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女包公”史美倫:“保證市場健康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4:23 亞太經濟時報 | |||||||||
史美倫曾是香港證監會執行董事,號稱“鐵娘子”、“惡管家”,憑著出色的管理才能,她被朱镕基親自請賢,成為中國證監會的副主席、首位海外聘請的副部級官員。她的“不偏不倚”及“公平、公開、公正、公信”的原則,為中國的證券市場帶來了一股清新而規范的氣息。 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從她上任后,有關她即將離職的聲音曾兩度響起。而近日,關
曾被稱為“查死你們” 2001年2月,史美倫離開了工作10年的香港證監會,接受中央政府的邀請,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分管上市和融資監管工作。于是,她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從海外聘請的第一位副部級官員。 據了解,史美倫進京,緣起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為了加強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監管和國際化步伐,中國證監會曾先后聘任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以及前副主席吳偉驄作為顧問,更將已派駐香港中銀國際的“海歸派”高西慶調回北京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引薦史美倫進京,與他并肩作戰,務求令內地證券市場規范化進程加快,以迎接入世后國內外證券業更為激烈的競爭。 而史美倫與高西慶的戰友關系,始于上世紀80年末在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同事,其后高西慶返回北京,出任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史美倫則在香港證監會打拼,兩人在H股在港上市、《證券法》咨詢時都并肩合作,希望中國的股市盡快與國際接軌。 史美倫曾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在香港時,她曾以監管嚴厲著稱,在業界有“鐵娘子”之稱,因其夫家姓查,照香港習慣,史美倫被稱為查史美倫,這一姓名加上鐵娘子外號,史美倫曾被香港一些違規機構稱為“查死你們”。 而史美倫到任后,力舉監管大旗。根據統計,在史美倫上任之后的9個月中,也就是從2001年3月到該年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的有關證券監管的法規、條例就達51件,初步建立了國內的監管法規架構。同時,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機構受到公開譴責、行政處罰,甚至立案偵查。 股市嚴明女包公 然而,2001年夏天開始的股市大跌,其周期恰恰與史美倫的任職時間重合,使部分股民對史美倫產生過一定的怨言。 人們對于“鐵娘子”任內的評價有好有壞,以嚴明見稱的她,曾被人批評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有過火之嫌,照搬外國一套,未必配合國情;但亦有人贊她成功打擊多宗國內典型的違規案,算是成功將香港的經驗引入國內,還給她一個綽號“股市女包公”。 對于內地股市,史美倫不愿意作出評價。對于有人把股市的跌落跟她的到任聯系起來,史美倫的回應是:“太高估了我的力量。” 監管力度的加強與股指的變化到底有無直接聯系?史美倫說,這要看是哪方面的政策,如果是專門針對當時的“炒”風的政策,當然與指數變化有關系;但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說清理市場,或者如何改善市場的運作,改善市場和上市公司的素質的政策,應該與指數沒有關系。 史美倫曾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在鞏固市場的基礎,這是要慢慢建立起來的,不是幾個月以內,或者是一兩年以內可以看到的。我們的市場一直在演變,在成熟。” 有少部分人將批評矛頭指向監管政策,認為監管政策“水土不服、有悖國情”。史美倫坦然說,做監管工作一定是會受到批評的。但她承認,聽到這些批評后,大部分時間“覺得是委屈的”,但“不是個人委屈的問題,我感覺是對整個證監會的工作,有的人不了解”。 史美倫認為,香港的同事和內地的同事最大的區別在于:內地同事在考慮政策、研究政策時比較宏觀;香港同事在執行方面比較嚴肅,微觀層面做得非常好。 史美倫自稱有很多缺點,談及自己“最大的缺點”時,她稱感到自己被人指為“做事不懂國情”。 史美倫為中國股市帶來的變化也引起世界的注意。她曾被《財富》雜志選為2003年值得觀察的人物(People to Watch)。 任期已滿,是走是留? 而自稱感到被人稱為“不懂國情”的史美倫,在2003年兩年任期滿時獲得國務院留任。但一年后,現在又有多家報道稱,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已經獲得國務院批準其辭任。消息稱,史美倫請辭的理由是基于健康方面的考慮。 據一名與史美倫有深厚交情的人士透露,史美倫離任除了因為健康理由及想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感覺未能盡展所長。 據史美倫向友人透露其中一個例子,當年《證券法》的初稿定為大股東的股份禁售期為兩年,史美倫及高西慶搜集了國際主要市場的監管規定,顯示大勢所趨是禁售期為一年,但最后定稿是“三年”。2003年1月,高西慶離開中國證監會,其后,史美倫也向國務院遞交呈辭,但被挽留。這名友人續稱,最令她不習慣的,是一些媒體往往斷章取義地演繹她的公開言論,造成股市大幅波動。另外凡是中國證監會出臺加強監管市場的政策,令股市下跌,一些市場人士就會怪罪于她,最后令很多改革政策根本無法推出。 她坦言:“在證券市場一系列大案要案的處理過程中,許多利益擺在監管者面前,從監管者的眼光看,所要做的就是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而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是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我個人認為,做到這一點并不難。” 評價有贊有彈 從上任到離職,人們對史美倫在中國證監會工作期間的表現是有彈有贊。貶者稱,由于史美倫上任后推出了一系列“洋政策”,致使中國證券市場消化不良,導致股市至今元氣不振。但贊者認為缺少史美倫這樣一個敢于監管的角色,對中國證券市場未必是好事,中國證監會正是需要這樣一個敢于監管的人,為中國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不過,無論如何,史美倫在內地的監管思路雖然今天仍可謂“壯志未酬”,但仍應被監管者所弘大。“I think the reis only one universal principle and-international standard(我認為只有一個普遍的國際標準)。她說:“這個標準是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我的意思是不管你的特色是什么,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則是一定要有的,是最基礎的。 雖然史美倫作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業績還要經過一段時間論證,但她一貫秉持的“三公”的監管思路,給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希望,例如獨立董事的引進、信息披露的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推進,等等。隨著投資者的成長,市場將會逐步成熟。 史美倫小檔案: 1952年 上海出生,在香港長大,中學畢業后留學美國; 1972年 獲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文學學士學位; 1982年 獲美國加州圣達嘉娜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82-1984年 任美國舊金山市Pillsbury、Madison and Sutro律師事務所私人執業律師; 1985-1990年 任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律師; 1992-1993年 負責香港證監會有關H股公司于香港上市事宜; 1993年 任證監會企業融資部高級總監的史美倫,對于怡和事件采取強硬立場,堅守證監原則,最終迫使希冀回避香港證監會監管的怡和集團只得遠走新加坡; 1997年 時任證監會執行董事的史美倫,領導香港證監會同聯交所共同推動打擊黑莊,使當時的炒風隨之陡然下降; 1998年 出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 2001年3月 就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設立獎學金資助人才: 作為首位從海外聘請的副部級官員,史美倫享有比照海外標準的高額年薪。而她慷慨解囊,用這筆年薪在北京大學財經新聞研究中心設立了“史美倫獎學金”,鼓勵培養財經媒體人才。 在“史美倫獎學金”啟動儀式上,她表示設立獎學金是希望支持財經新聞學科建設,資助財經新聞專業人才進行國際培訓,開拓視野、提高報道水平。 史美倫說,財經新聞從業人員通過輿論監督,在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往媒體對一些上市公司作假的揭露,不僅使得上市公司重視了自我約束,而且使得有關部門加強了這方面的監管。而新聞媒體公正的報道,也是對于投資者的教育,有助于股民對資本市場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