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板VS海外創業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5日 18:04 《中國財富》雜志 | |||||||||
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的市場各方反應中,少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群體——融資者(中小企業)的聲音。他們是中小企業板名義上的最直接受益者。理論上講,中小企業板正是為了幫助他們突破融資困境而設的。那么,他們如何看待中小企業板?中小企業板是否真的為他們帶來了福音? 《中國財富》采訪到中小企業中的一些典型的群體,包括:已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
中小企業板上市第一股——新和成 中小企業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是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富》采訪了公司董事長胡柏藩。他說:“我們的企業發展很快,有很多項目,如果想做大,上市是發展企業比較好的途徑! 《中國財富》:新和成的融資歷程是怎樣的?有沒有考慮過其它的融資方式?比如間接融資? 胡柏藩:1999年以前上市是分額度的,民企從省里分到額度的可能性不大。1999年以后進行改革,通過認證的高新技術,民企也可以申請上市融資。我們從1999年的6月份開始申請,1999年11月通過了雙高認證,不過當時還是準備在主板上市。到了2000年的2月上報材料時,我們的股份公司成立還不到3年,需要再等。后來,聽說要推出創業板市場,我們也曾打算轉向創業板上市,可由于創業板并沒有真正推出,我們只好仍舊按照主板的標準申報。2002年10月份再次提交材料,2003年5月份過會,就開始排隊了。今年開設中小企業板,我們的規模恰好符合要求,就在中小企業板上市了。以前也想過間接融資,但是太難了,主要是申請審批時間比較長,加之我們的企業發展很快,有很多項目,如果想做大,上市是發展企業比較好的途徑。 《中國財富》:您和您的企業在申報過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胡柏藩:除了申報材料,券商給我們輔導一年,高管人員進行考試,上市的規則,公司法,每年審計部審計,律師確認。該承諾的就要承諾。不能買賣股票。不能違背企業的利益。 《中國財富》:為什么從主板上市轉到中小企業板上市? 胡柏藩:我們比較小,正合適中小企業板的規模要求,如果沒有中小企業板,我們同樣也會馬上在主板上市,因為我們已經是排好隊了。我們的企業在中小企業板還算大的,但是到上海就算小的。其實無所謂在哪里上市,只要能夠募集到資金就好了。我們對于中小企業板的融資規模還比較滿意。 《中國財富》:您和您的企業對海外資本市場了解么?有沒有考慮過去海外上市? 胡柏藩:我們的企業是浙江的,對海外和香港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沒有選擇在海外或香港的資本市場上市。而且,我們相信中國的證券市場是可以發展得很好。浙江的中小企業很有活力,很有發展前途。 《中國財富》:您的企業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近期有沒有再融資的考慮? 胡柏藩:再融資是正在考慮當中,是在兩三年之內。有很多很好的項目需要去發展。 《中國財富》:請談一談您對中小企業板的意見和建議? 胡柏藩:對于中小企業板就只是希望能夠與上海主板有一點區別,應該加快改革適應市場的需要。具體來說,上市條件、審核標準和過程、監管力度應該有別于主板。我們覺得,監管應該更嚴格以外,中小企業有自己的特色,募集資金的數量應該可以靈活一點,審核的時間不要太長,四五個月比較適合。我們中小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需要很快的生產,也就需要盡快地募集資金。以前,往往等到審批通過時,已經錯過項目的融資期限了。 相信新和成董事長胡柏藩的話代表了相當一批已經和正在申請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的心聲。他們本本分分經營著自己的企業,他們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寄予殷殷厚望。然而,他們也確實在融資過程中遇到過非常多的困難,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等待了漫長的時間;并且,他們也確實對香港及海外的資本市場知之甚少,因此而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為什么選擇香港創業板 媒體評論它是讓聞名中外的“阿里巴巴”最為頭疼的對手,它的概念是香港創業板獨一無二的,它是紅籌股,不是H股,它就是慧聰國際資訊。 慧聰為什么選擇香港?慧聰國際的CEO郭凡生怎么看待國內融資? 《中國財富》:您怎么看待國內資本市場? 郭凡生:不能全流通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重大缺陷,不論是A股也好,還是現在的中小企業板,不能全流通都是股市的死穴。我作為A股最早的倡導者,其實是很了解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的。但是,我同時也是一位創業者,希望股市首先能為創業者多考慮,其次要多為知識性企業的再發展考慮。 