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會否死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8日 14:20 《中國新時代》雜志 | |||||||||
《中國新時代》雜志 文/寧南 “如因銀行‘擠兌’導致公司生產經營異常,其連鎖反應將無法估量,結果將是企業利益、銀行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最小化。” 德隆旗下的湘火炬(資訊 行情 論壇)(000549)5月13日一則題為“關于近期情況的公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公告直接針對前不久證監會一位高級官員的半公開講話,“(德隆)他們被市場淘汰,很正常,也不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這則公告所暗示出來的那種“德隆式”的強硬,似乎已經將3個月以來、甚至一年以來德隆的故事演繹到了一個魚死網破的局面。 按照德隆國際主席唐萬里的公開說法,德隆國際是家投資控股公司,其下屬177家子公司和孫公司都是獨立法人,都獨立承擔其法人責任。這意味177家子公司中某公司若發生經營問題,或出售或實施司法破產,資不抵債,股東將承擔有限責任,而債權人按法律規定處分資產。 現在進入德隆合并報表的公司總資產是240多億元,凈資產大約50至60億元。德隆國際資產224億,實際債務僅8億元,因為子公司都是獨立法人,德隆國際似乎不受太大威脅。這樣,德隆通過設置層層防火墻,子公司和孫公司獨立承擔法人責任,無論破產或重組,遭到重大損失的是銀行這類債權人,而不是德隆國際或者“萬里平川一片新”。 在這場危機的前前后后,德隆高層一直公開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各個子公司都是獨立的法人,各公司經營狀況在股東承擔有限責任后,勢必會由各債權人獨自承擔,最后的買單者是商業銀行等。最終的結果就是德隆危機將轉嫁給整個社會。 現在,德隆把自己的巨大的債務當作一把槍抵在了國有銀行的腰眼上,與金融監管者對峙。 回頭來看,曾經夢想構建德隆金融帝國的精英們對“德隆系”進行精巧設計之初,應該說已經預料到今天這種香港“警匪片”式的一幕。“但這種戰略家的長遠眼光,卻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智慧和當前中國的國情”,原安達信一位曾經在上海與德隆有過密切合作的高級金融分析師向記者回憶,“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一直是把自己當作中國的‘摩根’。” 事實上,國內民營企業圈子中向來有做“資本家”和“資本整合產業”的沖動,一些民間戰略家急切期待中國經歷美國產業界1920-1930年代“摩根時代”那樣的產業重整。于是,仰融的汽車、寧高寧的啤酒、張宏偉的港口和通訊……加上德隆的“莊股”,都被想象成產業重整的“摩根時代”逼近的腳步聲。 按照這位分析師的解釋,當金融還被當作政治和經濟“制高點”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時,無論是做資本家還是金融家或許都是一種自不量力的舉動,“即使是市場經濟,中國還是中國而不會變成美國”。他認為,至少現在,無論誰把自己看作“摩根”都是極端危險的,“你要知道你是在把誰當作對手?” 對于德隆故事的結局,央行某機構負責金融監管研究的人士告訴記者自己不太感興趣。“就像超速駕駛,時間長了,產生快感,不可避免會有錯覺,把違規想象成了自己駕駛水平了得,結果不是翻車就是被警察抓住”,他認為德隆的運行軌跡會是“非常非常中國式的”。 記得去年德隆系被金融監管層大規模調查期間,新疆德隆一位執行董事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采訪時曾表示,“德隆已經大到成為市場的一部分,too big to fail(大到死不了)”。事實果真如此嗎?當德隆故事謝幕后,或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句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