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券商面對生死劫 專家建議為券商補充資本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2:48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董硯龍 實習記者 江珊珊 國內券商與國際巨頭短兵相接的日子已經愈發臨近。根據WTO協議,2005年后國內證券業的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面對著競爭對手虎視眈眈的挑戰,2004年對于尚在“襁褓”中的國內券商可以說是最后的期限。
然而,有關數字顯示,經過近幾年全行業的連續陷入虧損的境地后,今年上半年國內證券業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其中一些老牌券商也沒能逃脫大幅虧損的境地。 經紀業務獨木難支 “證券經紀業務也就是手續費的收入可以說占到了公司總收入的半壁江山”,某券商高層人士對記者表示。據了解,證券經紀、自營業務和投行業務這三大傳統業務目前是證券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而經紀業務則是體現券商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 相關數字似乎也證實了這一判斷,從已經公布上半年財務報表的券商情況來看,很多券商的手續費收入在整個營業收入中的比例是相當高的。今年上半年,40家券商的經紀業務實現收益36.46億元。其中虧損嚴重的申銀萬國在這一排名中反而以5.04億元的手續費收入排第一名,其手續費收入在整個營業收入中所占比例高達90%。 而事實上,在國際成熟市場,經紀業務占券商總收入的份額并不大。如美林證券等國外一些大的投資銀行,手續費收入估計只占約25%。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傭金制度的改革和商業銀行對市場的介入,券商在傭金以及利差等收入來源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據介紹,國內證券公司除了傭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還要擔負著龐大的營業費用虧耗。目前,全國的證券營業部已達到3000多家,營業部的運營需要耗費大量的營業費用,例如某中型券商,其經紀業務贏利1億元,自營收益約2億元,但其營業費用就高達2億元之多。 有關人士認為,隨著網絡交易的普及以及投資者交易觀念的轉變,同國外券商相比,國內證券業在降低營業部成本等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融資不暢自營業務下滑 雖然部分券商在經紀業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是,來自自營業務的損失卻像“黑洞”一般把券商拖進了深淵。 有關統計表明,今年上半年40家券商凈利潤總額為-2.6億元,平均折合每家券商凈虧660多萬元。虧損最為嚴重的申銀萬國今年上半年虧損達2.5億元,其次是大鵬證券虧損1.2億元,而這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受托資產上的損失或計提資產減值的損失。 “券商自營業務遭受如此損失與融資不暢導致的資金供給嚴重不足有很大關系”,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資金緊張時券商甚至根本無法調整自己的倉位,而如果遇上承銷業務包銷余股過多,有些時候也只能迫不得已進行揮淚甩賣。 2004年3月,中國證監會核準了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海通證券和長城證券三家證券公司發行公司債券的申請,但發行總額總共不超過42.3億,這對于嚴重失血的券商們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對于證券公司來說,發行公司債券對于改善券商融資結構、提高其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有專家指出,券商發債在短時期內很難解決券商的資金不足,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強自身的研發能力與人才的培養,避免投資失誤帶來的“黑洞”效應。 改變現有盈利模式 對于今年上半年國內券商的總體虧損,人們普遍把責任歸咎于行情的低迷,但事實上,滬深股市在4月份之前還是走出了一撥牛市行情,第一季度的券商可以說應該是盈利的。然而,兩個月的下跌不僅把4個月上漲的利潤全部吞噬怠盡,最終券商的平均利潤還成為負數。 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券商還處在靠天吃飯的階段,而且其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弱,還如果沒有第一季度的這撥行情,券商今年的處境可能更加不堪設想。若真如一些預測人士的分析下半年的行情依舊沒有起色,我們的券商該何去何從呢? 據了解,日前美國證券業協會預計華爾街券商2004年獲利增至278億美元,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內股市相同,到目前為止,今年全球股市表現并不理想,目前道瓊斯指數下跌近400點,跌幅超過3%,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8%,英國金融時報指數跌幅也超過3%。 但同樣的行情,國際券商為何能夠捷報頻傳呢?有關專家指出,除了國內在股指、債券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方面的空白使券商無法規避系統性風險外,國內外券商盈利模式上差異較大也是造成目前這種現狀的原因之一。這位專家對記者表示,在我國,券商的盈利模式還比較單一,很難規避股市下跌帶來的直接風險損失。而改變靠天吃飯的現狀,需要券商提高風險管理控制水平,完善產品創新機制,改變盈利比較單一的模式,從而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根本還需政策支持 贏利模式的改變固然需要我國金融產品的創新,但是在這方面操作上似乎仍存在很大難度。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指出,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鼓勵創新的政策和辦法,但是市場的不完善和嚴格的審批程序,都讓產品創新很難有大的動作。 其實,我國券商靠天吃飯的現狀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說是歷史問題造成的,因此,僅有贏利模式的創新顯然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內券商靠天吃飯的現狀,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可以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與國外一些券商相比,我國券商規模普遍偏小。隨著市場的開放,如果其競爭力不足,將會明顯的暴露出我國金融體系的弱點,這種狀態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以及整個金融改革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宋國祥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通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以及國內證券業,中國金融改革將會得到更好的推進,其對宏觀經濟良性協調發展來說也將顯得非常重要。 宋國祥博士建議,中國的證券業也需要像銀行業一樣得到重視,不僅是銀行面臨資本充足率的問題,同樣,在券商為國有企業改革上市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國家也應為券商充實資本金。 目前有消息稱,管理層將注入600至1000億對已發現問題的大券商進行“救助”,對于這種超常規的救助措施,有關人士指出,從時間上來看,我國券商已經到了接受生死考驗的關鍵時刻。在目前國內券商還肩負著極為沉重的不良資產的情況下,即使出現一年的牛市行情也很難使券商整體脫困。因此,要改變國內券商靠天吃飯的現狀使其盡早擺脫困境,除了體制上的改革與行業的整合外,資金上的補充也將猶為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