《中國財富》:確實,很多人都認為不能全流通對中小企業板發展不利,從一位創業者的角度來看,不能全流通的具體問題有哪些呢? 郭凡生:中小企業板不能全流通,這意味著創業者的利益很難兌現。企業盈利再多,企業期權的所有者也不可能套現,創業者的利益從何而來?只能通過分紅來獲利。有一家著名企業在股市上圈回來幾個億,一次分紅就分了幾千萬,那他上市融資目的就已經不是資本再投入了,就是赤裸裸的“曲線套現”。這樣的現象說明即使不全流通,企業總能鉆空子變相套現,融資的主要目的反而成了障眼法,這樣是不健康的,很不利于公司發展。創業者也會老,創業者的興趣也會轉變,不能全流通,就沒有為創業者留好出口。那么不論A股也好,中小企業板也好,就不可能吸引創業者在那里上市。套現是有風險,但是不能套現就是不健全的。創業者套現是一個合不合理、合不合法的問題,而并非是由市場來規定的。同時,中小企業,尤其是知識性企業,很多時候都會依靠風險投資來擴大規模。國內的股市不允許套現,風險投資的公司就只有到海外股市上市,在海外尋找出口,中小企業板就損失了最好的企業,也損失了最好的投資者,中小企業板就是失敗的。這樣,中國一流的企業全部都在海外上市,在納斯達克、在香港上市;一些有毛病的,不具備資格在國外上市的公司,反而留在了國內上市。留不住好企業,大陸資本市場就沒有對好企業的發展起到幫助作用。IDG退不出來,摩根斯坦利也退不出來,這跟國際慣例是不接軌的,中國股市到現在也沒有和WTO,知識經濟接軌。 《中國財富》:慧聰于是選擇了香港創業板?當時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郭凡生:慧聰國際資訊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勐斏鲜杏腥齻最主要的訴求,一是改變企業運營機制,其次是融資,最后就是規范公司管理;勐斢100多位員工是持股創業,200多位員工在公司持有期權。作為一個高技術的企業,如果企業的收益僅僅在于工資收入的話,就很難穩定員工。如果一家公司上市1000萬股,市盈率是20,那么股票市值就是2億,這些股票又能全流通,對職工就有很好的回報。這是知識產業的一個特點,微軟、雅虎,都能夠批量地制造百萬富翁。他們把員工的主要收益從薪金轉變成為了股權收益,員工成為了老板,公司的運營機制就改變了。這三個訴求之外,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更加了解慧聰,了解中國市場。投資者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持者,一種是追捧者。在NASDAQ,慧聰很難和美國投資者溝通,因為美國不存在行業門戶這種模式,不理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個背景下慧聰提供的產品的價值。例如在美國,門鎖制造這一行業的市場價值也就是1000萬美元,而在中國是10億美元。這么大的市場規模,而行業信息又極端不對稱,慧聰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就能賺大錢,但是美國人不理解這些。香港股市這兩年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了解很好。很多基金的負責人看得懂慧聰的運營模式。我接觸過幾十個基金負責人,一半以上是大陸人,還有很多是馬來西亞、臺灣人、香港人,一個月到大陸好幾次,很好溝通。這樣,慧聰在香港找了一批理解大陸的并堅定支持慧聰的投資者。都說國際大基金都不看香港創業板,但是慧聰流通股的90%都被十大基金公司拿走了,都是JP摩根這樣的重要基金。開市之前,大基金的認購超過了14倍;勐敍]有搞公開配售,普通老百姓不懂,搞公募就沒有意義。 《中國財富》:但是如果在A股上市,慧聰是不是會有更大的融資規模? 郭凡生:在A股市場,可能融資額是要大一些,但慧聰是紅籌不是H股,不是融資越多越好;勐數纳鲜袃r是1.09元,現在的價位是1.80元。同期,其他紅籌股跌了40%,慧聰卻很穩。而且在香港主板創業板的股票當中,慧聰的概念是獨一無二的,這樣投資環境也相當有利。2000年的時候,慧聰也準備過在NASDAQ上市,但是NASDAQ的中國概念股太多了。 《中國財富》:現在有中小企業板,慧聰會考慮上中小企業板嗎? 郭凡生:中小企業板是一種進步,雖然沒有太大不同,但是感覺上,中小企業板門檻稍微矮一點,但還是不夠的。業界希望中小企業板應該是全流通的開端,現在的結果很令人失望。其實,到香港上市,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好處:不用到處去“跑”。A股也好,中小企業板也好,跑北京證監局,中國證監會,至少要2年;勐斣谙愀蹌摌I板上市,也花了2年,期間換了一個投資銀行。但主要影響上市進程的還是中國證監會要求出示的無異議涵。到2003年不需要無異議涵了,我們也很快就上市了。我沒有請過任何香港證監會的人吃飯,甚至都不知道香港證監會的門在哪里,在大陸,可能嗎?A股、中小企業板非國際化,隱性成本太高。國內的證監會是“CEO不來什么都辦不成”。這樣的情況下,我當然不會選擇在中小企業板上市。所以,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國內的證監會的門在哪里。 《中國財富》:慧聰什么時候會再融資? 郭凡生:香港創業板給予好企業很好的發展環境,我們隨時都可以增發,發到企業,發到個人。首發的時候,慧聰融資1億多元港幣,當時的股價是1.09元,現在是1.80元,融資的空間更大了。如果是好公司,沒有必要一次就“圈”很多錢。分次融資,反而融資的效果更好。 《中國財富》:您對中小企業板有什么好的建議? 郭凡生:中小企業板如果監管不好,會出大問題! 