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屢屢跌破發行價 市值配售到底該不該堅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30日 08:09 證券日報 | |||||||||
本報記者 文風 昨日,發行市盈率僅7.66倍的濟南鋼鐵上市當天即跌破發行價,引起市場一片嘩然。今年以來,新股屢屢跌破發行價,這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兩面針(資訊 行情 論壇)、博匯紙業(資訊 行情 論壇)、長豐汽車等相繼都跌破了發行價。與此同時,還有多只股票在發行價附近苦苦掙扎。新股屢屢跌破發行價,引起不少市場人士對市值配售的反思。
市值配售看上去很美 新股市值配售始于2000年,當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通知,將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網公開發行改為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 從2000年35家實行“市值配售”的發行情況看,二級市場投資者參與新股配售的實際平均中簽率為0.1089%,2000年同期新股上網定價發行的平均中簽率為0.2852%,兩者相差1.62倍。2000年5801萬股東賬戶通過新股配售共獲得96.92億元投資收益,簡單平均到每個股東賬戶,則每個賬戶只能分享166.56元投資收益,可謂杯水車薪。這說明這種方式并未給投資者帶來實質性的利益。 2002年5月管理層再次全面啟動市值配售,實施市值配售近2年來,二級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量資金,原以為一級市場會有數千億元資金加入二級市場,實際上基本落空。同時,由于中簽率屢創新低,中小投資者也沒有從中得到預期的收益。對于當時為什么恢復市值配售?證監會有關人士是這樣解釋的,市值配售是一種發行方式,目前由于股票一、二級市場仍存在較大差價,大量資金沉淀于一級市場專事新股申購,不利于證券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必要對發行機制作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謴托鹿砂l行向二級投資者配售,有助于平衡一、二級市場的供求關系和投資者的收益水平,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一、二級市場共同發展。 可見,市值配售的一大功能就在于“平衡一、二級市場的供求關系和投資者的收益水平”。其目的在于補償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的損失。 但是,當新股發行屢屢跌破發行價時,市值配售政策意義就基本為零。因為,在現有的市值配售政策下,機構利用市值配售過程進行違規申購新股并不少見,近期曝光的巨田基金就是如此。由于中小投資者市值過低,一般鮮有中簽機會。即使是中了簽,投資者不僅無法確切地獲得穩定收益,而且很可能成為“套牢一族”遭受損失。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國剛認為,實踐證明,新股配售非但沒有引致入市資金的明顯增加,甚至沒有能夠有效阻止已有資金的撤市。在股市下落期間,新股配售反而限制新的投資者進入二級市場。同時,新股配售限制了證券公司在發行市場上的競爭,抑制了代客理財業務的拓展,影響了投資基金的發展。由此可見,市值配售只是看上去挺美。 新股發行出路何在 雖然,新股上市后頻頻跌破發行價,這不全是市值配售惹的禍。因為,新股跌破發行價的原因其實很復雜。而且在成熟市場,新股發行也屢破發行價。但是,市場人士還是認為,在目前“市道”,一味地堅持市值配售的發行方式,損害的不僅是投資者的利益,最終受害的還是市場的功能和發展。 我國的新股發行方式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1991年和1992年采用限量發售認購證方式,1993年開始采用無限量發售認購證方式及與儲蓄存款掛鉤方式,此后又采用過全額預繳款、上網競價、上網定價等方式。不管如何變化,市場化的發行取向是不變的追求。 多元化的發行方式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發行方式上 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在保留市值配售的同時,恢復一級市場的申購及網下配售。采取網上競價、戰略投資者認購、拍賣競價等多種方式,實現新股發行方式上多樣化運作。當然業內人士提出,不論發行方式如何改變首先應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