現在這個結構,能否被接受? 立論之二是股權分置的推進不能阻礙股市的快速發展。而如何處理好新股與老股的關系恰恰是被各方回避的。波濤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設:我們可以設想,按照目前媒體所主張的試點方案,即便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進程又當如何?如果同時不設計針對新股的改革方案,那么股市將永遠處在解決不完的股權分置之中?如果我們采取“新股新辦法,老股老辦法”,那么很可能由新股定價形成對老股股價的沖擊。對于這種沖擊,中國股市與現有投資者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如果沒有這樣的承受能力,我們啟動這樣的改革進程是否過于冒進?如果有這樣的承受能力,我們將可以看到,中國股市的股價快速向全流通股價回歸。而發生這一過程,則股權分置的突破口應選為“新股新辦法”,而不是“老股試點”。另外如果選擇試點方案,我們同樣可以預期發生股價整體向全流通回歸的過程。如果對以上可能發生的嚴重沖擊不設計任何預案,即不對可能導致的政策風險做任何周密的設計,這種改革的啟動方式可能是相當冒失的。 波濤的文章,點出一個要害,為什么同樣的結果,有人偏偏喜歡拿老股作試點,而不用新股新辦法?因為新股新辦法對誰都一樣,而老股則不一樣。什么叫利益代言人,這就叫利益代言人。 坦率地講,波濤的文章讓水皮恢復了對經濟學家的信心,對經濟學研究的信心。過去,我們一直抨擊“三拍”干部: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現在三拍的干部不見少,三拍的經濟學家越來越多。 中國的改革實踐表明,休克療法行不通。尚福林的股權分置概念還需要深入人心。 (25B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