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券商融資渠道系列政策可望陸續推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2日 10:07 新華網 |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國九條明確提出要“拓寬券商合法融資渠道”,這一精神何時才能落到實處,對于當前身處困境的券商來說,已經成為一個事關生死的重大命題。 有關信息表明,等待或許不會太久——一個由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牽頭、中國證監會參加的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專題工作小組早已展開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望陸
央行銀監會決定政策進程 作為落實國九條的六個專題工作小組中的一個,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專題小組的任務是重點研究證券公司質押貸款、收購兼并貸款、證券承銷貸款等業務,證券公司作為一般貸款客戶的政策措施,以及完善證券公司同業拆借業務管理辦法的政策措施。由于以上每項業務都將涉及商業銀行和銀行間市場,所以央行和銀監會擁有最終的發言權。據記者多方了解,具體負責專題小組工作的,是央行金融市場司的一位副司長和銀監會政策法規部的一位副主任,而最終決策拍板的,則是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和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 在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三部門緊鑼密鼓地推動下,專題小組的工作已初見成效: 早在今年3月召開的貨幣信貸工作會議上,吳曉靈就要求央行各分支機構積極研究《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5月下旬,央行又召集工、農、中、建、興業、浦發等6家銀行對《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草案進行討論。如今該管理辦法已基本成形,出臺只是時間問題。 銀監會方面,則將“銀行向資本市場中介機構融資及其風險控制”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進展及行動方案”等重大問題一起,列入了6月29—30日在京召開的國際咨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議題。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副主席史紀良、李偉、唐雙寧共同聽取了香港證券和期貨委員會主席沈聯濤、前英格蘭銀行行長愛德華·喬治爵士、高盛公司執行董事杰拉爾德·科里根、前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安浩德先生、前英國金融服務局局長霍華德·戴維斯爵士、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簡達恒等委員的有關建議。 以配角身份參與專題小組的證監會,承擔了證券公司收購兼并貸款業務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就此征求證券公司的意見,并將在此基礎上拿出方案。就在上個月,證監會還就“證券公司在同業拆借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問題,召集數家證券公司進行了討論。據悉,券商發行短期融資券這一思路已得到了央行方面的認可,央行金融市場司甚至考慮以此為主來完善證券公司同業拆借業務管理辦法。 此外,證券公司證券承銷業務貸款的審核標準正在制定之中,而將證券公司作為一般貸款客戶開展信用貸款的政策措施也有望逐步得到落實…… 質押貸款可望改進 在可能推出的各項措施中,有望最先出臺的無疑是《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 2000年2月,央行和證監會曾聯合發布過《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綜合類券商經批準,以自營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券作抵押向商業銀行借款。然而,4年多來,這項業務逐步萎縮,目前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其貸款總額不過200億元。 專家分析,股票質押貸款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主要是,申請質押貸款的程序較為復雜,周期較長,資金運用渠道限制極為嚴格,質押對象范圍較窄,資金成本較高,參與主體受限較多等。 針對上述問題,新起草的《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在實際操作性上將有明顯改進: ——借貸主體范圍放寬。借款人范圍由綜合類證券公司擴大到經紀類券商。而貸款人可望為經人民銀行批準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及其授權分行、其他商業銀行總行等。 ——質押范圍擴大。具體而言,質押物的范圍不再限于A股和證券投資基金券,而將擴大到企業債、可轉債、開放式基金,以及一些高信用等級的公開發行但未上市的企業債券等其他有價證券,甚至是公司固定資產、存單。 ——質押貸款總額放大。將券商質押貸款的總規模由現行不超過資本金的15%的規定,改為控制在公司總資產的20%以內。 ——質押貸款期限延長。根據不同類別有價證券的不同特性和券商的不同信用狀況,設計不同期限的質押貸款。對于價格比較穩定、風險較小的有價證券,允許其質押貸款最長期限達到1年;對于風險較大類別的有價證券,則適當限制其貸款期限。 ——融資成本降低。對質押貸款利率的上浮幅度和下浮幅度作相同比率的規定,統一為20%,而非現行的最高上浮30%,最低下浮10%。 同業拆借將有兩大創新 證券公司是目前同業拆借市場上最大的資金融入方,其拆入交易量占市場單邊交易量的50%以上。與券商巨量的資金融入需求相比,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門檻還是太高。自1999年8月人民銀行首次批準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以來,目前能夠通過這一市場獲得短期融資的證券公司只有十來家。因此,讓更多的證券公司通過不同途徑參與到銀行間債券市場中來,就日顯急迫。 對此,專題工作小組提出了兩大創新之舉: 一是打開券商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進行國債回購的通道。國債回購是當前券商融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只能通過滬深證交所進行。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又不得進入證券交易所進行國債回購,再加上從1997年起,國債市場就一直以銀行間市場為中心,交易所市場發行量小、債券供不應求,后果便是證券交易所國債回購市場的資金供應受到限制,國債回購利率波動較大,特別是在新股發行時利率高企尤為明顯,券商融資成本較高。一旦券商可以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進行國債回購,既有助于穩定國債回購利率,又能降低券商的融資成本。 二是適時推出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此舉不僅可以滿足券商合理的短期融資要求,而且可以豐富同業拆借市場和貨幣市場工具。據了解,目前的初步考慮是:有資格發行融資券的券商必須是全國同業拆借市場成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而且不存在挪用客戶保證金行為;對于具有準入資格的券商,對其每期債務工具的發行、上市不應再搞行政審批,可以讓投資人自行評估風險,通過市場選擇扶優限劣;短期融資券的期限可在人民銀行規定的最長期限內,由證券公司自主確定;發行規模可根據券商實收資本,限制一個風險可控的范圍,比如40%上下。 “圍堵不如疏導”,“明渠不暢”則“暗流洶涌”。專家指出,券商融資渠道窄、數量少,不僅制約其經營與發展,也助長了一些證券公司違規經營的沖動。因此,應盡早出臺上述政策措施,讓銀行資金在規范的前提下從容進入證券市場,讓那些運作比較規范、資產質量不錯的券商實現資金融通,實現轉型與良性發展,從而實現國九條所制訂的遠大目標——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們相信,等待不會太久。(中國證券報 記者 于力 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