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建行次級債連環套 銀行互持意欲何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8日 07:46 北京青年報 | ||||||||||
建行:中行次級債最大買家 工行、中行:購買建行次級債前幾名 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大試點行———中行、建行近日再次成為媒體聚焦的核心,而吸引力無疑來源于次級債的成功發行。中行在6月底成功發行140.7億元次級債,一躍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首只公開發行次級債的銀行;不甘落后的建行在7月底更是鉚足了勁,將次級債從100億元增發至150億元,從而得到“國內目前次級債發行規模最大銀行”的桂冠。
在兩大試點行借次級債發行風光無限的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提到了兩次發債中的共同點:兩家銀行次級債前五年中標利率均為4.87%;建行購37億成中行次級債最大捧家,雖然建行的次級債是工行以25億元拔得頭籌,但是中行仍成為繼工行、中金、交行之后的前四位大買家。 而7月20日,交行也宣布,已成功發行120億元次級債,由于采取定向發行的方式,交行沒有披露詳細信息,但業內認為,最大的可能是相當部分都集中在銀行手上。 發行次級債是典型的市場行為,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到底是“巧合”還是“默契”? 互相持有的三大好處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先表示,國有銀行發行次級債,主要是為了補充附屬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從而達到監管部門對其的要求。目前從實際來看,中行和建行次級債的發行已經達到了這一目標。140.7億元的次級債到賬后,中行的資本充足率將達到8.3%。建行在發行150億元次級債后,資本充足率也超過8%。 “不過這種互相持有的做法,在國際上非常少見。”易憲容話題一轉,突然提到了“互相持有”。易憲容進而解釋說,國外一般都是沒有達到資本充足率的“壞銀行”需要通過次級債發行來補充資本金,但是考慮到風險因素,與該銀行同樣沒有達到《巴塞爾協議》對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其他銀行相對較少購買,因為風險會比較高,有可能會“越幫越差”。 不過,易憲容也坦言,對于國內銀行,這種互相持有對雙方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國有銀行一般都會有比較大的投資需求,購買其他銀行次級債可以滿足需求;二是中行建行發行次級債的規模都相當龐大,有大的認購者出來撐面子,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小投資者的跟進;三是幾大國有銀行早晚都要發行次級債,如果發行時能夠達成默契,以一個相對較低的中標價格發行,減少發行成本,這樣既能成功發行,又比較省事和低成本,豈不是皆大歡喜? 4.87%的中標利率是高是低? 根據建行的分析,之所以能取得150億元次級債的火暴發行,一大優勢是本期債券是國內首支采用固息和浮息相結合的次級債券。因為“前5年的票面年利率為4.87%,如果發行人不行使贖回權,則固定利率債券后5年利率上升為7.67%,浮動利率債券后5年利率上升為基準利率加2.75%”。 不過記者隨后采訪中發現,對于這個利率水平,市場上分歧較大。一家證券公司債券部的人士就給記者分析說,次級債的利率決定一般以同樣品種的債券作為參考。目前5年期國債的利率水平在4.4%左右,金融債的理論利率為4.7%左右,由于目前沒有成交,因此實際成交利率可能要略高于4.7%。由于次級債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排在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所以在定價方面一般應有一定溢價。根據國際經驗,比金融債高出30到50個基點比較正常。如果按照這個估算,國內次級債前五年利率至少應在5%以上。而實際的利率顯然遠遠低于這個水平。 路透社也在近日分析中指出:“根據次級債的流通性等定價因素,這一中標結果明顯偏低,但是這一結果仍然在市場預料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只要有發次級債的各家銀行相互之間達成某種默契,就會出現偏離市場定價原則的結果,同時這也為其他銀行在未來融資時降低成本打好了基礎。” 目前次級債發行將成為未來市場的“風向標”? 至于這種互相持有是否會給雙方帶來風險?易憲容表示,如果一家銀行出現問題,必然會帶來連鎖的反應。但是他好像并不擔心風險的爆發。“目前國有銀行都有國家信用在作擔保,只要它們能夠按照市場原則真正改制,會一步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易憲容還是表現出了對這種定價方式的憂慮。“次級債的發行是一個長期的需求,而中行作為首次公開發行次級債的銀行,建行又是目前次級債發行規模最大的銀行,它們的一舉一動必然會影響到這個市場未來的走勢。在一個市場建立之初,就應該按照市場手段來確定規則,否則以后將影響整個市場的潛在發展。”(王旭) >>>更多資訊請點擊進入新浪債券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