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板猶抱琵琶 浙江鑫富等三家企業成首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5日 21:05 《外灘畫報》 | ||||||||||
外灘記者 李楊/深圳報道 “創投概念”贏得首發? 大族激光的上市在“六一”前后,是否“首發”尚不可知。
明明到了“燕南路振興路”,記者卻找不到“桑達工業區405棟”。兜了一圈,看見一棟底層開商鋪的大樓,墻壁上寫著“大族激光”。貨梯到了三樓門打開,迎面是堵木墻,手一推,原來是個門,然后就看見了前臺。 不出“意外”的話,這家民營企業很快將“門庭若市”。 2004年3月,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發審會,成為新年來“過會”的數十家企業之一。這本不會引人注意,但隨著5月17日證監會批復同意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深市在5月底、6月初重發新股已成定局。媒體像獵犬一樣聳動著鼻子,希望找到“首發”獵物。 目光聚焦在三家企業:浙江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大族激光。這三家都被認為處于首批上市的“第一方陣”,也有知情人士表示:“首批只有一家,具體‘不清楚’。” 漸漸瞄準了由聯合證券擔任承銷商的“本地概念股”大族激光,據稱其將發行2700萬股,募資不到2億元。認為它首發“有戲”,更因為它是國內創業投資領域屈指可數的成功案例。在很多人看來,中小企業板的核心就是“創投概念”。比如說“批復同意”的消息發布后,“漲停板”的就是“創投概念股”。 相比之下,鑫富生化雖然“胃口最小(發行1500萬股)”,但可能因此架不住被“嘗鮮”的入市資金暴炒;前景可觀的“生物醫藥概念”達安基因剛剛于5月18日“過會”,“插隊”首發略顯倉促。據“內部消息”,大族激光的上市在“六一”前后,是否“首發”尚不可知。 “高總(董事長)不在,”負責外聯工作的張靜對記者說,“董秘也到北京去了,你問什么時候上市?我們也不知道。” 走近“上市資源” 大族當前在市區的辦公場所是租借的,目前在科技園區正在蓋屬于自己的大樓。 1996年底,畢業于北航的高云峰創辦了“大族實業”,注冊資金100萬元。高研究過“激光打標機”,在海外一臺售價近10萬美元。大族實業專門生產這種設備。第一年賣了6臺、每臺20萬元,企業就這么活下來了。設備的核心軟件是自主研發的,不依賴別人。 1999年4月,政府背景的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高新投)看上了大族實業,把它的資產估價后投入432.6萬現金,組建了注冊資本860萬元的“大族激光”。高新投控股 51%,但不參與具體管理。 當年設備賣了69臺,2000年賣了249臺,收入超過5000萬元。 到2000年底,高新投決定出讓46%的股份。這部分股權的凈資產評估值為1351萬元,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2001年4月在深圳市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拍賣,底價為1765.49萬元,自然人高云峰以2400萬元價格將其購得。至今深圳高新投保留了大族激光5%的股份。 由于未得到招股說明書,其后的股權結構變動不得而知。 在展示廳里乍一看,公司的主打產品—— “激光打標機”是給鋼筆、茶杯刻名字的玩意兒。但是,相對于傳統的印刷工藝,激光從鍵盤、球棒、芯片、鏤空皮鞋……都能對付,市場就不小了。“大閘蟹背上的字就是用我們的機器刻出來的。”客戶中心的王迎迎告訴記者。 在企業內刊《大族人》上,刊登著董事長高云峰向光學泰斗王大珩院士(公司顧問)“匯報工作”的照片。去年10月,中科院院士王之江就任公司的副董事長、總工。同月,企業還打贏了“軟件侵權”官司,讓一家溫州企業賠了48萬。大族激光的國內競爭對手是武漢楚天、華工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等。 大族當前在市區的辦公場所是租借的,目前在科技園區正在蓋屬于自己的大樓。據了解,這個“亞洲最大的激光加工設備廠家”2002年的銷售額是“稅前 2.3 億”,2003年“稅前 3.2億”,今年原定“5個億”,考慮到上市融資的優勢“還會更多”,張小姐稱招股資料“還沒做完”,無法提供投資者關心的詳細數字。 