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萬個為什么之做股票是一件丟臉的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2日 07:01 中華工商時報 | |||||||||
水皮雜談 做股票是一件丟臉的事嗎? 當然不是。否則的話,全國逾7000萬股民豈不都成了沒臉沒皮的東西,7000萬哪,那不是一個小數目!
難說不是。否則的話,證券市場周刊報道中的一句話怎么會引起那么大的反響呢,以至于編輯部沒完沒了的刊發讀者的來信,形成了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 說做股票不丟臉的人都是不做股票的人,因為不做股票說做股票的人丟臉,那是罵人;說做股票丟臉的人都是做股票的人,因為做股票說做股票的人丟臉,那不是罵人,就算是,也是自己罵自己,不會影響到別人。 問題是,在中國做股票的人是不是天生就是賤貨,就喜歡自虐,就樂意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就喜歡糟塌自己? 合肥的讀者郝加淇的總結就很有意思,現摘抄在此,奇文共欣賞。 1993年炒股代名詞是有錢,那時99%的人不知股票為何物,炒股票還要瞞著親朋好友; 1994年炒股的代名詞是有學問,因此經歷過熊市的股民,就是大師和專家; 1995年炒股的代名詞是高科技,股票機的出現讓炒股者成為時代的先行者; 1996年-1997年炒股的代名詞是光榮,因為大牛市讓炒股的人揚眉吐氣,相當一批人辭職做職業投資者; 1998年-1999年炒股的代名詞是學習,因為股價在這兩年分化,不再齊漲齊跌,這是一個刻苦的年代,要學習要研究; 2000年炒股的代名詞是網絡,由于網絡的泡沫,連美國的巴菲特都一度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2001年-2002年炒股沒有代名詞,因為隨著大擴容,股民越來越多,炒股太普通了; 2003年炒股的代名詞是虧損,網上流傳“嫁給炒股男人的十個理由”,說炒股的男人有事業心、不服輸、耐心、抗打擊能力強,可就是不賺錢; 2004年炒股的代名詞是丟人,為什么?德隆倒了,坐莊丟人;QFII賠了,投資丟人;ST出仙股了,投機丟人;基金虧損,券商困難,機構丟人;證券分析師受人尊敬程度倒數第一,專家丟人。因此,“奉勸各位,出門千萬別說您是做股票的,哪怕說您是賣茶葉蛋的,勞動最光榮呀”。 郝加淇1993年初入市,1995年把股票機藏在課桌里偷偷看的時候還是個學生,一個令人羨慕的新新人類學生。10年過去了,郝加淇的股票機換成了手機,擁有移動證券功能的手機不僅能收看實盤走勢,而且還能進行在線交易,但是他卻感到“不僅炒股票丟人,(而且)只要你跟股票沾點邊就丟人”。這是犯賤嗎?不是,這是心的傾訴,這是愛的呼喚。 郝加淇是個股民,如果我們認為股民的言論帶有情緒,那么不妨看看券商。應健中是老江湖,現在在證券公司領薪,在應的眼中不僅“股票是不好玩了,證券行當也難玩了”。為什么?因為這個市場好人都走了,壞人都溜了,剩下來的人要么是傻瓜,要么就是“既不是好人,又不是壞人的庸人”。 中國股市有過花樣的年華,中國股民有過歡樂的時光。那個時候,我們不討論全流通,也沒有大擴容,更沒有超常規培育起來的機構投資者。我們自娛自樂,我們知道股市跌下去不可怕,因為會漲回來,我們知道套牢也不可怕,因為有“解放軍”,是誰改變了游戲的規則,又是誰讓我們對未來如此悲觀? 水皮對于股市一直信奉“麻將理論”,一直認為股市就是一個多數人賠錢、少數人賺錢的地方(就這個特性而言,股市和賭場是一回事)。一直認為“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但是多數人賠錢不能賠多了,賠多了就把市場的主體給賠傷了,就不會再有新的力量繼續玩下去;少數人賺錢不能賺少了,賺少了就沒有財富的示范效應,不足以打動大家暴富的神經,用打麻將的術語講,股市就是一個“一卷三”的地方而不是一個“三卷一”的地方。“一卷三”的麻將打得下去,“三卷一”的麻將是打不下去的。現在的情景是絕大多數人賠錢,賠的不是一點點,而是很慘,極少數賺錢,賺的不是很多,而是很少,所有打牌的人都覺得這個牌打得緊張,打得疲憊,打得心驚肉跳,不知道什么算打好,也不知道什么算打不好,打好了不知道能不能掙,打輸了不知道會賠到哪里去。二級市場賠錢,一級市場也賠錢,新股上市就跌破發行價,新股不敗不是神笑成笑話,新股配售配成了新的圈套,發審委的發審會卻越開越瘋,中小企業板開始“大躍進”,要把失去的3年時間補回來,“國九點”成了空頭支票,管理層滿腹的牢騷根本就沒有人愿意理睬、愿意相信、愿意聽。 做股票真的是一件丟臉的事嗎? 如果是,那么,管理層的顏面何在?如果不是,管理層又怎么讓人信服? 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水皮曾經寫過雜談,“誰叫我CEO,我跟誰急”,如今做股票成了一件丟臉的事,水皮卻怎么也說不出那句話,誰說我做股票,我跟誰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