郭凡生顯然是一位更為專業的融資人,他對自己的企業、對國內外的資本市場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所以他為自己的企業選擇了他認為是最恰當的融資方式和融資途徑。有著多年資本運作經驗的他,對于中小企業板和海外創業板市場的權衡對比可以給予中小企業板的發展以相當有益的啟示。 欲上NASDAQ——和訊網 和訊CEO謝文,曾經服務于聯眾游戲。不過對于正處在上市攻堅期的和訊,謝文沒有過多談及。 謝文告訴《中國財富》,聯眾發展初期遇到資金瓶頸,也曾設法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當時,聯眾借海虹控股(000503)的殼上市融資。2002年報顯示,聯眾數字娛樂業務收入為1.09億元,同比增長59.09%,營業利潤6909萬元,同比增長118.79%,其數字娛樂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99.96%。但是,除了第一次融資的時候得到資金支持以外,后來的高額盈利對聯眾來說毫無意義。在以后的時間里,聯眾無法從資本市場上得到資金支持,股東也無法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紅利。上市與未上市并沒有區別,可能唯一的區別就是,看著自己的公司在不斷營利卻無法從這些營利中獲得好處。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時,和訊ceo謝文說:這是自然選擇的過程。 互聯網企業不可能接受非全流通的證券市場,這是由互聯網企業的性質決定的。首先是互聯網企業的資本構成是特殊的,他們不像傳統行業那樣通過原始資本積累發展起來,互聯網企業大都是技術兌現的過程,最初擁有技術的人基本都是沒有資本的,風險投資讓技術與資本結合。很多風險投資都來源于境外。攜程的投資方是凱雷集團、老虎科技基金、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等幾家資本投資人,其中IPO之后,凱雷集團占有34.15%的股份。所有的股東投資都是為了獲取收益,在資本市場沒有雷鋒。那么,根據資本構成,股東希望能夠從公司獲益中得到相應的好處,這就導致股東需要一個完全流通的證券市場,一方面可以融來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從資本帶動的公司的發展中獲得利益。 其次,科技性與風險性決定其不符合國內上市標準的同時,互聯網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其必然要被國內證券市場排除在外。按照國內證券市場的要求,上市企業必須滿足的條件中,有一條就是要有連續三年持續盈利紀錄。而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這是一個荒謬的規定,因為,互聯網企業和傳統行業不同,是靠一項技術或一項概念、一種商品或一種服務構架來支撐。在其需要上市融資的時候,就是其最需要錢的時候,一旦其贏利了,也就不需要融資了。包括SINA、SOHU在內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時候都是嚴重虧損的,這在國內目前的資本市場是難以被接受的。 互聯網企業在選擇融資途徑的時候要考慮的是期權與風險,還需要較為完善的退出機制,這兩方面只有美國做得最好。比較起來,香港的融資率不夠高,中國又沒有風險投資,所以選擇美國資本市場是必然結果。 謝文認為,互聯網現在成功的,是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私生子”或者“混血兒”。所謂混血兒,是指企業發展之初,風險資本很多都來自境外投資;所謂私生子,是指企業發展從來都沒有獲得國家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自生自滅”,甚至,政府并不肯定互聯網企業的價值所在。比如,到目前為止新浪還沒有采訪權。這么多互聯網企業能夠這么順利地上市(攜程4個月,空中網3個多月)是因為這些企業都有一定的基礎,比如,企業制度規范化,在接受風險投資的時候就開始為股東負責,財務已經透明、技術、管理、市場相對分離并各司其職,在上市之前,基本上沒有進行脫胎換骨的變動。對于傳統企業,尤其是對一些國企來說,這些就是制度上的變革。 最后,《中國財富》問到了對中小企業板的看法。謝文說:“資本市場最大的作用應該是在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幫助其進行融資,而按照目前國內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的上市規則,必須要企業有持續盈利記錄才能夠上市。問題是,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如果企業能夠盈利,就不用再上市融資了。而在企業需要融資的時候,又不符合上市條件。此外,在外匯、稅收、期權等方面,制度也無法實現配套?偟膩碚f,中小企業板沒有真正的創新。在國內,以前的企業上市都是政府從中斡旋,以解決所謂國有企業歷史問題。在中小企業板上,盡管政府似乎放開了界限,但還是由各省推薦,股票評審委員會參與評審等眾多的環節和參與方式,這使得政府其實在間接地控制市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后的選擇還是:排隊、公關、手續繁雜,排隊。所以,中小企業板和互聯網企業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