大族激光沒有正式的公共關系部門,更沒有海外上市公司常備的“投資者關系”(IR)職位。 高新投:我們吃的是“魚頭” “兩個不變”沒有解決“老大難”的退出機制問題。 面對大族激光的上市前景,王干梅并不感到后悔。王是深圳高新投的總經理。 “就像吃魚一樣,創投不可能把魚全部吃掉。”他對記者打比方,“我們吃的是‘魚頭’。資金要是沉淀在一個項目上就失去了活力,應該把退出后獲得的資金投到新的項目上去。” 非但不后悔,王還為“沒有退干凈”而煩惱:“我希望在它上市前就把那 5%轉讓出去。上市以后退出反而有了障礙。”在他看來,當前政策的“兩個不變”(法律法規不變、上市標準不變)沒有解決“老大難”的退出機制問題:“因為法人股還不能流通,不能在一級市場交易,只能通過法人股轉讓、上市前轉讓或管理層收購來實現退出。” 雖然如此,經歷了前幾年的蕭條之后,王干梅還是覺得中小企業板給創投行業帶來了希望:“現在中央要落實‘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這個時機很恰當;有了市場,創投和中小企業就有了目標。最終不一定上市,可以在過程中根據需要轉讓,刺激產權交易所、三板甚至柜臺交易的發展。” “退出大族之后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投資的好幾家企業都在‘排隊’。”他補充道。 為什么興奮不起來? 對高科技企業來說“三年盈利”就是個門檻;而且高科技企業的增長不穩定,穩定的話就變成主板的IT 公司了。 記者發現,創投業對“中小企業板”都能“保持冷靜”。 缺乏激情并不是因為等待太久的緣故。 “出來比不出來好,將來都要往這個目標做。但是目前對創投沒有直接的受益。”廣州市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楊林對記者解釋,“對高科技企業來說‘三年盈利’就是個門檻;而且高科技企業的增長不穩定,穩定的話就變成主板的IT 公司了。”他感慨:“現在做創投的越來越少,有的變成管理公司,有的干脆就不投了。我們也有企業在境外上市。但境外上市讓我們很被動,因為股份出不去。” “創投是個系統工程,急不來。”上海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心坤也認為對新板塊“不能期望太高”:“比如說,現在還沒有‘創業投資基金法’,無法從公眾募得資金。” “盛大網絡在中國主板就上不了市,因為沒有做到連續三年盈利。按照目前的運作模式、定價模式,企業上市前一年還要有很多盈利才行。否則每股收益不高,募不到多少資金。但這就是成熟期的企業了。而且即使你已經符合標準了,‘排隊’的過程可能還要一兩年。” 本土創投“找到方向”? 最重要的就是全流通。但具體時間無法預測。 在雄心勃勃的王干梅看來,中小企業板只是過渡:“今后會分三步走:第一步‘兩個不變’,還是主板;第二步降低門檻,使更多高科技企業上市;第三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板,最重要的就是全流通,但具體時間無法預測。” 有趣的是,外資創投也認為:“當前推出創業板的時機不成熟。納斯達克有相對理性的機構投資者,如果把企業交給不成熟、無法承擔風險的股東,自然無法‘可持續發展’。”IDG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成熟的不止是散戶和機構投資者。我國創投業自1998、1999年才發展起來,然后又沉寂了幾年,沒有全國性的行業法規,也沒有行業組織。 盡管如此,中小企業板可能對“本土創投”仍有好處。理由很簡單:相對于外資創投,他們更不知道“往哪里使勁”。 “外資創投總是期望有較高的溢價,要按凈資產來算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也不見得有多少;我們又不懂國內一些企業大股東的‘玩法’……”外資創投更能堅持自己的模式。由于很多信息、生物類高科技企業以“海歸”為主導,本土創投很難與外資同行競爭項目。 在他看來,中小企業板提供了本土創投的“主戰場”:“現在有能力收購的境外上市企業越來越多,創投的退出渠道也就多了;有了中小企業板,比較清楚的盈利模式會有越來越多可投的企業出來。面對土生土長的成長型企業,我們和本土創投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
|