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全流通誠信之虞 利多緣何變成利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03:2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此前報道: 中小板率先實行全流通,將有助于公司實現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這是全球資本市場所證明了的優勢所在
官建益 當深圳中小企業板將實行全流通的消息傳來之時,市場拋售中小企業板股票的浪潮達到了高峰,在中小板“新八股”多數被腰斬的情況下,再次出現大面積的大幅下跌,蘇泊爾更是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15%以上,這實在是一些超大盤股上市時都難得見到的窘況。 按道理說,中小板先實行全流通,將有助于公司實現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這是全球資本市場所證明了的優勢所在。在全流通的情況下,投資者將真正擁有話語權,公司高層只是作為經營層運作公司的具體業務,這是克服“一股獨大”弊病的重大舉措。證券監管部門意將全流通的權利優先賦予中小板公司,從理論上講應該是這類公司的利好。 但市場作出的反應卻是重大利空,我們不能不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市場的反應是最真實的。仔細體味個中滋味,雖然原因很多,但誠信危機是解釋市場反作用力的核心因素。 中小企業板曾讓市場給予了無限的希望,6月25日上市之初,包括部分機構投資者在內的不少投資者積極介入,但結果是嚴重被套。除了開盤定位過高外,連續出現的誠信問題是打擊投資中小板股票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江蘇瓊花的嚴重違規事件只是被揭露出來的案例,而不少中小板公司未經最后查證的大量誠信問題更是讓投資者防不勝防,投資者難以確定在這些明顯屬于誠信范疇的質疑背后到底隱藏了多少更嚴重的問題;一些公司違反當初的承諾,一上市就將滾存利潤分個精光,讓投資者享受高送轉的希望成為泡影;有的公司剛上市業績即大幅變臉,半年利潤不及去年全年利潤的25%或去年同期的50%,而事前公司并不作任何預告。 這樣多的誠信問題當然嚇退了投資者。當全流通的消息一出,投資者的第一反應便是這些公司的大股東將變現出局,大股東溜號后的公司發展將一落千丈,投資者的投資有可能成為水漂。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看看內地赴港上市創業板的一些公司,在成功套現后的市場表現已經嚴重影響了內地上市公司的形象,香港創業板中的仙股公司(這些公司當然并不全是內地公司),讓投資者對創業板的風險退出機制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于那些缺乏誠信的上市公司,成熟的投資者基本采取的是“一票否定”的方法。 所幸的是,在隨后傳來的關于中小板實行全流通的消息中,對全流通試點企業的基本要求還是較高的,深交所稱這需要監管層制訂嚴格的規則執行。市場人士也認為全流通試點應該對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傾斜:有較高科技含量;創投機制比較完善且近年來業績比較好;有較高的成長性;在深交所建立的企業誠信檔案中無“前科”。在誠信問題上,更有專家提議,可以采取“誠信一票否決制”,對于缺少誠信的上市公司,其全流通方案可能會無限期置后。 從時間上,有關方面也提出分步執行,最早也要在明年晚些時候才能推出,這就避免了很大的盲目性。同時中小板的擴容,要從制度上進行嚴厲約束,如禁止虛假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推動上市公司董事介入個人民事賠償制度的建立等。這樣的制度建設是有利于中小板未來發展的。市場對此也作出一定的反應,中小板公司的股票也出現了反彈。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發展思路會否一直貫徹下去,如果僅僅是說說而已或者貫徹不力,那中小板公司的股票真的會出現不少仙股,投資者用腳投票將仍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