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拒施援手不再提供貸款 閩發證券生死兩茫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5日 15:09 經濟觀察報 | |
相關專題: 同日報道: 本報記者 賀可 北京報道 剛剛在風雨飄搖中度過自己第16個紀念日的閩發證券暫時還看不到風雨后的彩虹。屬于它的艱難時日也許才剛剛開始。 “由證監會官員組成的工作小組正在我們這里工作,主要是清產核資。”6月3日,閩發證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據了解,工作小組由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莊穆帶隊,5月已經進駐閩發,對閩發的情況進行調查。 “最后的解決辦法還沒有出來,但已經明確的是,券商行政托管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央行拒絕再提供貸款。”閩發的這位人士表示。而以前,證券公司出現支付危機或關閉時,都是由中央銀行提供再貸款幫助渡過難關。 閩發證券的問題因此而變得更為復雜。生還是死,都在成為一個無法預知答案的話題。 違規后遺癥 “閩發出現的問題雖然沒有什么新意,和之前被關閉或托管的證券公司的問題大同小異。”6月2日,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向記者強調,“但其處置方法上可能會大不一樣。”“由于央行不再提供貸款,現在還沒有愿意接管閩發的,證監會有可能要親自出手收拾殘局。”他說。閩發證券方面并沒有認可這種說法。 從4月2日閩發證券董事長張曉偉被深圳市公安局帶走,坊間流傳長達半年之久的閩發證券違規操作國債回購開始得到證實,隨即,閩發緊繃的資金鏈條斷裂,其市場上的重倉股也紛紛開始跳水。 5月底,閩發證券向一些媒體發出了一份標題為“風雨中前行”的傳真,針對公司最近的一些問題給予了澄清。但已經無法緩解閩發所面臨的危局。 這份傳真中,閩發證券稱:閩發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困難,實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前市場條件因素所造成的,帶有一定的市場普遍性。4月份以來,上交所一個月內連續三次調低國債回購標準券比率,僅此就占用了我公司近6個億的可用券;股票市場也出現了較大的下跌走勢,受近期國家緊縮銀根的影響,市場的資金面也相當緊張。這些市場因素,對于每個券商而言,都可以說是比較嚴峻的局面。 但市場似乎并沒有對閩發留情面。閩發重倉股中的當家花旦——雙鶴藥業(資訊 行情 論壇)(600062.SH)在5月28日以來的5個交易日中連續跌停,其中,最近4天都是無量跌停。與其他莊股崩塌時表現不同,雙鶴藥業的跌停并沒有出現巨大的封單。“很可能是因為這只股票被高度控盤了”,一位證券分析師對記者說。 根據雙鶴藥業2003年度報告披露的前10名流通股股東顯示,閩發證券持有396.15萬股,位列流通股股東第一位。“絕對不會只有這些”,一家投資公司的分析師肯定地說,“券商坐莊的模式也就那么幾種,那些自然人賬戶和法人賬戶,你能斷定他們和閩發沒關系?” 根據公開信息,截至今年3月31日,雙鶴藥業的股東總數為6644個,平均每戶的持股量超過2.7萬股,會計師事務所標注參考意見為持股集中度高。 “出現這樣的局面沒有什么好分析的,就是資金鏈斷了”,上述投資公司的分析師說。而導致資金鏈斷裂的因素則是“還是出在國債回購上”,另一家證券公司的人士告訴記者。 閩發證券延遲至5月18日公布的其經審計的2003年年報顯示,其持有的國債只有1.5億元,而國債回購規模為328億元。“這個數字并不能完全說明問題,這兩個數字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一家證券公司負責自營的人士說,“國債回購的數額是各個營業部交易情況的匯總,這其中自然包括客戶的。” 但他同時承認,閩發在國債回購上確實有違規放大的問題。早在今年初,閩發已著手對歷史遺留的一些不良資產展開全面清理工作,并針對公司以往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進行整改。相關整改方案在3月份就已經遞交到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并獲得認可。 但4月份監管部門一系列規范國債回購的舉措讓閩發措手不及。 此外,在其公布的年報中,福建華興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對其賬外受托理財等可能存在的風險給出提示。提示認為,根據取得的有關資料,閩發證券存在賬外取得并經營受托資金的情況,由于無法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及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無法判斷受托資金的賬外經營對該公司報表的影響。年報顯示,公司2003年受托資產額達到9.9億元,2002年為2.6億元,增幅顯著。 閩發證券2003年的利潤表顯示,去年該公司的凈利潤為-4957萬元,2002年底則為1552萬元。