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萬個為什么 中小企業板為什么一股獨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2日 07:29 中華工商時報 | |||||||||
水皮雜談 中小企業板還沒有開市,但是圍繞中小企業板的財富話題已經成為各地都市報財經新聞的頭條,就連水皮手機移動證券的資訊屏上也常常冒出類似的標題。 以即將于2004年6月25日上市的“新八股”為例,這些發行量不到3000萬股的小盤股
當然,中小企業板設立的意義并不在于制造暴富神話,也不在于炮制億萬富翁,但是事實上,財富話題是資本市場的本質性話題。說穿了,資本市場既是一個資源分配的場所,又是一個財富分配的場所,這個場所本身既不創造資源,更不創造財富。 王冬雷們的身價為什么會這么高呢?發行價偏高是一個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素則是他們的持股量奇高。德豪潤達,自然人控股達到43.81%,新和成自然人控股達到28.94%,最多的是江蘇瓊花,自然人于青控股量達到49.57%,這種比例的持股毫無疑問是典型的“一股獨大”。 被管理層寄予厚望,被經濟學家視為試驗田的中小企業板與生俱來就是“一股獨大”,而且與主板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因此,難怪胡東輝在證券市場周刊發表怪論,驚呼,幸虧中小企業板沒有搞全流通,否則,大量的財富就會迅速流向這些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而這種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并不是因為這些人對社會的特殊貢獻,完全是靠政策的恩賜。 這公平嗎? “一股獨大”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被視為國有企業的通病,也是證監會推行公司治理要克服的難題,現在人們不得不反思,“一股獨大”是不是成了有關方面無的放矢的托辭,或者根本就是無知。 “國企是國有股‘一股獨大’,而民企是家族‘一股獨大’,兩者孰優孰劣?如果說國企‘一股獨大’是弊病,那么民企‘一股獨大’就不是弊病?為什么這些‘一股獨大’的民企被普遍認為經營得不錯,而國企卻被認為經營不善?問題究竟是不是出在‘一股獨大’身上?國企的‘一股獨大’尚有法律法規的約束,民企的‘一股獨大’全靠這些企業家的道德自律了。為什么民企的‘一股獨大’人們能夠容忍,而國企的‘一股獨大’就不能容忍,這里面是不是存在偏見?”胡東輝的質疑在水皮看來已經基本把問題說清楚了,其實,民營企業的“一股獨大”問題并不是今天才出現的新生事物,早在2001年天通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以自然人控股方式發行上市以來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中小企業板“新八股”的集中推出使這個現象成為了話題。 什么話題呢?這是市場究竟是為什么人存在,又為什么人服務的話題。 我們知道自然人持股和國有股以及法人股不一樣,盡管有3年的禁售期,但是這些股份是可流通的流通股。禁售期一過,持股人就可用于拋售兌現。托政策之福而一夜暴富的持股人自然有著強烈的變現欲望,因為,這種財富的增值比起實業的經營來不知道要輕松多少倍,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而言,不變現是傻子,更何況即使變現也許并不改變企業的實際控制權。 國有發起人持股三年后不能流通,自然人發起人持股三年后可以流通;國有股減持時對如何減法爭持不下,自然人股變現卻理所當然;國有股減持有“與民爭利”之嫌,自然人股變現難道是為民造福不成? 誰能說清楚為什么? 民營企業帶個民字,股民頭上也帶著民字,此民非彼民,這一點有的人清楚,有的人不清楚;有的人以為民營企業可以代表人民,有的人知道民營企業就只能代表家族利益;有的人知道民營企業無非是一個經濟單元,有的人則喜歡為民營企業亂貼政治標簽;有的人知道民營企業與中國經濟民營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的人以為兩者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于是,有的人提出主板為國有大中企業解貧脫困服務,有的人就指出中小企業板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服務;于是最廣大的中國股民們就發現,同樣帶著民字頭的中小企業張開的嘴巴比主板上市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要大得多,深得多。 成思危先生曾呼吁要讓中國股市恢復本質,讓股市真正成為有效融資和有效投資的場所。中小企業板的推出再一次說明,我們的股市依然陷在為企業融資服務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依然在扮演一種泛政治角色,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依然流于形式流于空話流于口號,依然從這一次虧損走向那一次虧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