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搶生意” 年內十家內地臺企香港上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3日 10:2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 內地企業現時已是香港新上市公司的主流,在國企及民企之外,近期在內地投資的臺資企業(簡稱內地臺企),也成為香港市場的新力量。業內預計有10多家內地臺企于年內在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2年止,對華投資國別/地區排名中,臺灣僅次香港、美國、日本,排第四位,累計投資項目達55691個,合同外資金額614.7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331.1億美元,當中未計入部分臺商以港商或其它名義投資。 另一方面,臺商在內地缺乏集資渠道得到進一步發展業務的資金,內地臺企在臺灣島內及滬、深兩地A股上市均困難重重。 內地股票市場向內地臺企開啟大門的速度十分緩慢。1993年廈門燦坤于深圳B股市場上市,成為首家臺商獨資B股上市公司,事隔10年,直至2003年12月15日,臺資企業浙江國祥制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340?才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臺資控股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嘉新水泥”模式 就在浙江國祥掛牌前3天,即2003年12月12日,嘉新水泥集團分拆“嘉新水泥(中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699.HK,簡稱“嘉新中國”?在香港主板上市。掛牌首日,“嘉新中國”的股價收報2.275港元,較招股價1.48港元,高出53.72%。嘉新中國的新股獲得316倍的超額認購,共出售了3.289億股新股及舊股?含超額配發?,集資4.87億港元。 “嘉新中國”的集資額不算太高,引人矚目的是其母公司嘉新水泥集團。嘉新集團創立于1954年12月13日,是臺灣島內第一家純民營水泥公司,1969年成為首批在臺灣上市的公司之一,集團董事長張敏鈺,是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姻親。 “嘉新中國”選擇在香港上市,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交易所主動出擊。“嘉新中國”的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王立心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香港交易所發展及投資者服務科主管霍廣文于去年初親自到臺灣拜訪嘉新水泥集團董事長張敏鈺,當時嘉新水泥集團正在考慮要在上海、香港還是新加坡分拆子公司上市,最后決定在港分拆上市。 王立心并稱,他們的集資所得用作擴充內地的生產線,內地的投資者對該公司的認識較佳,按道理應該是在A股上市,但內地的審批時間太長,手續太繁復,上市后再次集資的限制更多,加上該公司希望爭取國際知名度,故選擇在香港上市。 “搶生意” 香港交易所消息人士對本報說,霍廣文在今年6月中率領代表團再次到臺灣進行推廣,會見了島內多家大型企業負責人,邀請他們來香港上市,具體臺企名單,消息人士則不愿透露。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也談到內地臺企來港上市將成趨勢,并指嘉新中國的上市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香港交易所正加強對這類企業的推廣工作。李業廣說內地臺企來港上市,在國際投資者的分類中,也算是“業務所在地上市”,有較佳的吸引力。 一名不愿具名的臺資證券行主管對本報說,現時全球的交易所都在“搶生意”,分別成立專門的隊伍,以高層人員領軍,主動上門拜訪準上市公司的高層,解釋當地市場的上市規則,說明在當地上市的好處,介紹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對于“重點拉攏”的對象,更會提供“一條龍”服務,由交易所個別高層人員負責與準上市公司個別高層聯系,排解在上市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該名主管更稱,這種做法以往只有新加坡交易所采用,成功挖走了香港交易所不少生意,例如在內地生產豬肉制品的大眾食品?0708.HK?,就是因為新加坡交易所主動邀請,香港交易所沒有動作,最初在新加坡上市,其后因為股票成交薄弱而轉到香港上市。 近年香港交易所已一改作風。將特別針對內地企業的推廣工作升格由副營運總裁霍廣文領軍,霍廣文的新銜頭是發展及投資者服務科主管,長期派駐北京,并在內地各省市穿梭,邀請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他的推廣工作范圍,也包括了內地臺企。 內地上市手續繁復 相對而言,內地幾乎完全沒有相關的推廣工作,這名主管稱,內地的相關機構全部都是要申請和審批,臺資企業要在內地上市,要通過4個部門的9個步驟,包括要商務部主管改制審批、中國證監會主管上市申請和國家發改委審批集資用途,還需要有國務院對臺辦的保薦。加上要有一年的輔導期,并且內地本身已有一大批準備上市的企業在排隊,臺企要上A股十分困難。這名主管更稱,部分臺商出于對海峽地區局勢不明朗的擔心,也希望選擇香港上市。 “嘉新中國”在香港上市的保薦人是臺資證券行寶來證券,該行董事總經理鄭之亮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嘉新中國的上市成功,吸引了相當數量在臺灣上市的企業,計劃分拆其在內地的業務在香港上市,總數達10多家,他估計這些臺企的集資額,平均為5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總集資額會超過10億美元。 “香港市場的其中一個特色,是上市公司再集資的可能性較高,現時大部分有意在港上市的臺企,在臺灣島內都有其上市公司母體,如果他們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功,后續的集資潛力會很大,這也是在香港上市較在滬、深兩地上市優勝之處之一。”鄭之亮說。 鄭之亮續稱:“過去臺灣股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香港市場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但現時很多投資者較鐘情‘大中華概念股’,對于這類股份愿意付出較高價錢,因此其市盈率會接近甚至高于島內股市。”此外他認為,在內地投資的臺商,管理及透明度要優于內地民營企業,對投資者而言更有吸引力。 與此同時,內地臺企也希望透過在香港這個國際市場上市,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他估計內地臺企來港上市的新趨勢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