公司也在財務報表中表示,去年手續費收入下降,是因為客戶交易數量的減少,但同時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市值上漲,賬面收益增加明顯。不過由于“賣出回購證券支出、金融企業往來支出”兩個會計科目數額的增加,該公司營業利潤最終轉為負。 虧損的局面加上國債回購的釜底抽薪,閩發證券終于面臨今天這樣的狀況。 央行抽薪 目前,閩發證券已經著手債務的清償工作。 一是清理個人兌付(包括要撤走的客戶保證金、個人理財以及部分集資款),“以我們目前的凈資產,在解決個人兌付方面沒有任何問題。”閩發的人士說。 另外一個就是機構債務的償付,這是主要問題。“現在主要考慮了三種解決辦法,即債權轉股權、延期還款以及用應收賬款抵消債務。”閩發的人士透露說。2001年,目前被行政接管的南方證券在進行增資擴股時,也曾將許多無法償還的機構委托理財資金轉為股權。 在閩發證券看來,以這三種方式解決機構債務的回旋余地還是很大。“閩發的牌子最后可能會保住”,閩發證券的一位人士說。 但坊間還流傳另一種可能,即由證監會直接接手。“有這樣的可能,因為證監會下面有直接管理的證券公司,民族證券就是,但接管后的債務問題依然是個大問題。”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表示,以他的了解,這樣的動議是存在的。在民族證券的簡介中,這樣說“民族證券是直屬中國證監會的三家中字頭證券公司之一”。而西南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周到則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證監會憑什么去接管一個公司,它不具備這樣的職能。” 閩發證券“生”還是“死”,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央行。“如果央行能給予再貸款,我們的問題就會簡單得多”,閩發證券的一位中層這樣肯定地認為。 在閩發出事之前,一批問題券商的撤消、關閉過程中,央行充當“消防隊員”的角色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慣例。其思路都是證監會宣布有問題的券商行政撤消、關閉;之后進行債務剝離。然后中國人民銀行提供再貸款,由地方財政做擔保,解決自然人債務;機構債務登記在冊,由新設的實業公司或另一券商承擔,或者等待清算償付。 但在閩發的事情上,央行似乎不再愿意扮演“消防隊員”的角色了。 從2002年起,央行先后向鞍山證券、新華證券、南方證券發放15億、14.5億以及80億再貸款。“央行收回再貸款的希望極其渺茫”,東北證券的一位人士直言。 實際上,央行為處理金融機構風險而發放的再貸款已經存在無法回收的系統風險。1997年以來,央行共發放了近7000億元這樣的再貸款。除去對券商外,還包括從1997年起,為清理整頓信托投資公司、城市信用社、農村基金會、城市“三亂”,由各級財政擔保,央行共發放1411億元再貸款。1999年,央行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共發放5400億元左右的再貸款,而中央財政沒有公開擔保。 現任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的謝平曾談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與最后貸款人的角色沖突,央行利用“最后貸款人”職能來投放基礎貨幣,實際就是把部分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貨幣化”。 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也認為,用央行再貸款提供救濟資金只是權宜之計。從宏觀來講會引發兩個問題:隱性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及政府公信力下降,并且容易讓金融機構產生道德風險。 而在今年初,央行已公開表達出對此做法的不滿。 2004年2月10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周小川表示,要“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機構套取中央銀行資金,保障中央銀行的資金安全”。權威人士分析,此話所針對的正是那些在使用央行再貸款后,“無力”償還的國家級或地方金融機構,包括券商。 基于此,證監會一直在加緊研究新的辦法來應對券商破產、關閉或撤銷。有消息稱,證監會正在醞釀設立“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將用于依法設立的券商破產、關閉或撤銷時,賠償其客戶資產因證券公司非法動用所遭受的損失,如投資者證券保證金損失,及國務院批準其他用途。 消息人士透露,對于設立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財政部、央行反應積極,但券商態度并不明朗。這頗有一些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意味。 因此,這樣背景下,閩發問題最終的解決辦法將具有明顯的示范作用。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